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恭帝赵子女有哪些
赵军事上后期(秘密)诏令江万载摄行军中事。陈宜中屡次逃跑,江万载却尽心尽职,保护南宋小朝廷延续了三年,行程几千公里,直到厓山海战前为救宋端宗殉国。
父:宋度宗赵禥
母:度宗皇后全氏
妻:孛儿只斤氏(元公主,见拉施特《史集》之忽必烈汗纪、陈霆《两山墨谈》、谈迁《国榷》等)
子:赵完普,宋朝第十六代皇帝宋恭帝的长子,在元世祖灭南宋后出生。幼时随其父出家为僧。元朝末年有汉人借用他的名号反元,至正年间被元顺帝徙居沙州,卒年不详。
宋恭帝赵子女有哪些
赵军事上后期(秘密)诏令江万载摄行军中事。陈宜中屡次逃跑,江万载却尽心尽职,保护南宋小朝廷延续了三年,行程几千公里,直到厓山海战前为救宋端宗殉国。
父:宋度宗赵禥
母:度宗皇后全氏
妻:孛儿只斤氏(元公主,见拉施特《史集》之忽必烈汗纪、陈霆《两山墨谈》、谈迁《国榷》等)
子:赵完普,宋朝第十六代皇帝宋恭帝的长子,在元世祖灭南宋后出生。幼时随其父出家为僧。元朝末年有汉人借用他的名号反元,至正年间被元顺帝徙居沙州,卒年不详。
三国樊稠
说到三国樊稠,大家都会想到那个满脸胡子却又十分善战的樊稠大将,虽然一直都在为李傕等人卖命,但实属是个有个性的人。
三国樊稠,史料中对于他的生年并无记载,东汉末年的军阀将领,凉州金城人。原来是董卓的部曲,在公元192年也就是初平三年,董卓被王允和吕布等人设计诛杀。李傕、郭汜等人一起听从贾诩的建议,反攻长安,直到与樊稠等人会合。大战八天,终于获胜,李傕挟持汉献帝,樊稠等人被封为中郎将,之后樊稠又被拜为右将军,封为万年侯。至此,樊稠与李傕、郭汜共同把持朝政。公元194年也就是兴平二年,马腾有私事求于李傕,但李傕并未同意。正因如此,两方对战,汉献帝出面劝解都没有用。然而李傕派遣樊稠、郭汜与侄子李利一同迎战,最后虽然战胜,但却为樊稠的死亡埋下伏笔。在樊稠进攻马腾等人时,李利作战水平并不给力。樊稠便斥责了几句,但就因为如此,李利埋怨在心。樊稠追击马腾、韩遂等人,但因韩遂一席话改变了一开始的想法,韩遂说道:“你我都是同乡人,如今的天下又十分反复无常,你我今日虽有些矛盾,但我估计之后我们还会再相见,不如现在我们一起谈一谈”。樊稠与韩遂一起说笑的这幅画面被李利看到,后告诉了李傕,至此李傕心中便对樊稠有了猜忌。公元195年,樊稠准备率军出征,但觉得人员不够,便希望李傕可以增加军队,但李傕联想到之前李利所说的那件事,于是李傕假借会议之名,让外甥胡封将樊稠刺死。
樊稠怎么读
有很多人第一眼看过去,不知道樊稠怎么读。其实很简单,樊稠的拼音是fánchóu。樊稠是一个人名,此人乃是东汉末年的军阀,生年不祥,凉州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肃人氏。后来樊稠官至右将军,被封为万年侯。其实樊稠原本是董卓的部将,自董卓死后,与张济、李傕等人,一同攻入长安,将吕布、王允打败从而把持了朝政。公元195年也就是兴平二年,李傕顾忌樊稠过于善战而得人心,命自己的外甥胡封在会议上刺死。
“樊”字,上下结构,基本释义有4个意思,其一是指关鸟兽的笼子,也比喻不自由的境地;其二是指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其三就是指纷乱杂乱的样子;最后一个就是樊稠的樊,指姓氏。就像樊稠这个人一样,虽然是个骁勇善战的将士,但是却将自己陷入了不自由的境地,否则也不会出现李傕命人将其杀害了。主要就是樊稠此人不会疏通人际关系,将自己的命运限制在一个圈子里,随之而来的就是李傕的猜忌与顾虑。所谓“人如其名”也确实是如此。
“稠”字,左右结构,主要就是指浓密,与“稀”字相对。“稠”属于形容词性,在很多时候是代表“多”的意思,例如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有这样一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的稠就是多的意思。在《玉篇》中:稠,密也。这就是说,稠就是稠密,繁密的意思。樊稠,此人正如这“稠”字一样,战功赫赫,易得人心,但也因此招来杀身之祸。
樊稠被谁杀死的
樊稠,生年不祥,只知道是东汉末年的军阀将领,原为董卓的部曲。然而,我们都知道此人骁勇善战,那么问题来了,樊稠被谁杀死的呢?其实樊稠死于自己人手里,被李傕的外甥胡封所杀。
公元192年也就是初平三年,董卓被诛杀,后樊稠与李傕等人会合,举兵攻入长安,战胜,与李傕、郭汜共同把持朝政。公元194年也就是兴平元年,李傕与马腾因私事开战,汉献帝派人劝解也没有任何用,因此,马腾与李傕就此开战。李傕派樊稠、郭汜及侄子李利共同进攻,后樊稠等人胜利。在此期间,樊稠斥责李利:“别人都要来砍你叔叔的头,你还敢如此松懈待敌,我都想杀了你!”之后,樊稠率军追击马腾、韩遂等人。韩遂派人对樊稠说:“天下反复无常,我们既然是同乡,就算今天有矛盾,往后的日子里可能还会有机会在一起,不如来谈谈”。于是樊稠与韩遂一起说笑了很久,就因为这样,樊稠的行为被李利看到了,之后报告给李傕,李傕此时心中对樊稠早就有些想法。他担心樊稠的功劳过高,又骁勇善战,如此得人心,日后必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成为自己的阻碍,但因此时正值用人之际,就暂时放过樊稠。之后,樊稠又帮助李傕击败了羌人的进攻,再立一大功。
公元195年也就是兴平二年,樊稠想让李傕增加部队出兵函谷关,但此时的李傕想到之前李利所言,于是在会议上叫自己的外甥胡封刺死樊稠。
晚清的历史,就是屈辱的历史。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让中国人民饱受痛苦。其实,中国不缺少武器专家,戴梓就是其中一个,研究的武器可与世界媲美,然而康熙的浅薄,却把这个人流放了……
从此,中国错失了研发武器的机会,让西方列强钻了空子!
戴梓出生于1649,很聪明。他的父亲是清朝的一个小官吏,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戴梓25岁。当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
知道这个消息后,戴梓弃笔从戎,随军出征。很快,戴梓就崭露头角,发明了一种叫做“连珠火铳”的武器。
这种武器类似于现在的机关枪,当时人们也叫这种武器为二十八连珠火铳。铳背是弹匣,可贮存28发火药铅丸。铳机有两个,相互衔接,扣动一机,弹药自落于筒中,同时解脱另一机而击发。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
靠着这种武器,康亲王很快打败耿精忠。在这场战役中,戴梓的贡献很多,康亲王把这个人才推荐给了康熙。
康熙马上接见戴梓,一起观赏“连珠火铳”的威力。看后,康熙帝龙颜大悦。
不久,荷兰政府派遣使者来到中国,并进贡“蟠肠鸟枪”,说这种枪如何如何厉害。康熙听了,开始吹牛,这种武器,我们国家早就有了,过几天就让你看看。私下里,康熙让戴梓仿造10枝,康熙将仿造的枪回赠给了荷兰使者。不久,戴笠又奉命仿造“佛郎机”(西班牙、葡萄牙所造的炮),只花了5天就完成了。
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曾向康熙炫耀他们国家发明的“冲天炮”(又称“子母炮”),并夸口说,“冲天炮”只有比利时人能生产,一个炮就要生产一年。康熙听了,私下里让戴梓去仿造,结果只用了8天时间就造成了。
“冲天炮”造好后,康熙率众臣亲临现场观看试射,“冲天炮”的火力威猛,弹无虚发,康熙非常高兴,并且大加赞赏,立刻为此炮赐名为“威远大将军”,并下令把制造者的姓名镌刻在炮身上以示纪念。
“冲天炮”曾经有很大用场,康熙帝率军二次亲征噶尔丹时,就带上了“冲天炮”,在昭莫多战役中,“冲天炮”大显神威,仅向噶尔丹大营开了三炮,敌军就吓得败逃。
戴梓的能力非凡,康熙给戴梓封官,授其翰林院侍讲官职,入南书房,并命他参预纂修《律吕正义》。从这个官,我们就能看出,康熙实际上是不重视这位军事专机的。如果康熙重视他,应该把他调入部队,专门研发武器。
戴梓为人刚正不阿,敢言人过,在朝中也得罪不少人,而他在“冲天炮”一事上更是让南怀仁在康熙面前大大的丢了脸面,为此埋下了祸根。
南怀仁嫉恨在心,他逮住了机会,诬陷戴梓,给戴梓扣上“私通东洋”的帽子,于是康熙将戴梓流放到了盛京(今沈阳)。
“陈弘勋者,张献忠养子,投诚得官,向(戴)梓索诈,互殴构讼。忌者中以蜚语,褫职,徙关东。”
从中我们也能看出,康熙多么浅薄,面对这么有才气的人,竟然没有调查清楚,就将戴梓流放了。
被流放到今天的沈阳后,戴梓艰难地生活了30多年,被迫以卖字画为生,“常冬夜拥败絮卧冷炕,凌晨蹋冰入山拾榛子以疗饥”。
直到戴梓77岁时,他才被皇帝赦免,不久后便因贫病交加,溘然辞世。
曹睿生病时身旁的两个内臣,一个叫孙资,一个叫刘放。正是这两个人,将曹魏的天下换了主子。
曹睿病危的时候。曹睿准备要安排托孤重臣。是以燕王曹宇为大将军,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同辅政。这份名单,都是曹氏宗亲,而且没有司马懿的名字。就是曹爽的名字也不是靠前的。是在曹宇,和夏侯献的后面。
曹宇是曹操的儿子,天才少年曹冲的一母同胞亲兄弟。曹爽是原大将军曹真的儿子,曹肇是原大司马曹休的儿子,夏侯献也是夏侯家的子嗣,而夏侯家和曹家世代联姻,也是一家人。
以上五个人都是和曹睿关系特别铁的,所以曹睿才把这五个人安排为辅政大臣,意图很明显,中心权力一定还在曹家手里,绝不会给外人任何可趁之机。可见这时候曹睿脑袋还清醒,定下了这个名单。曹宇作为大将军,立刻进攻开始主持朝廷了,毕竟是曹操儿子,行事还算迅速,直接向曹睿进言让司马懿不用回洛阳,回他的长安继续驻防就行。曹睿同意了。
孙资和刘放是司马懿的人,而且新上位的曹肇和夏侯献特别瞧不起这两人,没事就嘲笑他们,这让孙资、刘放心里更加不甘心。有一天,曹睿在床上躺着,旁边曹宇、曹爽、孙资、刘放四个人在伺候,突然曹睿感觉不行了,十分痛苦的样子。曹宇看到以为皇上要驾崩了,赶紧跑出去叫曹肇了,看这机会,孙资赶紧给刘放使眼神。两人一溜烟跑到曹睿跟前,开始哭诉,说曹肇和秦朗趁您病重天天调戏后宫嫔妃啊,曹宇仗着大权在握也包庇他们胡作非为啊,又搬出先帝曹丕的不让亲王辅政的政策啊。
傍边的曹爽一边听着孙资刘放在这离间,一边心里计算着,要是把曹宇曹肇他们赶下去,我不就成了一把手了。于是曹爽也跟着他们一起痛斥曹宇等人。
曹睿顿时大怒。然后问:你们说谁能替代曹宇。孙资和刘放赶紧把曹爽往前一推:武卫将军曹爽可担此任。曹睿看看曹爽,心有疑虑。刘放又加了一句:司马太尉可以辅助曹爽将军安抚朝局,应该派人速叫太尉回朝啊。曹睿同意了。
原来的五人,只剩下了曹爽。正是这两个人,使曹爽上台。最后终于政归司马氏。小小的两个内侍竟然改写了历史。那么这两个人是什么来历,小编就带大家聊聊。
刘放、孙资会受到曹氏几代的信任。从曹操时代开始,刘放、孙资受到曹操信任,担任秘书郎。曹丕继位,秘书改中书,继续受到信任。曹叡继位,更是受到宠幸。同加散骑常侍;进放爵西乡侯,资乐阳亭侯。最刺激的还是曹芳时期,都245年,刘放、孙资还是能分别担任中书监、令。史书记载,正始元年......六年,放转骠骑,资卫将军,领监、令如故。照理说一朝江山换人是很正常的,但刘放、孙资在曹氏连续4代,能够共掌中书是非常神奇的事情,而这一掌就是30多年。刘放、孙资能够影响皇帝更换大将军,似乎也不让人意外。
从出身来看,刘放很有可能在公孙瓒、袁绍时期,成为孝廉。而孙资3岁时失去双亲,被兄长抚养,长大后在太学学习,又受到王允的礼遇。刘放死在250年,孙资死在251年,推算一下,估计这2人在死时年龄都不小了。
大家都知道,古代男人一般都可以三妻四妾,贵为天子的皇帝更不用说了,后宫佳丽三千胭脂粉黛,可谓美不胜收。想要皇帝对一个女人专一那是很难的,毕竟诱惑太多,得到太易。但也都有个别例外,今天咱们讲的这个女主角就是一个例外,她是谁?她又是用的什么方法让多情的朱元璋对其一直情有独钟?
这个聪明善良的女人就是“大脚皇后”马皇后,马皇后老家安徽宿州人,祖辈都挺富裕的,到了元朝末年由于天下大乱,天灾人祸不断在加上马氏父亲乐善好施,家境也开始慢慢变的穷苦起来,马氏的父亲没有儿子所以特别疼爱这个闺女,但是他自己因为一起杀人案要逃离家乡,临走之前就把马氏托福给生死之交的郭子兴。马氏母亲早逝,几年后马氏父亲也客死他乡,这样郭子兴觉得这个女孩很可怜也特别的疼爱她,把他认为养女,从小就培养她琴棋书画,针织刺绣。长大后马氏聪明伶俐,举止也很得体很受郭子兴夫妇的喜爱。
元朝末年社会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相继爆发农民起义,身在安徽定远的郭子兴也按耐不住,以当地白莲教首领名义开始起义,后来攻占了濠州自封为大元帅,后来朱元璋来投奔,由于朱元璋精明能干,很快收到郭子兴的重用,据说朱元璋的这个名字都是郭子兴给取的,元以为元朝,璋是一种锋利的武器,意思要用锋利武器灭掉元朝。由于郭子兴现在正在举事,需要大量人才为其效率,他认为朱元璋很有能力,就想留住他在自己身边,于是便将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婚后两人的感情特别好,马氏不仅在生活上对朱元璋照料有加,对其作战和用人方面也是提出了很多的意见,可谓是夫唱妇随。
郭子兴虽然和重要朱元璋,但是并不是完全信任他,毕竟每个人都有私心,加上朱元璋能力那么强万一有私心咋办?会不会取代自己呢?所以某一天郭子兴生气变把朱元璋囚禁起来了,还不给他饭吃,马氏知道了很担心,就不顾义父禁令,偷偷给朱元璋送饭吃,为了不让别人发现,就把刚做好的发烫的炊饼揣在怀里,给朱元璋偷偷送去,由于炊饼太热把自己的胸口都汤成伤了。即史书上说的“窃炊饼,怀以进,肉为焦”。每次读到这到时候笔者自己都甚为感动,有这样的老婆一生何求。
后来经过多年的征战,朱元璋在南京当了大明朝的皇帝,马氏也被封为了皇后,按常理说皇后母仪天下,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更何况这多多年跟上朱元璋南征北战吃了很多的苦,现在朱元璋得了天下理应享受下。可是马皇后没有,这就是和其他人不同的地方,当了皇后以后她不但没有奢侈和浪费,而是以身作则更加简洁,亲自针织刺绣,粗茶淡饭,为后宫几千佳丽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母仪天下这个称呼也名至实归。
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以后,担心之前跟着自己打天下的老将大臣会分走自己的权利,甚至会夺取自己的江山,也是为自己的继承者扫除障碍,变对有功之臣找各种理由杀害贬谪,马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规劝朱元璋少杀戮,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比如朱元璋准备杀掉朱文正,马皇后劝说他,朱文正是你的侄子,而且为你立过很多战功,请不要杀他。朱元璋要杀李文忠,马皇后请求说:李文忠是你的外甥也是你的养子,给他一条活路吧。朱元璋想要处死汤和的想法告诉的马皇后,马皇后说:汤和是你的发小,从小就跟着你一起玩耍,然后又一起打天下,几十年了,而且汤和为人一向,对你也比较恭敬,让他活下去吧。
还有一次由于受到胡惟庸造反案件的牵连,朱元璋准备杀掉太子的老师,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参与编写过《元史》的宋濂,太子很着急却没有办法,这时候又是马皇后劝说朱元璋说:即使是平民老百姓家对自己的老师尚且尊重有加,何况皇室太子的老师,如果把自己的老师杀死,别人会怎么说呢?朱元璋于是就放了宋濂一条生路,把宋濂流放了。当时的大富豪沈万三不仅犒劳朱元璋军队,而且修筑京城城墙,但是朱元璋依然嫉恨他,欲除之后快,经过马皇后劝说流放云南了。
朱元璋当皇帝后想找马皇后的亲戚封官加爵都被马皇后拒绝了,“分封爵禄偏爱外戚之家,不合乎法律.。这样通情达理,善解人意的女人谁不喜欢呢?可惜上天并没有眷顾这位善良的皇后,1382年时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去世了,朱元璋十分悲伤,因为他不仅仅失去的是一位皇后,更是那个跟随自己以前征战沙场,历尽苦难的知音。从此以后朱元璋再也没有立过一位皇后。
第一位,老子西去。
老子是古代圣人之一,做过大周朝的图书馆馆长,学识卓越,孔子的老师,创立的道家学说影响华夏几千年
在函谷关创作完道德经之后,就骑青牛出关一路西去,从此不知去向
后世很多人说老子一路去了印度,收了个徒弟释迦摩尼,自此老子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第二位,徐福出海
徐福以长生不老骗得秦始皇团团转,率领500童男童女,和3000工匠出海,一去不复返
很多人认 为,徐福去了日本,是日本天皇始祖,还有的说他到了台湾或者琉球,与当地人融合繁衍
总之是去了国外,具体去了那没有人知道
第三位,建文下南洋
明朝建文帝可以说是古代唯一一位离奇失踪的皇帝
朱元璋死后,传位给朱允炆,是为建文帝。在位期间,以仁义治理天下,注重与民休息,但是,推行的削藩激起了朱棣的反抗,朱棣起事一路势如破竹,直到攻占南京。而建文帝在城破后,也不知去向
因为皇宫的大火,并没有留下建文帝的尸体, 因此传说其逃了出去,都说建文帝逃到了南洋,为此朱棣不惜七次派郑和下西洋寻找,也有说其一直在云贵地区,隐姓埋名做了和 尚
反正也是不知去向,迷雾重重
第四位,闯王生死
明朝末年,民不聊生,群雄并起,李自成打进北京,逼死崇祯皇帝
但入主紫禁城不到2个月,兵败如山倒,一路被清军追着打,最后兵败九宫山
在清军给皇帝的奏折中,描述李自成走投无路,在九宫山自杀身亡
民间传说及影视演绎,都认为李自成没有死,当时部下为其替死,其逃出九宫山削发为僧,隐姓埋名,至于生死,后世更是无从知道
在古代几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场宦海中,竟然还有一些数量少得可怜的女官。她们全都集中在宫廷里,陪伴在帝王的周围。她们身份特殊,有奇异的二重性,一重类似正常官员,担任某项宫内职务;一重几同嫔妃,可被帝王君主随时占有。
宫廷女官一般具有嫔妃的身份,只要君主有闲情逸致,可以和她们任意交欢。宋朝李宸妃初入宫职任司寝,在为真宗铺床叠被时,被拥入绡帐。明朝纪太后早先任女史,旋主管内藏库,宪宗偶去视察,见纪氏应对如流,当即演出了一场“龙凤呈祥”的喜剧。
凡有文才的女官,常被任命负责内宫教育。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国的韩兰英上献《中兴赋》,被召入宫任博士,教宫人书学。她因学问渊博,且年高有德,受到大家的尊重,被敬称为“韩公”。
唐朝的上官婉儿在历代女官中算得上重量级的人物,她文才颇高,且熟谙政务,先后受到武则天和唐中宗李显的重用,专掌帝王文件,百官奏事多由她裁决。当时深受皇帝信赖的上官婉儿,尽管没有明确的封号,实际属于手握实权的“女宰相”,翻翻中国历史,这种权倾朝野铁腕女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她资质绝佳,天赋灵犀,具有卓越的学识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弄权术,驾驭政治,石榴裙下掩藏着极为淫荡的私生活。
和其他爬上权力颠峰的人物一样,上官婉儿也曾有过凄苦卑贱的出身。因为爷爷上官仪政治上排错了队,公元664年,他们全家获罪被杀!包括上官婉儿的父亲在内,很多亲人都掉了脑袋。这时候,可怜的小婉儿刚刚降生,还没吃几口奶,便随着母亲郑氏做了朝廷的“官奴”。虽说侥幸保全可性命,可是处境极为低贱。
母亲拼死拼活地干苦力,跌跌撞撞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儿。当然,败落的官宦人家也很有见识,母亲千方百计让婉儿接受全面而严格的正统教育,以便掌握将来安身立命的资本。小姑娘太聪明了,一点就透。刚四五岁,就作得一口漂亮的诗词。
武则天终于给了破败的上官家族一个翻身得解放的机会。她久闻上官婉儿的才学,便将那对可怜的母女召进了皇宫。现场考试——满意极了,于是除了她们母女的“贱籍”,还把婉儿留在身边工作,担任掌管诏书的贴身秘书。那年,上官婉儿刚刚十四岁。从此,她涉足政坛,一步一步接近了当朝的权力核心。
新手上路,总有拿不准的时候。上官婉儿也需要宦海沉浮,不断历练。因为不听话,武则天差一点宰了她,碍着根深蒂固的“爱才癖”,武后只在姑娘粉嫩的额头上刺了一个乌黑的犯罪标志,这种近乎毁容的刑罚叫做“黥面”。虽说,额头不完美了,上官婉儿依旧是光彩照人的大美女。她利用两种最厉害的东西在宫里混:一是头脑;二是姿色。
才华固然重要,干的好不如嫁的好。十六岁正当花季的上官婉儿妩媚地倒在皇太子李显怀里。她深知这种“政治投资”的重要意义。此后,李显被废,远戍钧州、房州,上官婉儿又坐到了武则天亲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她替这位情人频开绿灯,利用皇帝秘书的便利,大讲武三思的好话,甚至有意排异李唐皇室。李家的人,怎能不恨这个多事的臭娘们儿!
风水轮流转,李显咸鱼翻身了。公元705年,唐中宗李显又从衰老的武则天手里接过了皇权,“老相好”上官婉儿随即投靠。她被册封为“昭容”,其实,就是皇帝的小老婆。按《旧唐书》的说法,她的地位仅次于皇后一人、妃子三人,属于“九嫔”的第二名。婉儿负责的具体事物,还是内阁秘书长。有了政治靠山,她仍觉不稳固,便在李显大老婆韦皇后身上押了宝。
最奇妙的手段,便是引荐情人:很快,细皮嫩肉的武三思顺着婉儿的牵引,爬进了皇后娘娘温暖、华丽的被窝儿。对此,天性懦弱的“气管炎”李显,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原则就是:只要老婆快活就好。李显、韦后、婉儿、武三思,经常关起门来,在皇帝的床上鬼混。
这一时期,是上官婉儿红得发紫的颠峰阶段。在她倡议下,天下大兴文学之风,各种各样的赛诗会像今天选拔“超级女声”一样如火如荼地折腾起来。皇宫里,更热闹,帝后王公率先垂范,文才飞扬的婉儿理所当然成了焦点人物。她当仁不让地支持会议,不但代帝后捉刀作诗,还充任考评裁判,并对文才绝佳者实施奖励。
女人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投机钻营的人便纷纷投靠。提拔个把行政官员,对于婉儿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话又说回来,她毕竟是有七情六欲的健康女人,环顾人生,她美中不足的还是“私生活”。于是,婉儿秘密购买私宅,在宫外和一些风流倜傥的花花公子们勾勾搭搭。《新唐书》说:“邪人秽夫,争候门下,肆狎昵……”要命的是,婉儿还为这帮家伙谋求政治利益,很多人踩着她温柔的肩膀,做了显官。
她最著名的情夫就是崔湜。小伙子模样好,两人初相识也就二十三四岁。那时,婉儿已不是情窦初开的小姑娘了,红颜易老,一眨眼,居然四十多了。按年岁,徐娘半老,差不多可以当崔湜母亲一辈的姑姑、姨娘了。为了报答婉儿的垂青,崔湜竟然厚颜无耻地引荐了自己的三个兄弟:崔莅、崔液、崔涤。他们个个一表人才,人人好色花心,自然成为婉儿床上的心肝宝贝。很快,崔湜很快便升了官,发了财。
清朝著名文人吴梅村曾感叹说:“妻子岂应关大计?”其实,这与“红颜祸水”的说法,遥遥相对,都是强调女人在政治问题上作用的大与小。在权力问题上,男女并无本质不同。人,熬到“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显赫位置,任何性别都会起到改变历史进程的作用。尽管那只是一种千载难逢的偶然性。
上官婉儿总算闹腾到头了。她的克星就是政治新秀李隆基。毕竟树敌太多,一切哀告都无济于事了。景龙四年,即公元710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李隆基操纵的宫廷政变暴发。夜幕中刀光一闪,上官婉儿惨叫着倒在了血泊里。那一年,她刚刚四十七岁。
古代的女人被视为祸水,在常态下是不准参政的。但当君主无视这一原则时,便会对她们取消限制,甚至授予要务及要职。在中国历史上职位最高的女官,大约是北齐的陆大姬,她官拜侍中,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宰相,权势显赫。她见宫人黄花有幸于后主,遂认为养女,并力荐为弘德夫人。黄花不久生下皇子,使膝下无子的后主有了储嗣。陆大姬为了长保官运,进行了巨大的政治赌博,用诬构的手法把皇后胡氏逼下台,随即帮助黄花母子分别成为皇后和太子。
其实,女官一般不容许抛头露面,但才华横溢者能被准许破除此例。唐中期的宋若莘、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学蜚声于当世,被德宗召入禁中,授以官职。德宗喜诗,每与诗臣唱和,必召五人前来共尽雅兴。德宗给了她们极大的体面,不以妾相待,一直呼为学士。其中宋若昭历仕三朝,人皆称先生,后妃、亲王、公主相见都行以师礼。
召之即来,呼之即去,女官制度是非常畸形的制度,它不是国家的工具,而是帝王手中的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