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胤礽失宠根本原因 不是疯癫和不仁不孝

  康熙皇帝对皇太子用心观察,让他失望的是,皇太子胤礽的性情依然如故。康熙五十年十月,一些大臣与皇太子聚集饮酒,结果,步军统领讬合齐、尚书耿额、齐世武被处死。康熙皇帝说:“许多坏事都是因为皇太子胤礽,胤礽不仁不孝,十分无耻。”

  康熙皇帝对皇太子做出如此判断,皇太子胤礽的命运可想而知。康熙五十一年九月,皇太子胤礽再一次被废,被关押到咸安宫中。到了十一月,这个命令正式诏告天下。至此,一代英主康熙皇帝对继承人的选择宣告失败。 

  点击看大图坦率地讲,胤礽这个皇太子立得太早,康熙皇帝自己活得又太久。从康熙十四年到康熙皇帝去世,中间四十多年,把任何一个人放到皇太子这个敏感的位置上,都很难不出事。

  皇太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边自然少不了阿谀逢迎的大臣。稍稍缺少一点定力,就容易忘乎所以,忘掉自己前面还有一个父皇,时刻从高处俯视着自己,观察着自己。

  一个皇帝,无论自己多么冷血,多么残酷,在选择接班人的时候,通常总是偏爱仁厚、宽和的儿子。梳理一下不难发现,康熙皇帝对于皇太子胤礽身上的许多毛病,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在心中最在意的,是皇太子对他这个父亲、对众位兄弟的态度。偏偏在这两个重要的方面,胤礽的表现让父皇大失所望,失望之外,还有伤心。

  有些过错,可以容忍二十年,有些过错,片刻不能容忍。

  胤礽的事让康熙皇帝伤心透顶,从此不再考虑册立皇太子,他总结历史和自己的教训,对皇太子的问题有一番议论,他说:“当初胤礽在做皇太子时,服饰和器物都选用黄色,外出的时候,仪仗和我差不多,他自己也变得越来越骄奢。汉代和唐代的历史经验证明,皇太子年幼时,不会出什么问题。但皇太子长大之后,总会有些大臣出于私心,结党营私,皇太子很容易犯错。宋仁宗在位三十年,没有立皇太子。我朝太祖、太宗时也没有立皇太子,都没有出现大问题。胤礽的仪表、学问和才能都不错,成为皇太子之后,品行越来越坏。小时候,我这个做父亲的还可以教育他,等他长大之后,受朋友的影响,我也管不了他了。选立皇储,是国家的根本大事,这个道理我懂,只是这件大事,以后不要再提了。”

  关于皇太子的话题也成为一种禁忌,但总有人要闯一闯这个禁区。康熙五十七正月,康熙皇帝生病,双脚浮肿,到汤泉疗养。二月,翰林检讨朱天保上疏,建议重新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皇帝在行宫里召见朱天保,当面问他:“皇太子的事关系重大,我早就说过不要再提此事,你为什么还要违背我的旨意呢?”

  朱天保一定是吓坏了,说:“我听我父亲说的,父亲让我提出这个建议。”

  朱天保的父亲名叫朱都纳,是一位侍郎。康熙皇帝很鄙视朱天保的这番话,说:“这是一个不忠不孝的人。”

  朱天保于是被杀。康熙皇帝决意不再立皇太子,整个清朝后来也再没有立皇太子的做法。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太子胤礽失宠根本原因 不是疯癫和不仁不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