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真相
导读:提到义和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功,当时的义和团似乎是“刀枪不入”,凭借气功吸引了一些群众。那么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起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 中国武术中的确有号称“铁布衫”的功...
导读:提到义和团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气功,当时的义和团似乎是“刀枪不入”,凭借气功吸引了一些群众。那么义和团的“刀枪不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分析起来,其实至少有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硬气功的表演效应。 中国武术中的确有号称“铁布衫”的功...
《环球时报》12月22日刊登了一篇文章《“义和团心态”浮现于世值得警惕》。作者周少来描述了“当今中国底层抗争运动的‘隐性基因’,”并将其“归纳为四”:一是单向归因,二是极化思维,三是盲目盲从,四是暴戾暴力。从这篇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猜到,作...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这个自发的反帝团体产生于19世纪末,以设拳厂、练拳术的方式,组织群众,反对外国教会。他的兴起和发展与外国教会的渗入密切相关。易州义和团,虽因地处偏远,兴起较晚,存在时间较短,但也经历了兴起、发展和结束的整个过程,并在...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清政府的两面手法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认为无力与八国同时开战,主...
导读:在义和团运动最兴盛的时期,各地拳众充分发扬了“群众首创精神”,大大地简化了仪式,并与巫师神汉的降神附体结合起来,一吞符念咒,立刻来神,刀枪向肚皮上招呼,什么事没有。实际上,义和团的人在练功上法的时候,是进入了某种气功态—— 义和...
拳民就是义和团的成员,这种称谓是义和团发生那个年月的,没有褒也没有贬。他们的对手,被称为教民。在那个农民起义比较被看重的年月,中学生都知道,义和团跟太平军不一样,没有统一的领导,统一的组织。但是没有统一组织的拳民,却穿着差不多的服装,黄...
1900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和直隶爆发,标榜“扶清灭洋”,烧杀抢掠教堂教民,杀害传教士和其他洋人。为保护使馆安全,各国驻京公使要求调卫队进京。5月31日,经清政府同意,各使馆调进卫队300余人。其后,团民陆续进入京城,活动不断升级。6月...
义和团,是十九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针对西方在华人士包括在华传教士及中国基督徒所进行大规模群众暴力运动。 1898年10月下旬,山东冠县梨园屯拳民起义,使义和团运动迅速兴起,从山东发展到直隶,并于1900年夏进入北...
19世纪中叶以后,晚清曾经有过一段同治中兴,史称“洋务运动”,通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终于建立了自己的现代化军队,派出了留学生开煤矿、造铁路。但是甲午一战中国败给日本,这巨大的刺激引发了“戊戌变法”,有识之士希望中国不仅要在军事上,更...
紫竹林,大清帝国的最后战役,最后的血性。 1900年,几乎已经在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以及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抽干了的大清帝国又一次迎来了洋人的刺刀。八国联军的军靴再一次踏上大沽的时候,40年前的英法联军点起的圆明园之火还在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