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尹为什么要放过太甲 伊尹故里在什么地方

  伊尹的故事

  由于商朝时仍然在使用甲骨文作为文字,所以当时对伊尹的历史文献十分缺乏,直到后世春秋战国才慢慢开始有对他的零星的记载,但因为时隔多年已经不可考证,所以伊尹在文献中常常以故事的形式出现。

  

  伊尹据说是被一对奴隶父母收养,养父是个厨师,他养母主要负责采桑养蚕,因为居住在伊水,所以给他取姓“伊”。而伊尹的生母是因为出于善意违背了神灵的告诫,身体化为一个空心的桑树,被采桑女发现后抚养长大。

  因为养父是一个厨师,伊尹后来也学就了一身厨艺,甚至从烹调中领悟了一套治国之法。传闻,他在以陪嫁奴隶的身份被商汤聘请后,常常给商汤烹饪美食。有次,伊尹背着鼎和砧板为商汤烹饪做菜时,一边做一边为他讲解。他从厨艺开始说,内容涉及原料、火候、五味调和等等,但他不仅此而已,他从这些烹饪的东西衍生到治国之道上,两者不断地结合。伊尹教育商汤,治国也要像烹饪一样注重火候,注意各方面的平衡等等。伊尹的这一治国之道后来被春秋战国的老子赞扬为是“治大国若烹小鲜”。

  除了是个厨子和丞相,伊尹据说还做过间谍。为了讨伐夏朝,伊尹依靠苦肉计前往商朝作卧底。他不仅成功地离间了夏桀和大臣的关系,还与夏桀的宠妃妺喜建立关系通过她刺探到了许多商朝的情报,这都是之后他和商汤能够消灭夏朝的基础的一部分。

  伊尹放太甲

  《伊尹放太甲》是西汉司马迁对伊尹放逐太甲后又重新扶立他的故事的记载,收录于《史记》的第三卷殷本纪中。虽然《史记》对这个故事的描述只有寥寥不过百字,但是它在古代流传极广,在《孟子》、《左传》等其他经典中也都有相同的记载。

  

1.jpg

  根据文章描述,太甲即位后三年间,不够贤明,暴虐无道,违背德政而且不遵从商汤留下的法制,于是伊尹就把太甲放逐到了桐宫。之后三年,伊尹代君王执政,治理国家。而太甲在桐宫的三年里,不断改过自新,开始向一位明君发展。于是,伊尹亲自去迎接太甲,重新把大权交给他。太甲再次即位后,重新实施德政,各诸侯国都归顺商朝,百姓安居乐业。

  伊尹只是一个臣子,但却敢于放逐作为君主的太甲,按照君君臣臣的传统观念,他这样的行径是在篡位,是在谋反。不过伊尹如此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自己成为君王,而是为了太甲能够改过,为了商朝可以稳固兴盛,所以他执政时没人反对,所以他后来把在自己手中三年的大权交还太甲。而最后故事的结果,也可以说完全达到了伊尹的目的。因此,伊尹被后世广为称赞,被称为一代贤相,受人尊敬和拜祭。

  同样是伊尹放逐太甲的故事,但发展的结果在另一本史书中却截然不同。《竹书纪年》说,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从桐宫逃出杀了伊尹。

  伊尹故里

  不仅伊尹之死在历史上是一个千古之迷,他的出生其实现在也并不清楚,这导致全中国各地有好几个伊尹墓的同时,也有好几处伊尹故里,当地人都对自己的真实性深信不疑,而且常常能讲出点历史依据,说得头头是道。

  

伊尹故里

  就已有历史文献来看,伊尹出生在有莘国,具体说是空桑。有一个传说,里面空桑是指伊尹的生母肉身化成的空心的桑树。但也有更多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地名,具体如何现在无从所知。

  现在一般认为,伊尹故里是在河南,不过只河南省就有三个地方有伊尹故里,都在争抢这个名头,其中洛阳有两处。洛阳嵩县认为自己是伊尹故里的证据是,那里的伊尹祠一个尹姑冢,此外明清时期也有一些史料文献提到当地与伊尹的关系。洛阳伊川县则是根据伊尹母亲生活在伊水的故事为判断,而伊河全流域都在洛阳境内。

  相比上面两个,开封杞县的伊尹故里被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最具有可信度。当地有一个空桑村,有关这个村是伊尹出生地的历史记载有不少,还记载当地原来有一座伊尹庙可惜早就被毁坏。此外,据说当地有一条河流古时候就叫做伊水。杞县还有一个别人无法比较的证据,那就是伊尹的后裔以及他们的家谱。后代至今已经传了有140代,每一代都在家谱上有清楚的记载。

  各地争抢伊尹故里的现象,除了历史本身成迷外,更多的是当地在牵强附会甚至弄虚作假,目的为了提高知名度或者发展旅游业。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伊尹为什么要放过太甲 伊尹故里在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