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格局开始具备了实现的基础。在刘备拿下益州,进取汉中后,标志着三国纷争时代的到来。对于魏蜀吴三个国家的实力,如果仅仅从地图来观察的话,可能觉得三个国家的实力并没有太大的悬殊,加上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动不动就是几十万士兵的大规模战争,也让人有点摸不准这三个国家的真实人口和军队数量。
综合《通典•食货•历代盛衰户口》 《晋书•地理志》《三国志•吴志•孙皓传》《续汉书•郡国志》等史料的记载,简单罗列了魏蜀吴三个国家的人口、军队等实力状况。首先,就人口来说,魏国被司马氏取代的时候,其人口大概在1000万左右,吴国在230万左右,最少的蜀国,在被魏国灭亡时的人口只有95万左右。由此,魏国顶峰时的人口,几乎相当于十个蜀国。
其次,在军队数量上,最多的魏国在70万—80万之间,吴国在20万—25万,至于三国演义里伐吴就动用70多万大军的蜀国,则只有10万左右的兵力。再者就统治区域而言,东汉末年共有14个州,差不多相当于现在的省级行政区域。其中,魏国占据着北方中原的十个州左右,吴国在扬州和交州的基础上,和曹魏分别占据着荆州的南北两个部分,而疲敝的蜀汉国,主要就一个益州之地。
由此,这就不难理解本文的标题,诸葛亮屡次起兵北伐,却没有导致魏国伤筋动骨的原因了。进一步来说,魏蜀吴三个国家实力上的悬殊,决定了魏国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尽管最后是司马氏家族,不过其毕竟是建立在取代魏国的基础上。对于诸葛亮的出兵祁山,兵力最多的时候也没有超过7万人。毕竟十万人的总兵力,肯定要留下几万人去防守各地要塞。最少的时候,诸葛亮甚至就带着一万多人讨伐魏国。试想一下,这一万军队砸在了魏国70万的铜墙铁壁上,会留下什么反应呢?
当然,魏国的70万军队不可能尽数用在防御诸葛亮的进攻上,毕竟东吴的孙权也需要重点防范。但是,在魏国的西线防御上,至少维持着20万左右的军队,这还不包括魏国中央的预备军。当以司马懿为首的曹魏将领带着20万大军,依靠着坚固的城池,等来的不过是远道而来的5、6万蜀国军队,这场战争在没看打之前,已经注定了结局。也即,纵使诸葛亮是天纵英才,蜀国军队以一敌十,也不过能和司马懿战个平手。
最后,不管是人口还是兵力,尤其是当时经济重心依然在北方中原一带,导致蜀国和魏国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好比一个NBA运动员单挑初中生一样,这已经不是谋略和智慧所能弥补的差距。当然,诸葛亮值得称赞的地方,是看出了攻势防御可以避免魏国集结兵力进攻蜀国的风险。况且,万一魏国出现内乱等情况,诸葛亮的北伐也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也即,诸葛亮犹如一个一无所有的赌徒,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人定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