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国家,一直以来就流传着“二十四孝”的故事。《礼记》甚至认为,“众之本教曰孝”,孝是最基本的德行,“孝,德之本也”。中华民族 重视孝道,甚至产生了不少让人感慨的故事,比如本人主角,为父报仇,不惜血洗仇家满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话说西晋末年,中原大乱,许多名士都避居江东,其中有八个人经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张扬个性,冲破封建礼教束缚,颇有竹林七贤之风,人称“江左八达”。在“江左八达”中,有一个人名叫桓彝,谯国龙亢人,是汉朝经学大师桓荣的九世孙。
在王敦之乱中,桓彝立下战功,备受晋明帝的信任,被加封为散骑常侍。后因宣城地区经常发生动乱,桓彝受任于危难之际,被任命为宣城内史。因桓彝在任期间,颇有政绩,“在郡有惠政,为百姓所怀”。但灾难很快就降临到整个东晋王朝了。
327年12月,历阳内史苏峻与豫州刺史祖约发动叛乱,并向建康进军。消息传到宣城后,忠心耿耿的桓彝 “纠合义众,欲赴朝廷”勤王。部下“以郡兵寡弱,山人易扰,可案甲以须后举”,但遭到桓彝的拒绝。结果桓彝兵败,反而遭到叛军的围攻。
328年,桓彝被困孤城,最终被叛军将领韩晃杀害,期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桓彝虽死,但桓彝的儿子从没有忘记这杀父之仇,此时桓彝的儿子桓温年仅15岁,他“枕戈泣血,志在复仇”。桓温暗暗发誓,终有一天,杀父仇人将死在自己的手下!
三年后,桓温已经18岁了,在此期间,他为父亲守丧,习文练武,准备报仇。但此时他却得到了一个不太好的消息,仇人江播病死了。江播的三个儿子在居丧期间,知道父亲生前得罪的人 很多,于是“置刃杖中,以为温备”。但这并不能阻挡桓温的复仇之路。
桓温假扮成吊唁的宾客,得以进入,手刃江播的长子江彪与庐中,接着有追杀江播另外两个儿子,将其杀死。桓温虽然杀了江播三个儿子,但却得到了世人的称赞,因为他是为父报仇,堪称孝的典范。此时的桓温居丧已满,且长得姿貌伟岸,风度不凡,因此得到东晋皇室的青睐。
之后桓温迎娶南康长公主为妻,成为驸马都尉,并承袭了父亲的爵位,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之后桓温凭借着自己的军事才能,先平定巴蜀的成汉政权,接着又率军北伐中原,一度恢复洛阳,直抵长安附近。桓温通过北伐,为自己树立了权威,堪称一代枭雄。
桓温还废掉东晋皇帝,树立朝中威望,他希望加九锡,然后夺取皇位,但因谢安等人积极维护东晋的统治,消极抵抗桓温,致使他没有等到篡位的那天,就一命呜呼了。再说桓温为父报仇这件事,虽然得到世人的理解,但难免有些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