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诸葛亮至死都不愿意信任魏延?真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吗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的名著,其中刻画了众多历史形象,为后世很多艺术形式的演化奠定了基础,在《三国演义》中,我们常常会听很多人感叹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三国演义》这部书本来就是尊刘抑曹的,对刘备及蜀汉的笔墨描写比较正派,但是对于曹操的刻画却充满了嘲讽和不屑,但是让罗贯中没有想到的是后世的读者偏偏对曹操最感兴趣,甚至有恨曹操骂曹操,不见曹操想曹操,可见曹操在后世读者心中的地位。

  或许正是这种亦正亦邪,充满人性矛盾的人物形象才更符合人们的口味,当然《三国演义》中还有很多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去推敲琢磨。比如魏延这个人物形象,后世很多读者对此人的评价就非常复杂,有的读者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早晚必反,所以除掉魏延是早晚的事情,但是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魏延之所以后来会反,主要是因为觉得自己在蜀汉集团不被重用,受到了排挤,先是诸葛亮对魏延极不信任,后是政敌对自己的排挤,导致魏延最终造反。实际上诸葛亮死后设计杀魏延根本不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任何一位成熟的政治家都不会干出这么愚蠢的事情,那么诸葛亮对魏延极不信任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请小编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魏延的简历以及与蜀汉集团的渊源: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以部曲随刘备入蜀作战,刘备军北上抵抗张鲁,驻驻葭萌。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与刘璋决裂,起兵攻打刘璋,派遣与卓膺、黄忠一起占据涪城,当时刘备军兵不满万,孤军无粮,而刘璋拒绝坚壁清野的战术,派遣刘璝、张任、泠苞、邓贤、吴懿等将领率领精锐前去阻击刘备军,刘备军大破刘璋军,后来派遣黄忠、魏延等分统军队平定广汉郡,数有战功,迁升为牙门将军。

  建安十九年(214年),魏延随刘备攻克重镇雒城,并与诸葛亮、张飞等人一起包围成都。在蜀汉前期的建设发展中,魏延可以说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令魏延没想到的是自己今后的日子并不好过,自己虽然多次跟随诸葛亮北伐,但是却并不受重用,这让魏延很是郁闷。

  诸葛亮不喜欢魏延的真正原因其实是魏延此人太过冒险,大家看过《三国演义》或许还记得,魏延曾经向诸葛亮提出过从子午谷进兵,奇袭长安的计策,但是却被诸葛亮否决了,实际上诸葛亮早就想过这个计策,但是诸葛亮为人非常小心谨慎,一生不愿冒险,所以否决了魏延的提议,对于魏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也对诸葛亮产生不满,诸葛亮则认为魏延实在是不靠谱,兵出子午谷固然可以达到奇袭的效果,但如果失败,蜀军必定全军覆灭,《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正因为诸葛亮担心魏延的冒险性格会将蜀国拖入灭亡的边缘,所以才时时防备魏延,防止其掌权后加速蜀国的灭亡,实际上此时诸葛亮也对北伐失去了信心,一次次螳臂当车,只是想求自保而已!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为什么诸葛亮至死都不愿意信任魏延?真是因为魏延脑后有反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