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没完成的一件小事导致了150年后的靖康之耻

  在中国历史上“演技”爆表的人物多不胜数,不过多半是精于隐忍权谋的野心家类型“反派”。

  若是既要求身份尊崇位居皇位,又要演技精湛所出演的“大戏”对中国历史造成重大影响,还得是个高颜值小鲜肉的话,就非这位北魏孝文帝拓跋宏莫属了。

  拓跋宏的童年过的并不太幸福,造成这种不幸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人:

  一个是他的老爸,献文帝拓跋弘;

  一个是他的嫡祖母冯太后。

  魏献文帝拓跋弘钟爱黄老之学,对佛经爱不释手,视金钱富贵为粪土。

  当时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比较动乱的年代,对外想要一统天下难度太大,对内有冯太后这个超级女强人,虽然当时冯太后已经还政于拓跋弘,但由于受不了冯太后秽乱后宫,便株杀了太后情人李奕全家,导致皇帝和太后关系非常紧张。

  拓跋弘心中苦闷,所以在当了5年皇帝后,当够了,把皇位直接禅位给了只有5岁的太子拓跋宏。

  赵匡胤6.jpg

如此幼年便承接大位必定导致大权旁落,而接管这至高权力的正是冯太后。

  拓跋弘做太上皇时只有18岁,血气方刚仍然喜欢插手处理政务,这成了冯太后最大的眼中之钉。

  五年后,年仅23岁的拓跋弘被冯太后毒杀,从此冯太后独揽朝政。

  一个优秀演员的自我修养并不是一夕可就的,年幼的拓跋宏开始还不知道韬光养晦在凶险政治漩涡中的巨大作用。

  史载,拓跋宏“渊裕仁孝,绰然有君人之表”,并且天资聪颖在政治上的见解也有过人之处。

  这才是几岁的小孩而已,过早的锋芒毕露使冯太后非常忌惮,怕这黄口小儿长大后不受自己控制,她冯太后岂会有好下场?

  将心一横,准备对拓跋宏下毒手。

  在一个寒风刺骨的深冬腊月,一个太监对冯太后搬弄是非,说了许多拓跋宏的不是之处,惹得冯太后大怒将拓跋宏痛打一顿,只许其穿着单衣关在四面透风的小黑屋里,三天不给饭吃。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可是有好几位皇帝都是被饿死的,小拓跋宏差点就步了这些前辈们的后尘。幸得当时诸位大臣力阻,再加上拓跋宏只是平时聪明了些,对冯太后还是极为孝顺的,最终使得冯太后回心转意,打消了废帝的念头。

  这个事情对年幼的拓跋宏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并留下诸多后遗症,多年后拓跋宏不顾一切想离开都城平城迁都洛阳,并在汉化改革上近乎偏执的举动,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也与他这童年阴影不无关系。

  从此,拓跋宏将羽翼渐渐收敛,再也不敢在冯太后面前有所表现,将自己“演“成了一个对太后唯唯是诺的傀儡皇帝。

  而这,也是孝文帝“演艺”之路的开端。

  转承

  赵匡胤5.png

“演技”日益精湛的拓跋宏不仅使冯太后打消了废帝的心意,更使冯太后态度180°大转,用一代圣君的标准来悉心培养拓跋宏。

  她还亲自写了《劝诫歌》三百余章和《皇诰》十八篇,作为拓跋宏学习指南和行为准则,对拓跋宏用心甚切。

  虽然冯太后一生多疑猜忌、杀戮心重,拓跋宏还是小心翼翼的熬了过去。

  公元490年,冯太后薨逝,23岁的拓跋宏终于大权独揽。

  但可悲地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生母究竟是何人。

  原来在拓跋鲜卑中有一种陋习,为了防止母强子暗后宫干政,一旦儿子被确立为皇储其母必定被赐死。

  冯太后对拓跋宏控制极严,所以在她死之前拓跋宏都不知道其生母是谁。

  对于冯太后,自幼熟读儒典的拓跋宏即使有恨,也不能也不敢表现出来——他还准备汉化天下,身为天下表率的他自己先不孝这汉化还如何进行的下去?

  但对于这座充满鲜卑气息和布满冯太后阴影的北魏都城平城,以及无处不在的鲜卑政治、生活陋习,拓跋宏是一刻也不想再忍受了。

  最为彻底的解决方法自然就是直接将都城迁到汉地中心洛阳,既摆脱了老旧权臣的控制,之后的彻底汉化政策实行起来阻力也小。

  但如何迁都是一个似乎无解的问题:

  召集群臣商议自然反对极多,强行实行不仅执行起来难度大,一不小心都城哗变皇位都将不保;

  暗地实行,一则实力不足,二则兹事体大,得不到大多数大臣首肯最终还是进行不下去;

  自己直接到洛阳宣布迁都,名义上迁都虽成又易造成地方割据反对,成为孤家寡人。

  后世的赵匡胤至死都想把都城迁到洛阳,由于大臣们的极力反对最终强势如斯的赵匡胤都没能成功,而年轻的拓跋宏更谈何容易。

  史载赵匡胤:“汴梁形势涣散,防维为难,“吾欲西迁,据山河之胜,以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

  但遭到群臣和其弟赵光义极力反对。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赵一屁股留在洛阳还是被群臣给拽回来了。

  迁都的失败也是北宋灭亡那么快的原因。

  而这件事500年前就有人完成了…

  不过“一代影帝”的称号不是白叫的,拓跋宏自己担任导演、编剧、男主的迁都大剧正悄然上演。

  高潮

  公元493年八月的一天早朝,大臣们都已奏秉完毕,当值太监正准备喊无事退朝时,拓跋宏笑嘻嘻地对众大臣说:时间还这么早,回家也没事情,要不咱们商量下南伐宋朝吧。

  赵匡胤4.jpg

大臣们面面相觑都以为皇帝在开玩笑。

  不过拓跋宏行动很快,明堂之上就命太常卿王谌亲自去做龟卜,看看南伐是否吉利。

  大臣们一看一个占卜也让太常亲自去做,顿时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了。

  不一会王谌就占卜出一个大大利于出兵的“革“兆来,拓跋宏非常满意:当年商朝汤武伐夏前就占卜出了个”革“卦。

  王谌自然是拓跋宏请来助演的配角,上朝之前就已经对其面授过机宜。

  可征讨刘宋统一全国乃是关系一朝兴衰的大事,拓跋宏的叔叔任城王拓跋澄带头反对,群臣附议。

  拓跋宏一看再议也没什么结果,前脚退朝后脚就招拓跋澄觐见。

  直接开门见山告诉拓跋澄其实今日之事意不在南伐而在迁都,并把迁都改革的计划一一陈出,拓跋澄一听原来陛下不是瞎胡闹而是真正为江山社稷所谋划,当即表示支持,至此男二号也正式到位。

  拓跋宏先是加封拓跋澄为抚军大将军,再重用汉族出身的尚书李冲秘密部署南伐事宜,待一切准备就绪后全国军队总动员,正式宣布南征。

  在拜辞冯太后的永固陵后,拓跋宏领着文物百官,步骑百万,浩浩荡荡从平城南下。

  经过一个月长途跋涉后,大军终于抵达拓跋宏此次伐宋的目的地——洛阳。

  因为北魏是鲜卑民族,军士多半怕热,一般大规模战役都会选择在秋后马肥天气爽朗之时进行,而这次拓跋宏特地选在8月阴雨绵绵之际出发。

  到达洛阳时,大军已经在泥泞的道路上行走了1个月,大臣士兵们苦不堪言士气十分低落。

  在洛阳休整数日后,拓跋宏又披甲上马,下令大军继续南进。

  这下大臣们实在抗不住了,助演尚书李冲率先出来哭着请求皇帝不要再南下了,群臣纷纷附和。

  拓跋宏板着脸一副为难的表情:出都出来了,还带着这么多人,现在说回去就回去,我这脸还要不要了?算了,看在你们这么多人请愿的份上就不再往南了,顺势把都城迁过来也算师出有名,我也好有个台阶下。

  群臣一听又集体懵逼了,拓跋宏也不给他们时间细想:你们愿不愿迁,不愿迁我可就继续南下了啊,同意的站左边,不同意的站右边。于是群臣在拓跋澄和李冲等人带领下纷纷站到了左边,只有少数鲜卑贵族站到了右边。

  赵匡胤.jpg

但这已经无关紧要了,迁都已经得到大多数大臣同意,反对派已经掀不起什么大风浪。

  随即给拓跋澄下了道诏书,让其回平城督办迁都事宜。

  第二年拓跋宏回平城祭拜太庙,将祖庙后宫、王公大臣一并迁往洛阳,迁都大业至此杀青。

  虽然拓跋宏利用南征为幌子把百官骗到了洛阳,不过他一统天下的雄心却是实打实的,在迁都洛阳后拓跋宏一半时间用来汉化改制一半时间就是在南征刘宋,后来在征讨过程中染了疾病,33岁便英年早逝。

  由于这次迁都和汉化改革力度刚猛,造成了不小的后遗症,在拓跋宏死后25年爆发的六镇起义直接造成了北魏分裂。

  但拓跋宏在洛阳播下的汉化文明种子却在中国北方慢慢生根发芽,经过北魏、东西魏、北周、北齐的传承,最终在隋、唐绽开了绚烂的文明之花。

  493年,拓跋宏迁都成功,被誉为杰出少数民族君主。

  近500年后的,976年,找矿赢迁都失败,不但帝位传承出问题,北宋也在1126被金人一窝端。

  永乐18年,1420年,又是一个500年,朱棣迁都成功,史称永乐盛世。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赵匡胤没完成的一件小事导致了150年后的靖康之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