共 49 篇文章

标签:状元 第5页

科举历史的误读:真正的状元驸马历史上只有一位-历史故事

科举历史的误读:真正的状元驸马历史上只有一位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个状元驸马吗?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自隋唐实行科举制度以来的一千三百多年里,只出现了一个货真价实的状元驸马,而且这个驸马也是非自愿的。 在人们看来,有人能成为皇帝的女婿,那可是祖上积了八辈子德才换来的...

历史解密 阅读(67)
金榜题名时:古代历史上有多少状元终成大器?-历史故事

金榜题名时:古代历史上有多少状元终成大器?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自隋朝大业二年(606年)创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结束,经历了1300多年。这期间共产生了数以百万计的举人和十多万名进士,而作为这个庞大知识分子群体之“金字塔尖”的状元,则是优中之优,精华之精华(如宋朝每届...

历史解密 阅读(68)

明朝科举要看颜值:状元竟因长得丑被降为榜眼

  “来岁锦标先夺得,天街听喝状元声。”高高站在科举功名的金字塔尖,状元身份尊贵、备受荣宠。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考生的最高荣誉。从童试到殿试,状元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在激烈的竞争中杀出重围,独占鳌头。状元就是万里挑一,笑到最后的那一个,...

历史解密 阅读(62)
揭秘:古代书生到高中状元的一步步艰辛历程-历史故事

揭秘:古代书生到高中状元的一步步艰辛历程

高考就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不论老幼胖瘦都是一条道,每年各省也会相继出台各自的“状元”。这其实是科举制度的一种延伸,无非是将选举范围缩小至各省。那你知道古代科举制下的状元是如何炼成的吗? 状元的炼成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你需要有超乎常人的天赋(...

历史解密 阅读(78)
历史谜题:大诗人王安石为何会被取消状元?-历史故事

历史谜题:大诗人王安石为何会被取消状元?

考试有时靠的是运气,这大概已成为至理名言,尤其是名校,有的人兀兀穷年穷其一生与之无缘,有的人轻轻一考,居然高中。而宋朝大文学家王安石却没有这么幸运。 王安石的父亲叫王益,是个读书人,做过州县一带的小官。父亲居官清正,没有给他太多的钱财,就在...

历史解密 阅读(54)
状元似儿戏 宋朝奇葩规定:谁先交卷谁当状元-历史故事

状元似儿戏 宋朝奇葩规定:谁先交卷谁当状元

  武士对决讲究眼疾手快,而在宋代,举子考进士中状元同样也看出手快不快。   宋太祖夺取天下后,对唐末五代武夫乱国的局面颇伤脑筋,便采取扬文抑武之法,确定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基本国策,恢复隋唐旧制,开科取士。开始,宋太祖并未确定殿试这一程序...

历史解密 阅读(62)
谁说忠孝两难全?孙承恩因“忠孝”二字被选为状元-历史故事

谁说忠孝两难全?孙承恩因“忠孝”二字被选为状元

清朝顺治年间,常熟人孙承恩的弟弟孙旸,卷入“科场案”,本来被判死刑,后遇大赦,改为流放辽宁尚阳堡。 清顺治十五年,孙承恩又参加考试,在大殿唱名的头个晚上,顺治帝边阅读孙承恩的考卷,边赞叹说:“克宽克仁,止孝止慈。”不过,当他拆开考卷看见考生...

历史解密 阅读(62)
北京发现罕见宋代状元牌匾 材质特殊800年不腐-历史故事

北京发现罕见宋代状元牌匾 材质特殊800年不腐

  与文物打了一辈子交道、80高龄的北京通州文物管理所原所长周良,在整理收藏家李烈钧运至通州的3200块古牌匾时,惊喜地发现一块罕见的宋代木制牌匾,而且是状元牌匾。它能够保留下来,填补了国内宋代木制文物的空白。   这块状元牌匾因有“嘉”字...

历史解密 阅读(54)
朱状元府修缮历时一年将现历史原貌 有望对外开放-历史故事

朱状元府修缮历时一年将现历史原貌 有望对外开放

  水西门附近的朱状元府,是南京不多的状元府邸,从去年开始,这组古建筑开始进行维修。金陵晚报记者日前在这里看到,历时将近一年,朱状元府的修缮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将来,这组珍贵的清代建筑有望建成展示空间,对市民开放。   明代状元隐居城南小巷 ...

历史解密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