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意孤行,犯下错误,这个错误是导致灭亡的理由吗
公元223年,刘备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疲敝的蜀汉。果不其然,刘备死后仅个把月的时间,益州郡的地方豪强雍闿策反了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还有益州郡的少数民族头目孟获等一起举事。而直到公元225年初,诸葛亮才发动平定...
公元223年,刘备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疲敝的蜀汉。果不其然,刘备死后仅个把月的时间,益州郡的地方豪强雍闿策反了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还有益州郡的少数民族头目孟获等一起举事。而直到公元225年初,诸葛亮才发动平定...
昭烈帝刘备驾崩后,诸葛亮总揽朝政,凡事必然亲往。建兴初,诸葛亮亲征南中,朝中却有一名名不见经传的官员劝其莫往,因其言辞恳切,致使诸葛亮一拖再拖,直到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才三路进攻南中,最终平定南中。那么这位竟能阻止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人...
公元223年,刘备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留下了一个烂摊子——疲敝的蜀汉。果不其然,刘备死后仅个把月的时间,益州郡的地方豪强雍闿策反了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还有益州郡的少数民族头目孟获等一起举事。而直到公元225年初,诸葛亮才发动平定南中战役,为何其中相距了近两年的时间?抛开调兵运粮所花费的时间,其实这和本篇主人公极力劝谏有相当大的关系,此人便是王连。
王连
对于三国这段历史,估计小伙伴们熟悉的大多是猛将,比如张飞、关羽等,而对文臣并没感冒。但需要知道的是,一个国家必须要有一大批文臣来治理,没有他们的尽职尽责,哪来的粮食,哪来的兵源呢?而王连就是蜀汉的一个靠谱能臣。
王连的家乡是荆州南阳郡,刘璋管治益州期间,王连离开了荆州来到益州,刘璋任命他为梓潼县县长。后来刘备从葭萌关起兵杀向成都,便要路经这个梓潼县,王连有骨气,关闭城门不投降。刘备知道他是在守义,心中也敬佩他,故没有强逼。
刘备
刘璋投降后,王连也投降了刘备。在刘备帐下,他还是从一县之长开始起步,先是被任命为什邡县县长,之后又转任为广都县县令,没想到王连这人不赖,很有治理头脑,业绩很赞。后被升任为司盐校尉,负责蜀国的盐、铁的经营事务,嘿这王连又干的很出色,又被升任为蜀郡太守,同时兼管盐府的政务。
不仅政绩出色,王连还有识人的能力。他选拔了一些优秀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比如吕乂、杜祺、刘干等人。其中吕乂最为能干,一步步升官到了尚书令,而杜祺担任过某郡太守,刘干官至巴西太守。
吕乂
那王连劝诫诸葛亮是怎么一回事呢?当时王连官居丞相长史,协助诸葛亮处理各种事务,诸葛亮听闻南中地区不服管理时,便有亲自率兵征讨的想法。王连站出来劝谏说:“那个地方偏僻贫瘠,瘟疫横行,您作为蜀国所指望依赖的关键人物,不应该亲自去冒这个险。”言下之意即挑选几位将领前去征讨吧,而诸葛亮觉得各个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一定要亲自去。
王连继续恳切地劝谏,诸葛亮这才迟疑了很长时间。但不久之后,王连逝世了,诸葛亮终于在225年初主持南征,亲自带着万余人杀向越嶲郡,直捣益州郡,消灭了雍闿、孟获的军队,大约于年底返回。
诸葛亮南征
从王连的角度出发,南征并不算大的战役,恰好是一个锻炼将领的机会,而且南征路途遥远,不毛之地,对丞相身心皆有损害。丞相亲力而为反而会导致“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的局面加重。当然,诸葛亮亲自南征也是有他自己的想法。
古代帝王的寿命,一般来讲都不长,活到50岁已经是稀有。寿命不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讲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宵衣旰食日理万机;第二个,后宫嫔妃三千佳丽。而古代有一个皇帝,竟然奇迹般的活了103岁。他在位期间,熬死了9位同时期的帝王,他的所有儿子也都被他熬死。最后,他只能选择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
我们先来看看,这位奇迹般的皇帝熬死的9位帝王都有谁。他们分别是秦始皇赵政、秦二世赵胡亥、秦三世赵子婴、汉高祖刘邦、汉惠帝刘盈、前少帝、后少帝、汉文帝刘恒和汉景帝刘启。这些帝王中,秦始皇、汉高祖、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是历史上拔尖的帝王。而这些帝王统统都被这位奇迹般的皇帝给熬死了!不得不说确实厉害!
究竟是谁呢?就是南越国的武皇帝赵佗。秦始皇在位时期,赵佗是秦国的次要将领。他出生于公元前240年,是秦朝时期恒山郡真定县(现在的河北省正定县)人。赵佗年少时期就加入了行伍,凭借军功成为秦国的次要将领。他在史书上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国灭掉楚国之后。
楚国是战国七雄中最南边的诸侯国,但也不是最南边,在楚国的南边还有百越。百越是南方部族的合称,其中又分为东越、闽越、南越等等部落,大概包括现在的浙江、福建、广岛、广西、越南一带。百越之地,是很大的一块地盘。秦始皇在未灭楚国之前,就已经将征服百越之地提上了议事日程。楚国灭亡之后,征服百越之战正式打响。
征服百越之战,打了两次。第一次,秦始皇命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军20万攻打百越,失败,主将屠睢也被杀死。第二次,秦始皇命任嚣为主将、赵佗为副将攻打百越,成功。此后,百越之地被纳入秦国版图,设置为三个郡。为保土安民,秦始皇命任嚣和赵佗率领大军留守百越之地。这就为后来赵佗建国称帝创造了机会。
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继位。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中原地区顿时陷入了乱战之中。而同时,经过任嚣和赵佗多年的治理,百越之地已经步入稳定阶段,社会民生一片祥和。此时,任嚣已死,百越之地说得上话就只有赵佗了。任嚣临死前,担心中原的战乱波及百越,留下遗言命赵佗封闭百越与中原地区所有的通道。赵佗执行了任嚣嘱托。
我们知道,当时中原地区的局面,先是楚灭秦国,后是楚汉相争。战乱局面持续了很多年。而赵佗乘次机会野心极度膨胀。他凭借多年来在百越之地的影响和强大军队的威势,建立了南越国,自己当上了偏居一隅的皇帝,国家首都定在番禹(也就是现在的广州)。
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后,南越国依然存在,皇帝还是赵佗。刘邦和秦始皇一样,也想得到南越之地,就派了陆贾出使南越。在陆贾的沟通下,赵佗北向大汉王朝称臣。后来,赵佗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四年才去世。在这期间,南越国虽然向大汉称臣,但一直是一个独立国家。
赵佗死时,他的所有儿子早已死了。赵佗只能将皇位传给了他的孙子赵胡。赵胡也就南越国的第二任皇帝。赵佗的传奇,不仅是他奇迹般的活了103岁,还有他的陵墓。据说,赵佗的陵墓陪葬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千百年来后世之人一直在寻找他的陵墓。三国时期,孙权就曾命人寻找过赵佗的陵墓,最后没有找到。并且直到今天,也没有找到。
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谁无虎落平阳日,待我东山再起时。”用这句话来形容郭威是再合适不过的,郭威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但在一开始,他只是一个落魄青年,用现代的话说,年轻的郭威就是一个小“草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五无”青年,最终却当起了皇帝,他到底是如何实现逆袭的呢?原因只有一个,他遇到了女“伯乐”。
这个慧眼识珠的人,就是郭威的妻子柴皇后,柴氏祖籍刑州(今河北邢台),因长相出众,被后唐庄宗李存勖看上,便入宫中做了嫔御。嫔御是级别比较低的侍妾,直到后唐明宗李嗣源起兵造反,夺得皇位后,便开始遣散后宫的闲杂人等,这里面就包括柴皇后。
出宫前,柴皇后就让人给家里带去消息。得知宝贝女儿要回来,柴老爷和柴夫人连忙到黄河渡口去迎接。
两位老人刚刚接到女儿,天气突然转阴,不一会就下起了暴雨,于是三人决定在当地旅店住上一晚,明天一早再回家,可令柴皇后没想到的是,正因为这一场暴雨,她竟能得到一段完美的姻缘。
第二天一早,柴皇后洗漱完毕后,坐在窗前向外望去,远处一个壮硕的大汉,正快速的向旅店走来,柴皇后突然被这名龙行虎步的大汉给吸引了,她连忙跑下楼,询问店主:“那个黑大汉是谁?”。
店主看了柴皇后一眼,然后用略带讽刺的语调说:“他啊,叫郭威,在与市井无赖相斗时,错手杀过人。”
此时,郭威正在距离柴皇后不远处的餐桌上吃饭,柴皇后偷偷地向郭威望去,越看越是心仪,越看越是喜欢。
于是柴皇后直接到父母的房间,跟父母表明自己的心意,柴老爷一听,当即怒道:“你好歹也是伺候过皇上的人,要改嫁,也不能自降身价,嫁给一个邋遢汉子呀!”
柴皇后听完父亲的话,用坚定的语气说:“我一嫁当嫔妃,二嫁我一定会当上皇后。”
柴皇后的父母听完这句话后,惊得嘴巴大张,完全可以吞下鸡蛋,他们都怀疑女儿神经错乱了,这皇后哪是那么容易就当的,郭威他就是条龙,穷得叮当响,他这辈子也休想飞过龙门。
可是古语说的好,一嫁从父母,二嫁听自己,他们两人都拗不过柴皇后,只好点头勉强同意。
柴皇后一不要房子,二不要彩礼,金首饰啥的自然都免了,郭威就等于白捡了一个媳妇。
郭威看着美若天仙的柴皇后,感觉好像在做梦一样,择日不由撞日,他们两人就在旅馆成了亲。
成亲后,柴皇后便开始用自己在宫中攒下的钱,为郭威铺路,还鼓励郭威多读书,多研习兵法,郭威经过打拼,终于在公元951年称帝(后周太祖),国号周,史称后周。
中国有句俗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而柴皇后可以说是历史上“二次嫁人”成功的典范,而且一次比一次嫁得好。她成功上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眼光好。
柴皇后常年生活在宫中,虽然地位比较低,但能接触到的都是上层人物,因此她看人就特别准,基本上看对方的长相,便可以得知对方的品行。现代的姑娘们,在选择另一半时,一定要学一学柴皇后,首先要放宽自己的眼界,切勿仅仅局限于对方的物质财富。重要的地方讲三遍,一定要看清对方的品行,品行,品行!
武则天14岁那年,被李世民一句话招进了宫,封为才人,为正五品女官。
在唐代后宫中,才人只能算中下等嫔妃,其上还有四妃、九嫔、婕妤、美人,其下还有宝林、御女、采女等。
作为才人,并不是一定会得到皇帝的临幸,有的才人,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
武则天刚进宫时,也只是住集体宿舍,接受宫廷礼仪训练,一切都是那么的冷
这一住就是好长时间,李世民终于想起了她,于是点明让武则天侍寝。
这年,武则天才14岁呀,如果放在现在,那还是未成年少女,是要受法律保护的。
不过那是在唐朝,李世民又是皇帝,莫说14岁了,就是要个10岁的又有谁人敢说个不字。
当武则天接到通知后,脑中一片空白,心里既害怕又期待。
夜幕降临后,沐浴一番的武则天,被太监抬上了李世民的龙床……
(武则天14岁时,被太监背上了李世民的龙床,又冷又痛,一夜未睡)
武则天本以为,她的好日子要开始了,然而,自从李世民要了她的第一次之后,就再不理睬她。
最开始的时候,武则天也和其它宫女一样,彷徨过,失望过。
但她的父亲从小就告诉她,袁天罡说她会当皇帝,虽然当皇帝没什么可能,但当个皇后还是有机会的。
武则天对她父亲的话深信不疑,慢慢的,不再沉浸于自己的世界中,开始和宦官搞好关系,收集李世民的爱好和行踪。
她打听到李世民喜欢王羲之的书法,于是开始下苦功练习王羲之的书法。
同时,她还贪婪的学习一切可学的知识,包括儒学、诗歌、律令、宫中典籍等。
终于,李世民又重新注意到了她。
都说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正因为她下的这一番功夫,为她后来帮助李治处理朝政打下了基础。
如今,在演艺圈里讲究一个词,叫“德艺双馨”,其实也就是“德才兼备”!然而,事实上大家都知道,想做到这一点何其难也!不出事都是德艺双馨,一出事都是隐藏丑恶嘴脸的小人!如此之人,相信大家见多识广了!
实际上,在中国5000年历史上,人才辈出,璀璨夺目,才无德之人数不胜数!这些人留下了光辉的作品,但如果深究其为人,却极为不堪入目!本文就讲述四个有才无品之人,作品是家喻户晓,人品却极为恶劣!
第一个,崔颢(704—754)
崔颢是唐朝大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仅此半句诗,就成就千古绝唱!
然而,崔颢虽然才高八斗,却没有读书人的节操,不仅喜欢赌博饮酒,还相当好色,且始乱终弃。在京城长安漂的时候,娶妻要选择貌美的姑娘,稍不满意,就抛弃,前后共有四次之多。
第二个,元稹(779—831)
元稹是唐朝大诗人,流传最广的是两部作品,其一是《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二是唐小说《莺莺传》,讲述的是张生和崔莺莺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听过!
然而,元稹是标准的始乱终弃!近代大学者陈寅格有评价:“综其一生形迹,巧宦故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岂多情哉?实多诈而已矣......乘此社会不同之道德标准及习俗,并存杂用之时,自私自利”!
第三个,宋之问(656—712)
宋之问是唐朝初期的大诗人,他最出名的诗歌是《渡汉江》,其中有一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他还强盗了一首诗《代悲白头翁》,其中一句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原来,后来这一首诗是他外甥刘希夷所写,宋之问为了拿到这首诗的“独家署名权”,于是就把外甥给杀了,非常残忍。更为重要的是,此人后来做官过程中,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是一个人品地下的超级小人!
第四个,李绅(772—846)
李绅是唐朝诗人,后来官至宰相,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代表作为《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深刻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然而,李绅发迹之后,却变成一个生活奢侈、人品低劣的官僚。野史中记载,李绅为官后“渐次豪奢”,一餐的耗费多达几百贯。更让人不齿的是,此人还爱耍权威,无情无义,为官不仁,对帮助过他的人,也冷漠对待!
后记
事实上,在古今中外历史上,还有很多人品卑劣的名人,比如朱熹、牛顿、毕加索、爱迪生、卢梭、马丁路德金、康有为、胡兰成、汪jingwei等人,或言行不一,或贪污受贿,或始乱终弃,或甘做走狗......丑恶不堪!
好比女神也会放屁一样,这些名人做出令人鄙夷之事,也不算什么难以置信之事。当然,其中有些人之所以“恶行”鲜为人知,主要是因为他们名声太大,掩盖了部分人品卑劣的一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想要文如其人、诗如其人,艺如其人,表里如一,何其难呀!正因为难,所以“德艺双馨”才显得可贵,举全国上下,能有几个真正的“德艺双馨”?
其实,在1800年前,曹操给我们上了一课。当时时局混乱,天下纷争,诸侯并起,人才短期之际,曹操首次提出“唯才是举”,抛弃了“德才兼备”的选人标准!如今还是一样,德才兼备之人太少,唯才是举还是重点,关键在于如何使用!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关羽先失荆州,后败走麦城被东吴吕蒙所俘,令后人叹枉,一代英豪就此陨落。而后张飞为报义兄被杀之仇,不顾丞相孔明苦劝,愤而带兵杀奔东吴,却不幸被军中小人暗算,猝死非命,笔者深知各位看官都已了然于胸,就不一一赘述了。刘皇叔半月之内,骤失两位手足,肝肠寸断,痛不欲生,钦点大军七十万,号称百万,杀奔东吴,诸葛亮泪洒堂前,苦劝无果,无奈主公心意已决,必要灭吴而后快。
当时的三国之中,论实力,曹魏最强,西蜀次之,东吴最弱,而刘备正是犯了轻敌之错,贪功冒进,临行时孔明所授行军步阵的注意事项都忘却脑后,大营连绵七十余里,最可怕的乃林中扎帐,被吴军巧施火攻,几乎全军尽没。
孔明闻讯急来接应,刘备羞愧交加,连日奔波逃命,又染风寒,毕竟六十三岁高龄,在白帝城与孔明相见已是弥留之际,孔明泪雨滂沱,深悔未能劝阻主公轻敌冒进,铸成千古大错。
各位看官反观刘皇叔,为了自己匡扶汉室大业,又故技重施,唯恐死后江山旁落他人之手,竟对诸葛亮说,犬子刘禅愚钝昏庸,难当大统,请丞相废之而称帝,孔明听闻,惶恐之至,即叩首涕零,表明此生定会不遗余力,为匡扶汉室江山甘脑涂地,鞠躬尽瘁,绝无不臣之念,刘备微笑而逝,终可瞑目。
临死这一计,可谓高绝!笔者只想说一句,如孔明人品如司马懿,刘备还会如此吗?所以说,三国时代,纵观天下英雄,只有曹操与刘备,驭人之术,冠绝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