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02 篇文章

标签:晚清 第7页

晚清铁路困局:铁路成了压死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历史故事

晚清铁路困局:铁路成了压死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

  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十余公里长的铁路,随即被清朝官员买回后拆毁。1881年,洋务派官员建成第一条中国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因“烟伤禾稼,震动陵寝”,一度只能用骡马牵引。随后连续遭遇战争惨败,加之铁路蕴藏的巨...

历史解密 阅读(81)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眼中的晚清:已是政治残局-历史故事

《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眼中的晚清:已是政治残局

  其实,在小说的《自叙》中,刘鹗对“老残”二字另有解释。《自叙》中这样说道:“棋局已残,吾人将老,欲不哭泣也得乎?”所以,按照我的理解,所谓“老残”,无非是“人老局残”之意。   刘鹗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主人公名叫老残。为什么叫老残呢?小...

历史解密 阅读(59)
晚清教育改革:八旗子弟读中学为何用美国教科书-历史故事

晚清教育改革:八旗子弟读中学为何用美国教科书

  八旗子弟中学用的竟是美国教科书  清末的洋务派大员、湖广总督张之洞曾和京师大学堂7监督张百熙联合上书,敦促清廷建立新式教育体系。他们在奏折中建议,在各省省会建立大学堂以及配套的预科学堂和中小学堂,实际上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想在省会城市建立一...

历史解密 阅读(74)
日本媒体:戊戌变法失败就在于没有广泛群众基础-历史故事

日本媒体:戊戌变法失败就在于没有广泛群众基础

《日本新华侨报》:在面对欧美列强的侵略,社会濒临瓦解的情况下,中日两国都分别采取了行动,进行改革。但中国的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为什么会有这样截然不同的结果? 横山宏章:一个成功一个失败,主要原因取决于采取的是从上往下的变...

历史解密 阅读(57)
晚清确立海疆主权:清光绪年间李准巡视确定主权-历史故事

晚清确立海疆主权:清光绪年间李准巡视确定主权

  李准1909年的这次巡视南海,确立了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1921年8月22日,法国内阁总理兼外长白里安在西沙群岛问题上承认:“由于中国政府自1909年已确立自己的主权,我们现在对这些岛屿提出要求是不可能的。”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

历史解密 阅读(53)
晚清政府借发行“公债”:搜刮民间财富还赔款-历史故事

晚清政府借发行“公债”:搜刮民间财富还赔款

  “昭信股票”发行目的是为了集资向日本偿还赔款。日本帝国主义违反国际准则发动侵华战争强行要中国偿还巨额战争赔款,迫使出现财政危机的清政府不得不以“昭信股票”搜刮中国人民的财富。   名不副实的“昭信股票”   晚清的所谓“昭信股票”,实际...

历史解密 阅读(55)
晚清军队竟如此腐败:八旗士兵十人上马半数落-历史故事

晚清军队竟如此腐败:八旗士兵十人上马半数落

  说到大清朝,我们总是将它与那段丧权辱国的历史联系在一起,衰弱的国力、麻木的人民和昏庸无能的清政府为大清的历史涂上了半壁黑色。但是当我们重新翻开这296年的厚重历史,还是能够看到它前半部分的辉煌,能征善战的康熙率领皇家军队平定三藩之乱、准...

历史解密 阅读(57)
晚清重臣琦善看法:认为不改变习惯抵御不了洋人-历史故事

晚清重臣琦善看法:认为不改变习惯抵御不了洋人

  晚清大臣琦善是个倒霉的角色,1840年林则徐在广东缴烟引起战争,他临时接任,实在是为林则徐擦屁股。他经过外交、战争的双重努力后,发觉对抗之不可行,自作主张与英国签订了求和的《穿鼻条约》,已是在当时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损失最小的结果。但朝廷那...

历史解密 阅读(62)
清朝灭亡的最主要诱因:是股灾还是官员腐败?-历史故事

清朝灭亡的最主要诱因:是股灾还是官员腐败?

近年来的“民国热”中,英国商人麦边浮出历史水面,成为灭亡大清帝国的重要嫌疑人。  乔治·麦边,男,家世不明,青年时期在英国本土混不下去,千里迢迢去了香港,在一家英国银行打工。后来他辞职单干,成立了以航运及烟草为主业的麦边洋行,迅速暴富。19...

历史解密 阅读(52)
晚清的中国海关:外国人管辖下最清廉的政府机构-历史故事

晚清的中国海关:外国人管辖下最清廉的政府机构

在清朝,贪污成风,“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但晚清,却有一个衙门以廉洁著称,它就是中国海关,被认为是“世界行政管理史上的奇迹之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同意由英国人代管中国海关,并写入与英美等国签订的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海...

历史解密 阅读(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