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是清圣祖康熙的第四个儿子,大清入关后的第三个皇帝。有人认为他只是康熙和乾隆的过渡者,但我认为他在康乾盛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康乾盛世”的重要缔造者。历史最终选择了他,他也向世人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雍正在位十三年,对清廷机构和吏治做了一系列整顿改革。如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建立养廉银制度等,设立军机处,创立秘密建储制,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等。正是他对康熙晚年的积弊进行改革整顿,一扫颓败之风,使统治稳定、国库充盈、人民负担减轻。可以说他是一位励精图治、致力于富国强民的好皇帝。
雍正当上皇帝之后,每次想到康熙末年众多皇子为争夺皇位,不择手段甚至同胞相残时,就暗下决心,这种事情一定不能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关于皇位继承人的问题,雍正要比康熙皇帝高明太多!而且早早就做了安排。
公元1735年(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在北京的圆明园突然暴病,生命垂危。雍正临死前,将四位重要的人物全部召到自己身边,做了最后的安排。这四个人中有两位亲王:庄亲王允禄和果亲王允礼;有两位重臣:大学士张廷玉、鄂尔泰。雍正皇帝告诉他们四人,自己一共留下了两封密诏,等到自己驾崩之后,你们四人要一起打开第一道密诏,宣布新皇帝的人选。等到新皇帝继位之后,再把另一封密诏交给新皇帝。
雍正死后,四位顾命大臣宣读了第一封密诏。内容就是让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即皇帝位,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然后,四人把第二封遗诏交给了乾隆皇帝。
乾隆登基后,宣读了第二封遗诏,内容大概就是为乾隆皇帝安排辅政大臣,让他们尽心为乾隆,为大清王朝效力,但是有意思的是雍正在密诏中故意将汉臣张廷玉放在鄂尔泰的前面,是为了提高张廷玉的地位。因为在清朝旧制中,满人的地位要比汉臣高,汉人做官在高终归是奴才,所以雍正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张廷玉制约鄂尔泰。
可见,雍正的良苦用心,正是因为雍正的精心谋划,才使乾隆能够顺利继位,实现大清皇权的平稳过渡,让乾隆坐稳江山6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