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最后一次科举的“状元之争”,竟然是因为名字上的区别。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我国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终极目标,就是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等,最优秀的一等叫“进士及第”,有三个名额:“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个名次表面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得到的权益却要差别很多,...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在我国古代,读书人考取功名的终极目标,就是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等,最优秀的一等叫“进士及第”,有三个名额:“状元”、“榜眼”和“探花”。三个名次表面看起来差别不大,但实际上得到的权益却要差别很多,...
中国是没有贵族的,至少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没有了。从魏晋南北朝士族门阀阶层慢慢消失之后,中国历史的贵族就跟着消失了。这是因为有了科举制度的出现。事实上正是科举制度消灭了贵族! 科举制让每个平民百姓都有一个上升通道,不可能在出现四世三公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的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按水平高低排列好,送给朱棣审批。朱棣接过来随便翻了翻,觉得没什么问题,就同意了。 接下来就是拆开封按名次填榜,第一名,状元,孙曰恭。刚写完这个名字,朱棣的两个眼珠子一下子瞪大了。为...
导读:在科举制盛行的时代,殿试的第一名经过皇帝的钦点,便成为了一朝的状元,可以说是“独占鳌头”。那么,在古代,为什么状元会被称之为“独占鳌头”呢?这里面有着什么样的说法么? 传说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鳌是龙头、龟背、麒麟尾的合体鱼龙。另...
科举制度自产生至结束,从唐至清,共产生638个状元 。而在这600多个天之骄子中,有一个当属是最大悲大喜的状元,他就是龙汝言。 嘉庆皇帝过生日,收到一份奇特的贺礼,有人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酷爱...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不仅牵动着千千万万父母和孩子的心,也备受国人的瞩目。每逢这个时节,不管是局内人还是局外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说起“今年高考如何如何”之类的话题,高考在中国已成为一场全民的盛筵。 其实类似于高考的这种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历...
傅善祥,出生于南京城里的一户书香人家,自幼聪慧过人,喜读经史。可惜身处清末,而更悲催的是她是一个女儿身。男女尊卑有别,似乎注定了她的人生道路不会有多顺。 她热爱读书,得到开明父母的支持。善祥在慈父的教导下开始走进了中华文化的殿堂。4岁涉猎蒙...
清同治二年(1863年)状元翁曾源,并没有像其他士子那样,通过县府试、乡试、会试、殿试的层层选拔,而是一次性进入殿试,就揽得状元桂冠,实属罕见。 翁曾源,字仲渊,常熟人。 他的祖父翁心存官至大学士,叔父翁同龢为咸丰六年状元,翁心...
科举考试,是古代大多数读书人出官人仕的唯一途径,而科举考试中的状元,更是万众仰慕的佼佼者。自隋朝创立科考以来,历代状元有姓名可考者,自唐高祖武德五年的孙伏伽起,到清光绪三十年的刘春霖终,共有592人。这592个状元中,亦各有千秋。现摘录...
自从科举制度确立以来,科举考试名列第一的称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中了状元可不得了,不但可以进入仕途,还 能青史留名。简直就是人中之龙,贵不可言。那状元的答卷是什么样子呢?大家都知道,古代科举考试没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