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登基为帝为什么他的生母却坚拒太后的封号?

  历史上比较“意外”登上帝位、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是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有意思的是,据《宋史.杜太后传》记载,赵匡胤的母亲得知儿子“黄袍加身”,拍掌大笑,眉飞色舞地对身边的人说:“吾子素有大志,今果然!”在当时凶吉未卜的情况下,可见这位母亲良好的心态。

  和赵匡胤相比,大清朝第五位皇帝清世宗雍正帝登位,也很令许多人感到意外,不过,经过顺治、康熙父子两代人的励精图治,雍正登位时,大清国正处于太平盛世,致使雍正登位后,便坐拥四海,并无北宋初建时那种外敌环伺、内乱难平的乱糟糟局面。

  也就是说,雍正从坐上龙椅的那一刻起,他的帝位已坚如磐石、难于撼动。

  可是,雍正的母亲乌雅氏并没有赵匡胤母亲的喜悦。

  《清世宗实录》中记,乌雅氏听说雍正即位,表现得很不屑,异常冷淡地说了一句:“钦命吾子继承大统,实非梦想所期”。《永宪录》也记,乌雅氏曾下懿旨说:“我自幼入宫为妃,在先帝前毫无尽力之处。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

  表现得不屑、不高兴就算了,这位母亲还刻意要和儿子作对,处处唱反调。

 雍正2.jpg

 新皇帝在举行登极大典之前,按照老规矩,得先给皇太后行礼,然后再升御太和殿,接受群臣的朝拜。

  乌雅氏根本不配合,存心拆台,拒不接受新皇帝的行礼。

  《清世宗实录》记载有乌雅氏的推托之辞,译成白话,就是:“皇帝继承大统,当然要接受群臣的朝拜和祝福。但来向我行礼,实在没有必要,也跟我毫无关系。况且先帝刚刚驾崩,我不穿丧服而穿朝服来接受新皇帝行礼,实在心中不安,所以,向我行礼的事儿,拉倒吧。”

  但如果不按程序走,雍正的帝位就名不正、言不顺。

  雍正只好恳请,亲自出面,再三恳请,同时又示意众王公大臣铆足劲地从旁苦劝。乌雅氏最后才勉强同意。

  登基典礼举办过了,接下来,也是按老规矩,新皇帝给皇太后上徽号。

  雍正给母亲上的徽号是“仁寿”,这二字的分量不可谓不高。

  可是乌雅氏却说:“安葬先帝的大事正在举行,我心情沉痛,没时间考虑别的东西,只希望我的儿子可以体会先帝治国的心思,江山永保;众王公大臣可以体会先帝治国的心思,忠心爱国,那么苍生有赖,四海升平,我也大有光荣,远胜于接受什么尊号啊。”

  当然,不管乌雅氏如何推却,她的实际身份就是皇太后。既是皇太后,就应该按照规定搬到慈宁宫或宁寿宫居住。然而,乌雅氏却坚决不搬,一直住在当妃子时所住的东六宫之一的永和宫,直到病死。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得从乌雅氏的为人说起。

  史书上说,乌雅氏生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比康熙小三岁),满洲正黄旗人,为护军参领、加封一等公威武女。

  表面看,乌雅氏的身份还是不错的。雍正就自称母后是出身于“本朝旧族,创世名家”。

  实际上,乌雅氏的祖父额参曾任膳房总管,为内务府包衣。包衣的满语为“booi”,本意为“家里的仆人”,指清代满洲贵族家中豢养仆人。史书没记这一段,是由于雍正的原因。

  雍正4.jpg

也就是说,乌雅氏家并非什么“本朝旧族,创世名家”,而是身份低微的奴隶之家。

  就因为出身微贱,乌雅氏虽然凭借自己的美色和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康熙帝,生下了三男三女(夭折了一男二女,只有雍正帝胤禛、皇十四子胤祯和皇九女固伦温宪公主成人),成为了康熙后宫女人中的生育冠军,但在康熙十七年(1678年)生育雍正之时,她却没有资格抚养这个儿子。

  清宫有规定,只有嫔以上的后宫主位(包括嫔这个级别在内)才有资格抚养皇子。

  康熙皇帝在康熙十六年(1677年)二月首次正式册封嫔妃,一口气封了八个主位(一个贵妃,七个嫔),没乌雅氏什么事。估计,乌雅氏当时的级别是“常在”或者“贵人”。

  所以,雍正在出生满月后便被抱去给贵妃佟佳氏抚养了。

  雍正长大后,虽然也有向生母请安或祝寿等固定的见面时间,但在宫中的森严制度下,母子是没法亲近的,则母子间的思想隔阂、关系淡漠可想而知。

  雍正自己曾经亲口说:“生恩不及养恩大。”在雍正的心中,养母佟佳氏才是自己的母亲,而生母乌雅氏,不过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仅此而已。

  对乌雅氏来说,亲生儿子被送给外人抚养,自尊心已经深受刺激,心灵深处也植下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感。偏偏,雍正还经常以自己是皇贵妃(当时的宫中之首)的养子而洋洋自意,更加加深了乌雅氏的难过和伤心。

  到了康熙十八年(1679年),乌雅氏才被册封为德嫔;康熙二十年,乌雅氏又因生育六阿哥胤祚(六岁夭折)而被晋封为德妃。

  升格成了嫔、成了妃,乌雅氏拥有了可以抚养自己儿子的资格。于是,在被抱走的大儿子和夭折了的二儿子身上没能施展出来的爱,乌雅氏全部灌注给了三儿子胤祯。

  乌雅氏说“将我子为皇帝,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这话有一半是真,有一半是假。

  康熙深受汉人儒家思想影响,崇尚汉族封建王朝的“嫡长制”的立储制度,嫡长子胤礽刚满周岁,他便迫不及待地将之册立的为皇太子。

  胤礽这个皇太子一当就是二十多年。

  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康熙从来没有想过改立皇太子。

 雍正8.jpg

 乌雅氏当然是“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了。

  康煕四十七年(1708年),由于久为皇储的胤礽按耐不住,跃跃欲试地向登上帝位作出了试探。康熙忍无可忍,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台行宫宣布废黜皇太子。然而,“嫡长制”的思想还是挥之不去,仅仅一年之后,康熙还是把胤礽这个唯一的嫡子重立为皇太子。

  不过,胤礽终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还是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被康熙第二次废黜了。

  皇太子胤礽被废黜,此前夺储呼声很高的皇八子胤禩也被康熙当众否决,则皇四子胤禛、皇十四子胤祯都成为了争夺储位的热门人物。

  尤其是皇十四子胤祯,他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任抚远大将军,受命西征。这是大清王朝第一次以皇子为大将军。出征当日,仪式极其隆重,规格和天子出征差不多,“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出征之王、贝子、公等以下俱戎服,齐集太和殿前。其不出征之王、贝勒、贝子、公并二品以上大臣等俱蟒服,齐集午门外。”以致很多人产生了这样的共识:康熙是有意传位给皇十四子胤祯。

  所以,乌雅氏这个时候应该不是“不但我不敢望,梦中亦不思到”了,而是满心期待爱子胤祯西征得胜后被册封为皇太子。

  然而,皇四子胤禛意外登基了,并且,才一登基,就把从西北回来的胤祯的王爵革去,只保留了最初的贝子身份。

  这,如何教乌雅氏不气恼?!不受礼、不接尊号、不移宫,都是乌雅氏怨恨雍正的表达。

  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乌雅氏恨雍正恨得要死。

雍正9.png  

雍正元年(1723年)三月二十七日,雍正带领王公大臣,以及皇太后、后宫的妃嫔,亲送康熙的梓宫到遵化东陵。

  到了遵化东陵,雍正责令胤祯留在遵化守陵。不难看出,这是变相的软禁。

  乌雅氏对雍正真的是恨得要死。十天之后,乌雅氏恨出了病来,气塞于胸,最后自己把自己给“恨”死了。

  据《清世宗实录》记,乌雅氏在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三日末刻(下午一点到三点的时候)感到不适,第二天丑刻(凌晨一点到三点的样子)便挂了。

  乌雅氏暴卒的消息传出,举世哗然。原本,民间对雍正的登位存在种种猜测;乌雅氏此前的不受礼、不接尊号、不移宫等行为,已经加深了人们的猜测;乌雅氏这一死,更加让人们坚信猜测的真实性。

  人们甚至怀疑,雍正继位,不但有“轼杀君父”的嫌疑,也同样有“逼死母后”嫌疑。

  雍正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了。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雍正登基为帝为什么他的生母却坚拒太后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