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为何比黄花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是一位长得非常漂亮的公主。
农历正月初七这天下午,寿阳公主与宫女们在宫廷里嬉戏。她躺卧在含章殿檐下,一阵微风吹来,将腊梅花吹得片片起舞,有几瓣竟吹落到了寿阳公主的额头上,留下了斑斑花痕,拂拭不去,寿阳公主反而更加妩媚动人。从此以后,寿阳公主便经常摘取几片梅花,粘贴前额,以助美观,那些宫女们见了,个个称羡,并跟着仿效起来。
由于腊梅有季节性,不能经常保存,于是,宫女们便想方设法采集其他黄色花粉,而后做成涂饰粉料代替腊梅,以便长期使用。大家把这种粉料称为“黄花”。“梅花妆”不久便流传到了民间,很快受到女孩的喜爱。
在当时,人们都认为不贴黄花,就缺少了女性特征。同时,“黄花”在古代又指菊花,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因此,人们在“闺女”前面加“黄花”,不仅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还说明这姑娘心灵美好,品德高尚。
别叫小姐
我国一度喜欢称年轻女子为小姐,但是“小姐”这个称呼原本非美称。据清代文史家赵翼《陔余丛考》称“宋时闺阁女称小娘子,而小姐乃贱者之称”,为大家闺秀所忌。宋代钱惟演在《玉堂逢辰录》中,记有“掌茶酒宫人韩小姐”。由此可见,“小姐”最初是指宫女而言;苏武也有《成伯席上赠妓人杨小姐》诗,此诗是赠给妓女的。可见宋代妓女也称为“小姐”。宋、元时姬妾也常被称为“小姐”。
今天小姐用于称呼未婚女性,成为人们的日常称谓词。
只是小姐一词近来有些变味,许多“三陪女”或提供色情服务的女子也被称为“小姐”,故在旅店、餐厅、理发店等服务行业里,许多年轻女性拒被称小姐。
谁是先生
“先生”这个称呼由来已久。不过历史上各个时期,对“先生”这个称呼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论语·为政》:“有酒食,先生馔。”注解说:“先生,父兄也。”《孟子》:“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这一“先生”是指长辈而有学问的人。
到了战国时代,《国策》:“先生坐,何至于此”均是称呼有德行的长辈。
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
汉代,“先生”前须加上一个“老”字。
清初,称相国为“老先生”,到了以后,官场中已少用“老先生”这个称呼了。
辛亥革命后,“老先生”这个称呼又盛行起来。交际场中,彼此见面,对老成的人,都一律称呼为“老先生。”
现在,妻子多自称自家“丈夫”为“先生”。对别的妇女的丈夫也叫“先生”。
有时候,“先生”也不一定完全指男士,德高望众的女性也有被称为先生的,比如“宋庆龄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