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帝的《甄嬛传》,却是不一样的结局

  顺治八年八月十三日,顺治册立自己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

  这样,太后与皇后均出身于科尔沁部落的博尔济吉特氏,蒙古在后宫实现了“两手都抓,两手都硬”的局面。作为泰山国丈的舅舅总算松了一口气。

  谁知,当天夜里新婚夫妇就在坤宁宫打了起来。

  1、悲惨的皇后

  爱新觉罗·福临虽然承认自己的表妹“足称佳丽,亦极巧慧”,可那是对比草原女汉子。

  进入中原之后,细嫩温顺的汉女子深深让小皇帝着了迷。虽然他十四岁就大婚,但是大婚之前已有女人为他怀了孩子。在花花绿绿中厮混惯了,又一心汉化的皇帝自然看不惯这位不谙汉字的蒙古妻子。

  顺治皇帝像

  在史上的“开国皇帝”中,日常的工作都是非常繁忙的,一边要在朝堂上日理万机,一边还要出兵放马稳定大局。但是顺治是个例外,理由很简单:为清王朝出兵放马日理万机的“开国皇帝”,实际上是多尔衮。

  没有尝过建国艰辛的顺治,根本不顾及背后隐藏的政治利益。在新婚之夜就对皇后横挑鼻子竖挑眼,后面的生活更是时不时就怪罪,万事都入不了他的法眼。

  当后宫其他女人频频生养的同时,皇后身为一国之母却得不到与丈夫亲近的机会,从立后之日起便整守了两三年的空房。

  博尔济吉特氏屡次向姑母太后哭诉委屈,这在皇帝眼里又多了一条罪状——耍心机不端庄。孝庄因此训斥儿子几句,儿子却反驳说是皇后妒忌后宫比她漂亮的妃嫔。可是事实上,顺治又举不出哪个妃嫔被皇后处治的例子。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那么,就算没有丈夫的呵护,物质上总要做些补偿吧。这位皇后本来就是尊贵的蒙古公主,按照家庭习惯从小生活奢侈的,手边所用全是金器,连银器都没见过。平时也是喜欢在衣服上绮绣珠宝。

  这一点太后也非常了解,毕竟她也出身蒙古,满族格格嫁到蒙古也是这般待遇。况且大清朝还要靠她的娘家平定边陲。

  然而顺治对这一切却不买帐。他对皇后奢华的生活强烈不满,认为已经到了无法隐忍的地步。皇后刚立两年,顺治便命令礼部整理历代废后事例。此事一出,满朝哗然,无论是汉臣还是满臣,都纷纷劝阻,说皇后毫无失德,怎么能够就这样胡乱废掉呢!

  但是无论大臣们如何劝说,顺治铁了心要废皇后。就这样年仅十六七岁的小皇后被打入冷宫。

  2、更多的悲剧

  侄女被废,孝庄心中滋味可想而知。她一面要向娘家解释,一面又要维护嫁入蒙古的清朝格格们的利益,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孝庄皇太后

  为了安抚蒙古王公,孝庄又从蒙古贵族中挑选新的皇后人选。顺治十一年六月,又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登上了清帝国皇后之位。

  新皇后性情温驯,品行很好,然而在顺治口里仍然不值一提。同样被毫无理由地抛弃的,还有另两位蒙古妃子,她们也是终身“无所出”。

  顺治虽然死时不到二十四岁,已前后有八子六女。后妃十八人中共有蒙古女子六人,但是她们居然没有一个人生过孩子。这些无辜的蒙古格格,难道都是多尔衮强加给皇帝的吗?当然不是。唯一的理由,只是她们成了皇帝与太后感情不协、政见不一的牺牲品。

  当然,顺治在表面上对母亲还是很不错的,他毕竟还守着孝道。然而这并不能掩盖母子不和、政治利益相逆的实质。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顺治利用皇权随心所欲的时候,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把宠妃的悲惨结局铺垫好了。

  3、董鄂妃的猜想

  因为沾个“董”字,所以众人总是猜测顺治宠爱的女人一定是名妓董小宛。

  按照现实年龄推算,董小宛要比福临大十几岁,就算皇帝不嫌弃,可吃嫩草的事情完全破坏了董小宛的形象,综合其他因素,说法实在经不起推敲。

  还有一种说法源于神父汤若望的见闻记录。他记载董鄂妃原本是一位满洲军人的妻子,一次偶然的邂逅被皇帝看中,后来私情败露这个军人含愤而亡,未亡人便被接进了皇宫。

  董小宛

  后面说法可信度极高,因为顺治后宫姓董鄂的妃嫔一共有四个,可见这个姓氏一定是满族人,而不是四个姓董进宫的汉女。

  其次,在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孝庄太后下诏停止命妇入侍后妃的规矩。那么,惹出这道诏令的有夫之妇,恐怕就是董鄂妃了。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她都不是循正常途径入宫的。

  4、“万千宠爱”的董鄂妃

  董鄂妃自打一进宫,便受到了皇帝的万千宠爱。入宫之初就是妃子,起点高了不知多少。谁知仅仅两月又升为了贵妃,一跃成为后宫次席。

  她是个聪明人,明白自己的身份和身处的环境。所以面对太后和皇后,她一直低声下气,“服役奔走如同婢仆”,毫无宠妃的模样。

  平日处理宫务之时,她也从不敢以位尊自恃,对所有的人都礼敬有加,“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甚至劝顺治与其它妃嫔亲近,希望皇帝能够“雨露均沾”。

  与此同时,她也深知所有的一切都要依靠皇帝。董鄂妃本是满人,并不通汉学,更不习禅,但为了迎合顺治,她诵读四书五经,研习佛禅,每天还要还勤练书法。这种疲于讨好的日子,相比任何一个女人都会感到心力交瘁。

  这些并没有换来别的女人好感,尤其是婆婆孝庄。太后对儿子的怨恨全部发泄到这个女人身上。

  顺治十四年,董鄂妃刚刚生产四皇子,太后便召其前来侍疾。董鄂妃“左右趋走,无异女侍”;“朝夕奉侍,废寝食”。对于一个正在产褥期的后宫娇弱女子,在寒冬腊月过一个这样的“月子”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

  皇太后的病还没彻底好清,皇四子就在顺治十五年正月离开人世,满打满算也只活了一百零八天。

  董鄂妃本已产后失调养,再加上这样的打击,从此形销骨立、缠绵病榻,虽然顺治对她百般呵护,她也再没有完全康复。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与董鄂妃相对比的,新皇后压根就没去过南苑。对此,孝庄也仅仅是稍微惩戒了一下,其程度轻如鸿毛。可以想象,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孝庄皇太后所使的计策。

  终于在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病逝,时年二十二岁。

  5、顺治之死

  董鄂妃的死给顺治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个本来就性子冲动的年青人行为日渐疯癫起来。

  顺治追封董鄂妃为皇后,停朝五日,下令举国守丧,逼着显贵重臣为她抬棺,下令朝中所有命妇都必须痛哭,否则议罪。

  皇帝平时一直高喊节俭,却强迫三十名太监及宫中女官为董鄂氏殉葬。问题是小太监也就罢了,女官多数是满蒙八旗中的贵家小姐出身,这事儿造了多大的孽,引起了多大的仇恨,可想而知。

  即位的康熙皇帝

  董鄂“皇后”丧事过后,顺治把大量珠宝堆在宫殿里,连屋带钱一通烧了,供这位皇后在阴间使用。

  董鄂妃逝后四个月,顺治也走到了人生尽头。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福临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死时不满二十三周岁。

 在顺治死后,身为母亲的孝庄太后奋起报复,明证便是皇帝驾崩两天后颁行天下的遗诏。

  这份假托顺治名义的《罪己诏》,在里面列出了皇帝十四款罪状。林林总总的项目把皇帝的一生贬得一钱不值,不但将他生前所推行的政见几乎一律否决,还将顺治的为人骂了个狗血淋头。

  正是孝庄对儿子不留情面的辱骂挽救了局面,在董鄂氏葬礼上被顺治侮辱得面无人色的重臣和命妇们,对太后感激涕零、也因此对继承人康熙少了几分恶意。

  除了这道绝不可能出自顺治手笔的遗诏之外,董鄂氏贞妃的殉葬则成为顺治人生悲剧的最后尾声。

  直到清朝灭亡,那个被追封为端敬皇后的董鄂氏也没享受她应有的待遇,历代清帝和宗室、大臣,从来就没有把她当皇后看过。

  她辛辛苦苦地在后宫中挣扎求存,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辛酸,都因为顺治为她举行的那场疯狂的丧仪而化为乌有,再也无法得到这个帝国的谅解。本文为趣历史原创,未经趣历史官方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顺治帝的《甄嬛传》,却是不一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