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英明一生,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犯了大错,使朝廷动荡百年

  提起贞观之治,无疑这是中华古代最为强盛的盛世之一,而其发起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我国史上第一个提出,用道家思想治国平天下的,算是领跑人物。

  不同于其他皇帝的,李世明自小便从军,先后率兵平定了多处军阀叛乱,为后面唐朝的建立于统一立下了不少功劳,而后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政变将兄长太子以及四弟齐王给杀死,这便是后世所称的“玄武门之变”。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开国皇帝李渊宣布退位,将皇位禅让给李世民,李世民这皇位可谓是从马背上实打实的打下来的,因之前隋末战争的原因,导致国家人口锐减,于是李世民继位之后迅速推行了一系列利民的政策,不仅由朝廷授田予以百姓耕作,以安定民生,且实行均田制及租庸调制,鼓励百姓垦荒。

  经过李世民二十三年的努力,让国力,经济,民力,兵力都到了一个强盛的地步,而且对外唐朝也是声名远播,这也为后世几百年的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这二十三年的时间,史上便称之为贞观之治。

  但即使做出了如此大功绩的一位帝王,却犯了他一生中所犯的最大错误,导致往后的朝廷陷入动荡,这个错误便是在决定接班人的问题上。

  那时候观长子、四子和第九子皆是嫡出,如果不出意外,皇位便会是由长子李承乾继承,但长子李承乾却是一个大草包,只会享受以及炫耀他官二代的身份,没有一点皇帝该有的气度和风范。

  而长子之后的四子李泰,虽然为人聪慧好学,气度也比长子要好的多,但不足的却是做事情总是趾高气扬,这样的人如果继位皇帝,朝廷众臣怕是都不会同意,而且,“玄武门之变”的历史,似乎在李承乾与李泰两兄弟身上重演,两人为了皇储继位的问题,闹得不可开交,甚至刀兵相戈。李世民为了不让两兄弟走上自己的老路,果断将长子李承乾流放至黔州。

  长子李承乾被流放之后,虽然四子李泰留了下来,但李世民对其也是失去了信心,经过一番权衡,最后竟将皇位传给了年仅16岁的九子李治,当时的李治,在朝廷重臣以及各位元老眼中,只是一个毫无建树的软蛋,性格懦弱无知,但这点也正好满足了朝廷中一派元老的需要,所以虽明知李治无能还是依旧力推。

  果不其然,继位之后的李治,史称唐高宗,依旧还是个由人随意揉捏的软蛋,他把朝政大纲皆交给皇后武则天处理,对武则天提出的要求全部言听计从,这也就使得武则天后来建立武周王朝,打下了基础。

  显庆五年十月,唐高宗李治病故,武则天正式登上帝位,改国号为周,自称皇帝,并大肆捕杀李唐宗室。这样的结局,是李世民万万没有料想到的。

  一千多年后,毛泽东翻阅这段历史评价道:

  李世民明知道李治的能力不够,只是一个朽物,但还是听取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可谓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唐太宗英明一生,却在立太子这件事上犯了大错,使朝廷动荡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