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官员的“谏议”,包括向帝王提出的书面和口头的建议、意见,有益国计民生、治国安邦的固然不少,但也有很多官员的“谏议”不着边际、平庸琐屑,无补于朝政的改进、国家的治理,其中甚至不乏雷人的“谏议”。
北宋初,河南有地方官向朝廷献计,说农民耕种田地使用犁铧太费时费神,应改成每人手持一柄长锥,往地上刺一个洞,然后放上种子,可大大加快耕作的效率。另外,朝廷还应规定每户农家畜养大量的鸡,这样在出现蝗灾时,把鸡赶出来啄食蝗虫,就能有效保全农作物,且可兼收鸡肉之利,实为一举两得。朝廷信其言,让他在辖地试为施行,结果农民劳作一天,也未能播种一亩地,效率不及原来的十分之一。而每户蓄养的鸡,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饲喂,还因缺乏足够的饲养场地,鸡群互为追逐相斗,搞得尘埃蔽日、乌烟瘴气。由于无法继续施行,这两项议案在百姓的一片骂声中被终止。
明宪宗时,有御史呈交了一个“谏议”,认为城市里的街巷拥堵,是因为道路使用不合理所致。譬如驴车和骡车的行走速度不一样,驴车走得慢,致使跟在后面的骡车也走得慢,堵塞了交通。因此他提议专设驴车道和骡车道,把两者分开,以此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不过这在街巷狭小的古代,根本就没有任何可操作性。
明朝雷人“谏议”是很多的,明孝宗有位给事中,建议案题目特别大,是关于加强国防建设的,他是这么写的:近来首都衣饰引领时尚,流行用马尾巴缀在裙底,很多人偷偷地去剪马尾巴了,马尾巴剪掉了,那马跑得还快吗?那马跑不快了,那仗还打得赢吗?“京中人士好着马尾裙,因此官马被人偷拔鬃尾,有误军国大计,乞要禁革。”将国家兴亡与马尾巴扯在一起谈,真是很会扯淡啊。
还是明朝,是嘉靖年间。明朝后期已是奢侈成风,有个员外倒是选了个好题目,他提交的是提倡节约的议题,选题没问题,问题是其建言水平问题。这员外“建言崇节俭以变风俗,专论各处茶食铺店所造看桌糖饼”,他在议案中说,各地卖烧饼的,卖包子的,做的烧饼与包子很不规范,大的大,小的小,个头尺码没有标准,“大者省功而费料,小者省料而费功。”所以得国家统一包子个头标准,“乞要擘画定式,功料之间务在减省,使风俗归厚。”
到了清朝嘉庆,碰到大灾大难,有人提以妇女裤带战灾害之建言了。嘉庆朝天发洪灾,嘉庆帝乃下诏,征求解决自然灾害的法子,一时间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其中一位是这么上奏的:大家分头行动,把全国妇女集合到操场到广场到演兵场,每人发一条黄色的裤带子,系到女同胞的腰间,然后叫她们沿长江游行,沿黄河示威,沿中国七大水系喊口号,用上这法子,则可以与天斗与地斗,战天斗地,战无不胜了。其科学原理是:黄属土,土能克水。
对此嘉庆帝据说没有采纳,还发了一顿脾气,“下诏求言,求得此种之言,令人浩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