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蜀国实力最弱,吴国次之,魏国最强。首先统辖的领地,蜀国后来也就是一个益州,而魏国早已占据天下大半。再者兵力悬殊较大,单从人口来说,魏国有近700万人,而蜀国充其量也就100万,而人口是决定兵力数量的最根本因素,同时曹魏的兵力十分强悍。因此,若蜀国想要战胜魏国,强行硬怼必然死的很惨,必须要用谋略,出奇兵才有胜算的可能。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错失了一次扭转局势的机会,那就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策。再加上后来诸葛亮不管怎么用兵,总是以失败告终,临终也未能完成当年出山的理想。很多人就更加为诸葛亮没采纳这么绝妙的计策实在可惜,甚至认为诸葛亮对他有偏见。不过话说回来,若当时诸葛亮真的接受了这一计策,是否真就能击败曹魏,一举成功呢?
先来看下奇袭成功需要满足哪些条件,首先要出其不备。那么就必须要求魏延所部轻装行军,决不能慢慢悠悠的前行。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即使走在快,当时的行军条件最起码也要半个月左右。那么这么长的时间会不会被发现呢?答案是肯定的,虽然长安的守将夏侯琳并没什么能力,但他也是会布置眼线的。
其二,就算半路魏延的军队没有被发现,成功到达城池下。要想计策最终成功,要么魏延一攻城池就破,要么夏侯琳看见魏延吓得弃城跑路。但这两样能实现吗?绝不可能!夏侯琳再无能,看到蜀军只有这点兵马,肯定会严守城池。而且魏延这点轻装兵也攻不了城,即使有这能耐,也是损耗自身兵力而没任何作用。
所以,两个最根本的条件满足不了,奇袭之计毫无可能。伟大领袖毛主席曾也对这一计策做过点评,简单说出5个字却一针见血:“此计太悬危!”
因此诸葛亮的决定是明智的,他知道蜀魏两国实力相差过大,没有必要走这条难以成功的道路,即使取得一两次成功,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蜀弱魏强的事实。反而稳扎稳打才是上策,不然奇袭不成,反倒白白损失5000兵马,对于兵力短缺的蜀国来说,这5000人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