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8 篇文章

标签:宋仁宗 第13页

真实的宋仁宗“盛世”:割让给西夏国大片国土-历史故事

真实的宋仁宗“盛世”:割让给西夏国大片国土

  说宋朝,当然要说大家公认的宋朝最好的宋仁宗“盛世”,宋朝的其它年代更是无能。庆历四年年(1044年),几千万人口的北宋终于向40万人口的小国低下屈辱的头颅,达成庆历和议。   1、宋岁赐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银五万两后来改为2...

历史解密 阅读(70)
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历史故事

相传宋仁宗曾创"谒禁"制度:为抑制官场请托之风

  清初名臣张英喜欢早睡,“馆中独宿时,漏下二鼓,灭烛就枕。待日出早起,梦境清明,神酣气畅”。漏下二鼓,指晚九点。有人开玩笑说,为什么不找点乐子呢,譬如请同僚小酌几杯啥的。可惜不成啊,当时都察院有禁令:“文武官员,私宅免见。”做官的不许串门...

历史解密 阅读(45)
历史揭秘:宋朝的士大夫为什么多敢与皇帝“较劲”-历史故事

历史揭秘:宋朝的士大夫为什么多敢与皇帝“较劲”

读宋朝士大夫轶事,可以非常明显地感觉出他们的精神气质与清朝人完全不一样。简单地说,宋代士大夫是一群有脾气的人——当然不是对老婆发脾气,也不是对下属发脾气,更不是对平民发脾气,而是在皇帝面前有脾气。 宋真宗朝的翰林学士杨亿,恃才傲物,与宰相王...

历史解密 阅读(70)
解密:宋仁宗庆历新政到底是怎么最终失败的?-历史故事

解密:宋仁宗庆历新政到底是怎么最终失败的?

  封建体制   在中国封建社会,要改革封建官僚体制,说起来容易,然而要真正做起来,却似难于上青天,这对宋代来讲更是如此。因为在宋代,官僚地主阶级在官员丧失世袭爵位和封户特权的情况下,为了确保“世守禄位”,又参照唐制,制订扩大了中、高级官员...

历史解密 阅读(62)
庆历新政的结局:范仲淹被贬斥 新政最终被废止-历史故事

庆历新政的结局:范仲淹被贬斥 新政最终被废止

  庆历四年(1044年)四月,因新政实施后,恩荫减少、磨勘严密,希图侥幸的人深感不便,于是毁谤新政的言论逐渐增多,指责范仲淹等是“朋党”的议论再度兴起。 仁宗对朋党之论也开始产生怀疑,范仲淹提出“小人之党、君子之党”的说法予以反击,欧阳修...

历史解密 阅读(54)
庆历新政的影响:为后来的王安石改革提供样板-历史故事

庆历新政的影响:为后来的王安石改革提供样板

  范仲淹整顿官僚机构的六项措施, 只不过是微小的改革。至于其它四项如“均公田” 、“厚农桑” 、“ 修武备” 、“ 减摇役” 更谈不上彻底的改革。“十事” 宣布后, “ 修武备”一项, 便因众多大臣反对而取消了; 其它各项虽然从仁宗庆历三...

历史解密 阅读(56)
庆历新政的背景:宋朝内忧外患倒逼了政府改革-历史故事

庆历新政的背景:宋朝内忧外患倒逼了政府改革

  积贫积弱   北宋立国后,为了维护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政治上,于内庭设“中书门下”(政事堂),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民政权,为限制宰相权力,增设副宰相“参知政事”;军事上,废除统领禁军大权的殿前都点检,增设殿前司、...

历史解密 阅读(65)
庆历新政的起因:西夏崛起使得宋朝压力日益加剧-历史故事

庆历新政的起因:西夏崛起使得宋朝压力日益加剧

  宝元元年(1038年),党项族人李元昊称帝,建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今银川),与宋朝的外交关系正式破裂。次年,为逼迫宋朝承认西夏的地位,李元昊率兵进犯北宋边境,于三川口大败宋兵(三川口之战),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

历史解密 阅读(54)
解密:宋仁宗庆历新政中有着哪些具体的举措?-历史故事

解密:宋仁宗庆历新政中有着哪些具体的举措?

  条陈十事   宋仁宗在召对中,对范仲淹、富弼等特别礼遇,并曾多次催促,要求执政大臣马上拿出一个使天下太平的方案来。庆历三年(1043年)于是,北宋历史上轰动一时的庆历新政就在范仲淹的领导下开始了,范仲淹的改革思想得以付诸实施。   庆历...

历史解密 阅读(59)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历史故事

解密:到底该如何评价范仲淹的“庆历新政”?

  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 、“ 义庄” 、“族产” 、“族规” 、“ 乡约” , 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 在...

历史解密 阅读(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