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刘伯温两人,在世人眼中,乃是中国古代谋士之中的顶尖人物,但世人有所不知的是,宋朝有个谋士,名为赵普,此人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最牛的谋士,做了3任宰相,还辅佐了两位皇帝上位。
赵普(922年-992年),字则平,乃幽州蓟人,15岁时随父亲迁居洛阳。此人自幼学习政治,乃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也是北宋的开国功臣。由于赵普喜爱读《论语》,其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所谓千里马还需要伯乐来发现,赵普一生的辉煌,起始于赵匡胤攻下滁州之时。当时的宰相范质,奏请任命赵普为军事判官。此时恰逢赵匡胤的父亲在滁州养病,赵普鞍前马后照顾他,再加上赵普的能力突出,言谈举止颇有智慧,逐渐得到了赵匡胤的赏识,慢慢地成为了赵匡胤的幕僚。
讲到宋朝的建立,自然离不开著名的“陈桥事变”了,而此次事变,就是在赵普的指挥下进行的。时值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元旦,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但在途径陈桥驿时,赵普等人向赵匡胤献策,假装将其灌醉,并使其杏黄龙袍加身。赵匡胤此后便迫使柴宗退位,建立宋朝,史称宋太祖,但此时的朝廷官员,依旧以后周的官员体系为主。
赵匡胤虽建立宋朝,但北周遗留下的问题却一件都没有少,特别是后周时,义成军节度使李筠,以及扬州之淮南节度使李重进二人,他们对赵匡胤称帝不服,起兵拒命,乃是宋朝的心腹大患。
这二人发起的两次战役,赵匡胤均在赵普的献策下大获全胜,赵普得以升迁,走上政治舞台。
宋太祖平定李筠及李重进叛乱后的一天,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建议道:“这个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藩镇权力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治理的办法也没有奇巧可施,只要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并献策以杯酒释兵权,从而分化职权的计策,来实现这个目的,最终效果很好,赵普自然就升官了,官至为枢密使、检校太保。
后来,赵普的政治才华逐渐显露出来,宋太祖更是越来越依赖他了,于是被升任为宰相,赵匡胤还时常深夜与赵普商议政策问题。开宝二年(969年)冬,赵普生病,宋太祖乘车亲自到中书省看望。但官居宰相的赵普逐渐地专制起来,并以权谋私收受贿赂,最终被降职并调出军师。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宋太祖驾崩,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不久,便封赵普为宰相帮助处理政事。陵事败,卢多逊迁往南方,都是赵普的功劳。
多年后,赵普外调任武胜军节度、检校太尉兼侍中。雍熙三年(986年)春,宋太宗为报高梁河之辱,攻打辽国,亲征幽蓟,战事迁延,久未班师。赵普听闻,再三上奏宋太宗班师回京,以休养生息。赵光义感念其功劳,又拜其为宰相,至此三次为相,辅佐两代君王。
淳化三年(992年),赵普多次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均被否决。同年七月十四日病卒于洛阳,终年71岁,宋太宗赵光义听闻此消息后悲痛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