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不攻打唐朝,原来是被唐人打怕了

  阿拉伯帝国是中世纪时地处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伊斯兰帝国,唐代以来的中国史书均称之为大食,而西欧则习惯将其称作萨拉森帝国。

  阿拉伯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抵大西洋沿岸,北达高加索山脉、里海以及法国南部,南至阿拉伯海与撒哈拉沙漠,国土面积达134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古代历史上东西方跨度最长的帝国之一,亦是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之后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地缘条件,注定阿拉伯帝国无法再四面扩张

  阿拉伯帝国的地缘条件,跟中国却几乎正好相反。

  阿拉伯帝国的国土结构称得上是支离破碎,中亚的图兰低地、西亚的新月沃地、伊朗高原、阿拉伯沙漠、北非的尼罗河流域、撒哈拉沙漠,甚至欧洲西南角的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帝国囊括的地缘板块非但数量众多,而且地理环境各不相同,而且分布范围太过宽泛零散,东西跨幅长达万里——这意味着除非阿拉伯帝国的本部核心区超级强大,否则根本不足以压制四方。

  阿拉伯帝国的本部核心区——两河流域(也就是今天的伊拉克),不管是体量还是质量,都远不能跟中国的长江——黄河流域相比,单单依托两河流域,辐射中东都差强人意,想统御东及帕米尔高原,西达大西洋的上千万平方千米辽阔版图,不管从什么角度来看,都力有不逮。

  因此,别看阿拉伯帝国版图很大,但是受地缘条件和国立,没办法四面扩张。

  大唐、突厥、阿拉伯,三大帝国三国杀

  唐朝对于西域的控制一直不是很强,一方面是因为唐朝前期政局一直动荡不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唐朝在西域面临劲敌。

  这个劲敌一开始是突厥,这个庞大的帝国在被唐朝斩首行动击溃之后,并没有屈服,反而自发的形成了新的中央来对抗唐朝。唐朝的兵制也无法维持在西域的长期作战,因此更多的是挑起西域民族的矛盾,拉拢一方来攻打另一方。唐朝就很注重拉拢西方的国家来夹击突厥,比如波斯,以及波斯灭亡后的阿拉伯帝国。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是倭马亚王朝,这个王朝宗教色彩不强,但是有很强的扩张欲望。它一直积极谋求向东方的扩张,占领波斯之后,觊觎中亚。而中亚地区当时是突厥人的领地。因此双方是有矛盾的。波斯灭亡之后,唐朝就和阿拉伯交好,共同对抗突厥人。在当时的中亚,上演了唐朝、突厥、阿拉伯的三国杀。

  最终,突厥还是在阿拉伯帝国和大唐的两面夹击下灭亡。

  欧亚两大帝国的一战,让阿拉伯彻底怕了

  怛罗斯之战是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与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中亚诸国联军在怛罗斯相遇而导致的战役。

  751年时的中国,正是盛唐的天宝年间,处于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在李隆基统治期间,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点,也进行了多次的对外用兵。尽管此时李隆基已日益沉醉于酒色之中,不再是那个励精图治的英明君主,繁荣的社会表面下也隐伏着危机,但大唐当时仍然是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强国。

  当时的唐朝是对自己的武装力量有充分的自信吗?当然,当时的唐军确实是精锐,而且装备陌刀的唐军从武器上也碾压对手。每个人两匹马机动性也非常强大,唐军有自信可以理解。但是对手是二十万阿拉伯帝国帝国军队,自己这边加上仆从军也才三万人。这样的兵力差距选择正面硬钢,未免有点太膨胀了。

  不过怛罗斯之战,总的来说是虽败犹荣。阿拉伯可以说是惨胜,大唐3万人打20万,又不是绝对主场,那还打什么歼灭战,争取一次激烈交锋吓退敌人这倒是有希望且合理的。不过阿拉伯帝国也不傻,打不赢也不退,战斗意志也挺强,这就没辙了。如果从历史后来的发展看,阿拉伯帝国相对大唐还是亏了,它的东进从此划上句号,而大唐放弃一点战略缓冲地带收缩防守以后,边界的统治倒是稳固了不少。

  要论好处,阿拉伯那边的政治收益还没有从唐军里抓来的那几个造纸工匠实在;而所谓全军覆没的唐朝,没过多久封常清这位高仙芝的好基友就帮高把怛罗斯的破锅给补上了,安西都护府在中亚的经营依旧坚挺(如果没有安史之乱的话)。

  怛罗斯之战之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阿拉伯很快就派人来与唐朝讲和,西域唐军在封常青的指挥下继续扩张。唐朝内讧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仍然控制西域,后来唐朝发生朱泚之乱,然后公元790年以后,唐朝才失去西域,吐蕃逐步占据西域,几十年后,回鹘占据西域,西域还有一些汉人以及其他族群混合的佛国。

  唐朝在怛罗斯之战的失败就好比齐国在长勺的战败一样,虽然失败但元气不伤。阿拉伯人知道汉人没有拜占庭人好欺负,所以打算慢慢休整,等唐朝元气衰败再开始征服。可后来,一个比唐朝更难啃的骨头——吐蕃人出现了,阿拉伯人只好放弃对葱岭以东的征服欲,而且比起荒凉的葱岭以东地区,富饶的地中海沿岸显然更适合扩张......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为什么当时的阿拉伯帝国不攻打唐朝,原来是被唐人打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