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在土木堡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被俘,明朝五十万精锐损失殆尽,至此国家危难之际,于谦挺身而出,支持朱祁镇之弟郕王朱祁钰登基,是为景泰帝,驳斥了南迁的逃跑主义言论,积极组织军事力量,与瓦剌决战与北京城外,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在朱祁钰执政期间,于谦起到了重要作用,景泰年间,可以说是明朝至土木堡之变后转危为安,逐渐走向中兴的重要时段。
然而,景泰八年,朱祁钰突然病重,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等带兵把太上皇朱祁镇从南宫中解救了出来,恢复了其皇帝的身份,史称“夺门之变”,朱祁镇一上台,立即废除了朱祁钰皇帝的身份,降为郕王,紧接着就是处死了对大明王朝有着再造之功的于谦,他的死真是让人嗟吁不已。
朱祁镇为什么要处死于谦?很多人认为,这是为了证明自己皇位的正统性,而不得已采取的政治手段,这肯定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笔者认为,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在影响,处死于谦这么大的功臣,绝对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事件。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首先,于谦挑战了朱祁镇的心理底线——皇帝的权威,于谦之于朱祁镇,是有恩的,但之于朱祁镇作为皇帝的权威,是对立的,在对待于谦的问题上,朱祁镇不是糊涂的,而且比谁都要清醒——
大明王朝能够延续,于谦有着再造之功,而朱祁镇能够活下来,其实也要感谢于谦的大智大勇,没有于谦与也先的斗争和周旋,朱祁镇恐怕早就命丧他邦了,所以于公于私,朱祁镇都很感激于谦,但是,他依然要杀于谦,这里出现了一个比“公私”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帝王”的权威。
要知道,是于谦废掉了朱祁镇,尽管当时是为了大明王朝,也是为了朱祁镇本人的生命安全,但是,于谦此举无疑挑战了朱祁镇作为帝王的底线,这是他所不能容忍的,须知,自古以来,行废立之事的臣子,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因为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允许有人挑战帝王的权威。
朱祁镇作为一个帝王,而且是一个被俘虏,被废掉,又复位的特殊帝王,他从一个至高无上的君主,变成一个身陷囹圄的阶下囚,继而成为一个被景泰帝幽禁长达七年之久的所谓的太上皇,最后梦一般的再次坐上皇帝宝座,期间的辛酸、悔恨、羞辱、磨难,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他的这番特殊经历,绝对让他对于所谓帝王的事业和帝王的人生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其次,在未除去于谦之前,朱祁镇对于以后的帝王生涯是缺乏足够信心的,因为于谦的影响意味着景泰一朝的影响,朱祁镇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坐稳这个失而复得,来之不易的皇位,而要真正坐稳这个皇位,建立起这份信心,就必须消除景泰一朝的影响,否定景泰帝以及其重要官员的所作所为,朱祁钰和于谦无疑是两个心腹大患,而于谦显然首当其冲——再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其实,朱祁镇的担心有些多余,对于朱祁镇皇位的正统性,朝廷的官员是认可的,因为中国封建制度在思想上的特殊影响力,朱祁镇是先皇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朱祁镇继承皇位是顺理成章的,而朱祁钰在位,只不过是代行天子事宜,须知,朱祁钰的庙号为“代”。
在景泰朝有几件事也充分说明了朝廷官员对朱祁镇皇位正统性的认可,朱祁钰废掉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立自己的独生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想将皇位传给自己的这一脉,却遭到了朝廷大臣们的集体反对,后来,朱见济不幸夭折,很多朝廷官员都觉得这就是天意。
御史钟同就曾上疏:“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意思很明显,就是天命是朱祁镇一脉!这个说的还算客气,还有人更不客气,有个叫章纶的简直是简单粗暴:“上皇君临天下十有四年,是天下之父也。陛下亲受册,是上皇之臣也。”二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情况朱祁镇是无法知道的,也正是由于他多年被囚禁,之前又做过瓦剌的俘虏,对于整个大明王朝犯过大错误,这些曲折的人生经历,让朱祁镇对于自己的正统性缺乏信心,此时,他需要建立复位的信心。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在朱祁镇心里,于谦永远是朱祁镇的心理阴影,只有杀掉于谦,才能为他树立权威,挽回颜面,尽管这是无奈之举,但是非行不可,据史料记载,在讨论如何处理于谦时,朱祁镇曾经说过:“谦实有功!”此时“夺门之变”的主要策划者徐有贞如此回答朱祁镇:“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也就是说,如果于谦不死,朱祁镇所谓的“夺门”复位就是非法的!就是篡位!既为正统,何须“夺门”?须知,后来朱祁镇也不许提“夺门”二字。
于是,朱祁镇复位当天便将于谦投入大牢,五日后“弃市”,朱祁镇还将复位后的年号改为“天顺”,意为复位之举“顺应天意”,多少有些“此地无银三百两”之嫌,也看得出他内心是心虚的。
笔者觉得,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朱祁镇在复位之后,必须要团结帮助他复位的功臣们,而最主要的几位功臣诸如武清侯石亨,左副都御史徐有贞,太监曹吉祥,却都与于谦关系交恶。
武清侯石亨虽然说是于谦的旧交,在北京保卫战中还是于谦的部将,二人关系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比较默契,但随着石亨的权势越来越大,二人渐行渐远,左副都御史徐有贞,也就是正统朝的徐珵,在土木堡之变后,形势恶化,他积极主张“南迁”的逃跑主义,于谦对此人甚为不满,曾言:“言南迁者,可斩也!”就是在驳斥徐珵,至于曹吉祥,于谦更是没有将这样的宦官放在眼里。
朱祁镇复位靠的是这几个人,复位之后要坐稳江山,还是得依靠这几个人,那么就必须杀掉于谦,用来收买人心,这也是作为皇帝的心术,在江山坐稳后,朱祁镇依然处理了这几个所谓的功臣。
在这些综合因素下,于谦被杀,对于此事,朱祁镇心中是有愧的,在朱祁镇死后,他的儿子朱见深即位,是为明宪宗,立即就为于谦冤案平反昭雪,明宪宗朱见深在赐给于谦的祭文之中,给予了于谦高度的评价和赞扬。
朱见深说:“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著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这多少表达了帝王的愧疚,也可以安慰一下一代忠臣于谦吧!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