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墓在何处

  孙承宗怎么死的

  孙承宗的晚年过的并不顺遂,清兵再次入关的时候,已经辞官的孙承宗被明思宗重新召用,虽然重新收复了些失地,但是这作用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旧难掩明朝江山的颓势。

  于是孙承宗就向明思宗称病请辞,但是朱由检并没有同意。孙承宗巡视松山、锦州的时候,对关内外的一些事务的一些看法都上书给明思宗,明思宗不但全部都采纳了他的意见,而且还嘉赏了孙承宗。不但加封了孙承宗为太傅,而且还赏赐了蟒服钱币等。

  就在加封嘉赏之后的三个月,古屯、大凌河等城都被毁坏,孙承宗派人重新修筑。无奈这个时候清军又突然压境,孙承宗在慌忙之中赶往了荆州,还派了些人前去救援,但是因为辽东巡抚改变了出师的日期,导致前去锦州救援的吴襄等人被清军岁打败。而这个时候刚刚修好的大凌河又被毁坏了,于是朝廷中的许多大臣都责怪说是孙承宗修筑破旧的城池导致看了这次失败,还说孙承宗是丧师辱国。于是孙承宗就再次以病请辞,还上书了边关政事十六件事,但是这些建议明思宗看了之后并没有采纳。孙承宗就在高阳城住了七年,尽管明思宗多次打算召用孙承宗,都被他给拒绝了。

  公元1638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大举压境,十一月的时候清兵到了高阳城。孙承宗带着全家人守城,但是这个力量简直是螳臂当车。很快高阳城破,孙承宗全家被擒住。最后多尔衮下令把孙承宗绑在马尾巴上给拖死了。

  孙承宗墓

  孙承宗是明末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没有孙承宗在明朝末年的努力,明朝的灭亡时间可能会更早一些。在当时即使孙承宗几次力挽狂澜,想要挽救明朝江山的颓势,但是无奈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仅仅靠孙承宗,亦或者是袁承焕等几个明朝末年有名的将领,都是不足够改变当时的局面的,所以说清朝代替清朝是迟早的事情。

  但是尽管如此,在明思宗几次想召用孙承宗都被孙承宗拒绝的情况下,清兵攻打到高阳城,孙承宗依旧带着全家老小一同抗击敌人。但是这力量实在挡不住清兵的铁骑,高阳城被攻陷之后,孙承宗就被清兵给抓了起来,多尔衮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明朝的名将,于是就下令命人把他绑到马尾上,活活把七十六岁的孙承宗给拖死了。

  根据历史的记载,这位明朝的将领最后就被葬在了现在高阳县的西北方向二里地之外,因为清兵入关,孙承宗的墓不知道什么时候早就被毁了,现在能看到的那一块墓碑还是孙承宗的十二代孙子给孙承宗立的。一位爱国将领,最后连墓葬都寒碜的只剩下一块墓碑,真实令人唏嘘不已。

  身处末年的人们,无论怎么选择都好像无法两全。但是好在历史会给我们一个说法,无论是好是坏,也许很多事情今天依然都不能给出一个清楚的判断,但是相信我们的文明不断进步,时间和后世都会给每个人一个解释的。

  明朝孙承宗

  孙承宗是明朝末年杰出的军事战略家,而且还是曾经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早年的时候在自己的县里为学生讲学,后来因为常常来往边关的缘故,因此经常和一些老兵交谈,于是孙承宗有机会了解到了边防的一些知识。公元1406年的时候,孙承宗考中了进士,于是开始入朝为官。

  明熹宗继位之后,孙承宗有段时间充当讲官,明熹宗每天听孙承宗讲课,觉得自己深受启发,于是就格外的关照孙承宗。后来朝中的大臣都认为孙承宗有军事方面的才能,于是推举孙承宗主持辽东的边防事物,但是明熹宗不想孙承宗离开自己,于是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公元1622年的时候,清兵再次入侵,原本的兵部尚书郑鹤鸣投降,于是明熹宗就任命孙承宗为兵部侍郎。

  孙承宗上任之后,对明熹宗提出了许多建议,对明朝末年的边防事业起到了显著的提高作用。孙承宗知人善用,明朝末年的一干武将都是在这个时期被重用的。后来孙承宗又自请做了督师。孙承宗坐镇辽东的四年,与天津巡抚李邦华、登莱巡抚袁可立遥相呼应,守住了一方的和平。

  后来魏忠贤看孙承宗的功劳非常高,就想攀附孙承宗,就派人和孙承宗去暗示,但是孙承宗就没说什么。魏忠贤因此记恨孙承宗,于是就让人在明熹宗的跟前将孙承宗的坏话,诋毁孙承宗,最后孙承宗辞官回乡。明熹宗死后明思宗继位,后袁崇焕私自与清兵讲和,清兵有再次大举进攻,朝中大臣都建议明思宗把孙承宗给召回,于是孙承宗再次俩挽狂澜。但是无论如何,明朝的大势已去,孙承宗最后称病想辞官回家,遭到明思宗的拒绝。后来孙承宗在高阳住了七年,明思宗多次想召用他都被他决绝了。

  最后清兵进攻高阳,孙承宗带着全家人守城,城门被攻破之后全家人都被战死,孙家百余人在这次战役中丧生。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孙承宗是怎么死的 孙承宗墓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