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9 篇文章

标签:长孙皇后 第4页

唐何以胜隋代:李世民的虚怀纳谏和长孙氏的节俭-历史故事

唐何以胜隋代:李世民的虚怀纳谏和长孙氏的节俭

  唐太宗眼见自己的大爷隋炀帝杨广被消灭,知道是因为遭到了百姓的抛弃,秦朝、隋朝太不拿老百姓当回事儿了才会超快速灭亡,所以他强调要存百姓。   史籍记载,贞观五六年的时候,“米斗不过三四钱”   “天下大稔,一斗米是十升,才三四文铜钱,那就...

历史解密 阅读(65)

唐史解密:唐太宗为长孙皇后之死当魏征面痛哭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六月二十一日,皇后崩于立政殿。宫中女官把皇后编撰的《女则》一书呈给唐太宗。说:皇后生前把历代妇人参政得失的历史编成此书,自觉文字尚不精练,不敢呈献。不想皇后还没有来得及修完就……太宗打开书卷,不禁失声痛哭。史书记...

历史解密 阅读(75)
凌烟阁功臣唐俭家族与长孙皇后不得不说的关系-历史故事

凌烟阁功臣唐俭家族与长孙皇后不得不说的关系

  莒国公唐俭,唐太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谥曰襄,陪葬昭陵。  唐俭家族与李唐皇室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一段关系,是唐俭的嫡子唐义识(又名唐善识),尚长孙皇后的养女豫章公主为妻。不过唐俭的另一个嫡子唐河上(字嘉会)的墓志,则向我们展现了唐家与李...

历史解密 阅读(61)
如果不是长孙皇后的早逝或许没有武则天的时代-历史故事

如果不是长孙皇后的早逝或许没有武则天的时代

  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河南洛阳人,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长孙无忌同父同母的亲妹妹,由于她母亲离世早,从小跟着舅舅高士廉居住。在她十三岁那年,舅舅告诉她有一个青年俊杰要娶她,她害羞极了,同时也在憧憬自己未来的丈夫是一个怎样的男子汉。   ...

历史解密 阅读(58)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的女子带上?-历史故事

“玄武门之变”李世民为何要把这个柔弱的女子带上?

  导语:古人经常用“母仪天下”这个词来形容皇后,意思是作为皇后的这个女人,其修养、德行、智慧、才情、气度、仪容,都应该成为普天之下所有女性的典范和表率。而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   文德皇...

历史解密 阅读(64)
《女则》简介:采集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历史故事

《女则》简介:采集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

历史解密 阅读(59)
解密:长孙皇后编纂的《女则》到底有何内容?-历史故事

解密:长孙皇后编纂的《女则》到底有何内容?

  《女则》是历史上最早雕版印刷的书,是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可以作为后世典范的书,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呢?它的消失或许恰恰能证明这本书绝对不是宣传"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好教材。   长孙皇后将历...

历史解密 阅读(66)
《女则》的作者:女则是有哪位女子撰写的?-历史故事

《女则》的作者:女则是有哪位女子撰写的?

  长孙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13岁嫁李世民,武德末年,她竭力争取李渊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她亲自勉慰诸将士。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后册封为皇后。少好读书,在后位时,善于借古...

历史解密 阅读(56)
解密:《女诫》和《女则》两书内容上有何区别-历史故事

解密:《女诫》和《女则》两书内容上有何区别

  《女则》与《女诫》是两本截然不同的书,却因书名相近的缘故被很多人混淆。   《女则》是长孙皇后采集古代妇女主要是历代后妃的事迹并加上自己的评注,用于时刻提醒自己如何做好皇后的一部评论集。宋以后,此书失传。   《女诫》是东汉班昭写作的一...

历史解密 阅读(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