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吴三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反贼,汉奸,的确,在中国历史上,叛国投敌的事不是没有,但是像吴三桂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叛变的,古往今来也就仅此一例。想想他带二十余名家丁从四万金军手里救回父亲的时候,众人都夸她“勇冠三军,孝闻九边”。既是如此,众人不禁要问,这样一个勇武绝伦又极其孝顺的人,缘何在忠的问题上让人大跌眼镜呢?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最主要的叛变有三次,一次是在明朝覆亡后投降了李自成,没多久他就又投靠了当时实力更强的大清,在30年后,康熙皇帝的撤藩令下达之后,又一次举兵反清,在他时日无多的时候过了一把皇帝瘾,最后兵败长沙,病重而死。可悲可叹!
先说这第一次叛变,是因为李自成率兵攻破北京,逼得崇祯景山自缢,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实力多强,主要是山海关一带局势紧张,朝廷的精锐都搁那儿了,所以李自成可谓是捡了个大便宜,长驱直入,从商洛山一直打到北京,灭了明朝。当时许多明朝将领的家眷,高官贵人,皇亲国戚都在那儿,其中就包括吴三桂一家老小30多口,李自成以一家老小性命相要挟,迫使他投降。吴三桂一看这形势,感觉大明也没啥希望了,在心态很复杂的情况下,他反了。
再来说他第二次背叛,现在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冲冠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现在看来至少不完全是这样。一方面,李自成的农民军无组织无纪律,把吴三桂的家人当亡国奴看待,趾高气昂,肆意凌辱打骂,再有就是刘宗敏霸占了陈圆圆。吴三桂急怒攻心,寻思我罔顾一世英名降了你,不就是为了保全我的家人免遭战乱之苦吗?现在的情境……得了,做出这等行径,量你也不会长久,我反了你得了。
可反归反,我不能腹背受敌,于是转身跟山海关外的大清谈判,“我可以引清兵如入关,可引入关之后,咱俩以黄河为界,我在南京重建大明政权,咱俩井水不犯河水;再一个你不能毁陵寝,不能祸害老百姓”,他还想再为大明争取点儿生存空间。可多尔衮比他更会控制局面,说“可以,我都答应你,可有一点,你得有点归降的态度,换成满八旗服饰,脑后留辫子”,吴三桂见争取不成,多尔衮又有了明确态度,再加上自己也有一份锦绣前程,行吧,也没地方可去,降了吧。
自从归降大清之后,吴三桂就把投降这件事抛在脑后,南征北战的还真是为清廷立下了汗马功劳,官居平西王,成为汉人中的第一异姓王,他自己也算是苦尽甘来,日子过挺好。至于他30年后的又一次反叛,也不是他自己不甘寂寞,非得折腾点儿动静。从一开始他与大清之间就是相互提防,都觉得对方是个隐患。大清拿吴三桂儿子孙子做人质,吴三桂为了自保,有意无意做大自己势力,想着清廷不敢动他。可康熙当时下定决心要撤藩,把吴三桂逼得无路可走,怎么着都是死,我反了得了。
纵观吴三桂的这三次反叛,绝不仅仅是他自己想要造反,想要背叛,每一次都有很复杂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