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止是怎么样的人?如何评价公孙止这一人物
公孙止,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人物,绝情谷谷主,身穿是宝蓝缎子袍子却,面目英俊,举止潇洒,上唇与颏下留有微髭。 是「铁掌莲花」裘千尺之夫,家传武功有闭穴功、「阴阳倒乱刃法」和「鱼网阵」,又从妻子处学来铁掌功,武功直追「天下五绝」。 ...
公孙止,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人物,绝情谷谷主,身穿是宝蓝缎子袍子却,面目英俊,举止潇洒,上唇与颏下留有微髭。 是「铁掌莲花」裘千尺之夫,家传武功有闭穴功、「阴阳倒乱刃法」和「鱼网阵」,又从妻子处学来铁掌功,武功直追「天下五绝」。 ...
郭破虏,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及《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郭靖与黄蓉的儿子。又称为破虏、弟弟、郭将军。 郭破虏一生跟随父母姐姐守襄阳,直至襄阳城破时,家人殉亡,他持屠龙刀逃生失败,英年早逝,屠龙刀从此下落不明。在小说里,郭破虏似乎是配角...
武三娘是《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武三通之妻,武敦儒和武修文的母亲,因为替武三通吸毒而死 角色经历 武三通疯时,两个孩子只有一、二岁,她一手拉扯大,支撑整个家庭。 受苦还不算,丈夫暗恋养女,武林中传为笑谈,由此带来的耻辱与难堪...
郭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的人物。名字出于父母镇守襄阳的信念。因郭襄处事风格与外祖父东邪黄药师相类,被称“小东邪”。 郭襄十六岁时遇到杨过,杨过送她三枚金针,并为她在丐帮盛会中大办生日,使她终生难忘。郭襄18岁离家出...
武修文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一灯大师四大弟子“渔樵耕读”之一耕夫武三通之子,母亲是武三娘,兄长是武敦儒。拜大侠郭靖为师,娶金国没落贵族少女完颜萍为妻。 人物经历 武修文是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乃是一灯大师四大...
武三通,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中人物,南帝(应该是南僧)一灯大师四大弟子之三,渔樵耕读中的农夫(耕),原是大理国的御林军总管。有二子武敦儒、武修文,妻子武三娘,义女何沅君。 《射雕英雄传》 昔年南帝段智兴出家为僧后...
耶律燕是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的人物。她是蒙古官员耶律楚材的女儿、耶律齐的妹妹。她性格豪爽和气,最后成为了武敦儒的妻子。 人物生平 武功来源:全真教 丈夫:武敦儒 哥哥:耶律齐 弟弟:(按照下嫁后称呼)武修文,郭...
完颜萍,《神雕侠侣》里的人物,容色清秀,身材瘦削,原为金朝贵族,蒙古灭金后,为报国仇家恨,多次行刺蒙古宰相耶律楚材,后来巧遇杨过,化解了这段恩怨。最终成为武修文的妻子。与武修文育有两子两女。 《神雕侠侣》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代表...
郭芙,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郭靖、黄蓉的长女,东邪黄药师的外孙女,桃花岛第三代继承人,是《神雕侠侣》中的剧情推动者,对主角杨过一生影响深远。 郭芙外貌美如黄蓉,是艳冠群芳的绝色美人,从小淘气捣蛋,父母将双雕、汗血宝马、软猬甲赠予...
武三娘是《神雕侠侣》中的人物,是武三通之妻,武敦儒和武修文的母亲,因为替武三通吸毒而死 角色经历 武三通疯时,两个孩子只有一、二岁,她一手拉扯大,支撑整个家庭。 受苦还不算,丈夫暗恋养女,武林中传为笑谈,由此带来的耻辱与难堪...
易牙乃战国时期齐国彭城人,善于烹饪,做菜调味为当世一绝。易牙发明多种烹饪技艺,广为流传,且是第一个开私人饭馆的人,因此历来被厨师们奉为祖师爷。
易牙
由于易牙的烹饪技艺非凡,被举荐入朝作为齐桓公的厨官;齐桓公对于易牙做的美食,非常满意。有一次,齐桓公开玩笑的对易牙说:“爱卿,寡人一生尝遍人间美味,就独独没有尝过人肉的味道,实在是遗憾呀!”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易牙于是将齐桓公说的话牢牢记住。
为了卖弄自己的厨艺之高,更为了讨得齐桓公的欢心,易牙决定做一顿美味的人肉大餐给齐桓公享用。考虑到肉源,易牙想,死囚、平民之肉,未免太下贱,有辱桓公的尊贵。于是他竟然将自己4岁的儿子杀了,用其肉炖了一锅汤,给齐桓公吃。齐桓公喝了肉汤后,觉得鲜嫩无比,之前从未品尝过。就问易牙这是什么肉汤。易牙时下哭泣地说:“主公,此乃臣的儿子之肉,为祈求主公平安无虞,特献此肉。”齐桓公听说后,心中不悦;但是对于易牙的行为,倒是觉得颇为感动,以为易牙爱他胜过爱自己的儿子。
易牙发明了鲁菜
当时管仲身染重症,生命危在旦夕。齐桓公去探望管仲,询问管仲道:“仲父,朝中以后谁可担当相位?”管仲答道:“主公应该最了解臣下的,难道不知道?”齐桓公说:“我欲立鲍叔牙为相如何?”管仲答道:“鲍叔牙实为君子,然而他善恶太过分明,见人之一恶,则永不忘怀;如此般,是不适合为相的。”齐桓公又说:“易牙如何?”管仲说:“易牙此人,为了讨好主公,竟然不惜杀子烹食。这等举动,是没有人性的人才会做的。主公万不可轻信此人,此人得势,必将祸国殃民。还有卫开方十五年不回家,父母病逝也不去尽孝道,也是反人性的,乃是做给主公看的表面功夫。以及竖刁,为了表示对主公的忠心,自行阉割,都是病态的。主公当切记,远离易牙、卫开方、竖刁这三人。”
管仲和齐桓公
不久之后,管仲病逝。齐桓公听从管仲的建议,将易牙、卫开方、竖刁撤职,永不录用。然而三人走后不到三年,齐桓公觉得心中不悦,吃东西也不是滋味。于是又将三人召回宫中。次年,齐桓公病重;易牙、卫开方等人干政,拥立公子无亏,进而迫使太子昭逃往宋国,齐国五公子因此发生内战。易牙等人假传圣旨,堵住宫门,不让任何人进去。后有两个宫女乘人不备,翻墙进入,见到了齐桓公。宫女将易牙等人造反的事情告诉了齐桓公,桓公悔恨无比。齐桓公由于没有吃的东西,最终饿死宫中。
齐桓公
相传易牙干政失败后,返回故乡彭城,一直从事烹饪事业,直至终老。易牙虽然有“杀子以适君”的恶性事件,为后人所唾骂;但是另一方面,他作为厨师的化身,却融入了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之中。
在中国历史上,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皇帝太多了,他们大都受辱含屈,不敢作声,完全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说白了就是傀儡皇帝。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能够直面敢与权臣较量的傀儡皇帝,骨气十足,结果付出了生命代价,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此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公元260年在位。后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用戟刺死。
公元254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此时的曹髦年少,实权被司马师掌控。次年,司马师病逝,其兄弟司马昭掌权,于是曹髦再度被孤立,仍是一个傀儡小皇帝。曹髦当政期间,司马昭专横跋扈,致使朝政逐渐腐败,国势衰弱,魏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另外司马昭还规定,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须由他抉择。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曹髦更加愤慨,对司马昭恨之入骨,只是不言于表而已。
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却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坐得不会稳固。“曹家班”日薄西山,司马氏随时可能篡魏夺权。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司马氏蒙蔽世人的一个幌子罢了。可是,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他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他的骨子里,没有自甘人下的基因!
此时,一场血战,在曹髦的内心酝酿着。到了公元260年,曹髦20岁那年,暴风雨终于来了。曹髦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
司马昭正准备出兵伐蜀,心腹贾充跑过来劝他:您别伐蜀了,皇帝已经怀疑您了,他写了一首诗,把您比作泥鳅、黄鳝,您要是离朝,他肯定会拆您的后台。司马昭闻之大怒,立马佩剑上殿。曹髦知道来者不善,不卑不亢地起身迎之。群臣见司马昭面带愠色,赶紧拍马屁:“大将军功德显赫,应该加封为晋公。”曹髦紧闭嘴唇,没有吭声。司马昭厉声说:“我们司马家有大功于魏,加封我为晋公,难道你有意见不成?”曹髦面无表情,气愤地哼出一句话来:“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司马昭讨个没趣,气呼呼地质问曹髦:“你把俺司马氏比作泥鳅、黄鳝,是何道理?”曹髦怒视司马昭,那意思明摆着:这还用问吗?司马昭不便发作,冷笑着退朝了。
曹髦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心想:司马昭越来越嚣张了,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指责皇帝!身为君主,却要受大臣的摆布,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不行,我不能再忍了,必须跟司马昭干一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曹髦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曹髦:“司马昭重权在握,内外公卿唯他马首是瞻,陛下您势单力薄,万不可轻举妄动!”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大字报”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
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说:“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吧。”王经怒而不许,王沈、王业就自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按下司马昭不表,先说曹髦。他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于是,中国封建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闹哄哄地踏上了讨伐之路。他的对手,是手握千军的司马昭,是曹魏挡也挡不住的衰败命运。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
曹髦不愿做傀儡,不愿重蹈曹芳的下场,而要做一个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曹髦最终虽然未获成功,但特别可贵的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
曹髦是壮志未酬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不愿做傀儡皇帝,更不愿看人脸色和受人摆布。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活出人性的高贵,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宁愿鸡蛋碰石头,与乱臣贼子司马昭进行了残酷的命运抗争。结果,他赢了,他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傀儡皇帝没少上演,但是要说到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那就非魏高贵乡公曹髦所属了。
导读: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随性是何其的难得的事情!特别是清朝中后期,上至公主下到平民百姓,身为女子,都以恭顺温柔为金科玉律。清朝女子的旗头打扮,就是为了让女子学会低头,因为当头上顶着旗头的女子低下头来,旗头装饰才会特别美。但越是需要约束的人,就越是骄纵,清朝初期的女子性格之骄纵是清史留名的,顺治的养女固伦端敏公主,就是一个骄纵不羁了一生的公主。
1
顺治帝有3个养女,而固伦端敏公主则是顺治帝的养女之一。顺治帝为什么要收养那么多养女呢?因为清朝时期,都是需要公主远嫁蒙古来维系双方关系的。若皇帝没有女儿,那就得找养女。所以顺治也不例外,将这些宗室女孩养在宫中,成为皇帝的女儿,等长大了就可以许配至蒙古。
端敏公主是顺治堂兄间亲王济度的嫡女,出生于顺治十年。济度的嫡妻,正好就是顺治未来第二任皇后的亲姐姐。
几年后,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嫁入皇宫。这时的顺治心思并不在皇后身上,而是在董鄂妃的身上。虽然嫁入皇宫,14岁便母仪天下,但皇后过的并不幸福。
经过皇太后(即孝庄太后)的安排,将济度嫡妻生的女儿带入宫中,给皇后抚养,她就成了后来的端敏公主。
2
端敏公主本就是由亲王的嫡妻所生,身份已经上等,再抱入宫中,成了顺治皇后亲自抚养的养女,身份更是尊贵不已。跟皇太后、皇后除了表面上的养孙女、养女关系之外,她们还有一层同是身上流着博尔济吉特氏血缘的关系,端敏更得二人的宠爱。因此在宫中骄纵跋扈,却也无人敢怎么管教。
也正是因此,端敏公主跟堂弟康熙处的不怎么好,这从端敏公主出嫁时的阵仗就可以看出。这是后话。
3
顺治十一年,科尔沁各王公大臣进京面圣,汇报工作之余,兄弟姐妹们顺便团聚团聚。这时,顺治就把端敏许配给了科尔沁罗达尔汉郡王满珠习礼的孙子,满珠习礼是皇太后的亲哥哥。不管二人有着怎样深厚的渊源,这时的端敏公主也才是个6岁的小丫头,还躲在皇后怀里撒娇呢,就成了科尔沁定下的媳妇儿。
4
但是这个骄傲的小女孩还是继续在宫中生活,就算顺治帝去世了,不喜欢她的康熙登基,她还有姨娘和姑祖母看着呢。前前后后又养了几年,直到康熙九年,端敏17岁时才出嫁。
康熙帝给出嫁蒙古的那些公主设置护卫长史,可偏偏就没给端敏公主设。除了康熙,很多认识端敏公主的人都不喜欢她,康熙还曾亲自说过端敏公主性情乖张暴戾。这端敏是有多不受待见呀!
5
端敏公主60岁时,端敏公主的丈夫去世。端敏公主七十岁时,雍正登基了,雍正登基后,将端敏公主庶出的弟弟承袭的简亲王废黜了,简亲王一向得康熙信任,却被雍正废黜,还牵连了不少人,却唯独没有牵连端敏公主。还将端敏公主封为固伦端敏公主,顺治所有的养女中,端敏是唯一能被封固伦公主的。端敏弟弟都被雍正削掉封号,为什么端敏公主没事呢?除了端敏公主跟雍正交情不错,应该还跟端敏公主的夫家有关吧!
排名第五:陈宫
陈宫这个人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次数不多,陈宫性情刚直,足智多谋,年少时与海内知名之士相互结交,心中有大抱负!一心想辅佐一位明主,一展抱负!最初跟着曹操,因为曹操下令处死兖州数名名士,觉得曹操跟自己道不同,留曹必有后患,夜里不言辞去;后辅佐吕布,曹操围攻下邳,吕布不听陈宫之言,相信妻子之话,最后战败。陈宫被俘后,曹操一度欲劝他再度出仕,但陈宫不为所动,赴刑场受刑而死!可惜这位胸怀家国天下的人,一次又一次的遇人不淑!
排名第四:袁绍
袁绍这个人,本来是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后来官渡之战中,袁绍地广兵强、粮食充足本应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因为听信郭图之言,想要速战速决,在曹军袭击乌巢之后又听信郭图的话,不去救援,导致官渡之战失败,生生丢掉所有优势,死后两个儿子还争权相攻,被曹操逐个击破!
排名第三:关羽
关羽从襄樊开始,围攻曹洪不下,最后被曹洪徐晃两面包夹,只能退走!背后又被东吴陆逊阴了一把,偷了荆州,这时候关羽腹背受敌,向上庸的蜀将刘封、孟达求援,二人以以上庸新定为由,拒绝支援。关羽只能向西败走麦城!在263年,邓艾大破蜀军,刘禅投降,庞德之子庞会,入蜀大肆寻找关羽后人,为了给他的父亲报仇,把关氏一门灭族!
排名第二:诸葛亮
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虽有大才,但是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后出山辅佐刘备,一生呕心沥血征战无数,数次北伐都是失败的结局!从曹操到孙权,从周瑜到司马懿,所遇对手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后主刘禅也让诸葛亮煞费苦心,以一州之力对抗司马懿的十一州!最后病逝五丈原!虽然说其后来流芳千古,可却也一生沧桑!
排名第一:吕布
吕布这一生可以说是坎坷的不行,吕布因为勇武在并州任职,并州刺史丁原担任骑都尉,后来丁原赏识吕布,把他收为义子,后来丁原和董卓冲突,董卓就挑拨吕布将丁原杀害,吕布杀掉丁原后投奔董卓,又被董卓收为义子,后来因为王允的连环计用义女貂蝉造成董卓跟吕布反目成仇,董卓死后投靠袁术,袁术不要他,又去投靠袁绍,在袁绍处,跟袁绍联手在常山会战张燕,吕布仗恃自己的战功,向袁绍要求增加军队,袁绍不答应,而吕布手下的将士也时时抢劫、掠夺,袁绍开始疑恨他!吕布发现后逃跑,在陈留时。太守张邈对他大加款待!建安三年,吕布再次反叛朝廷与袁术结盟,曹操围攻下邳,吕布死之前还以为刘备会救他,没想到刘备落井下石,吕布死前说:“大耳儿刘备最不能相信!”最终吕布被缢杀,然后枭首!
据史料记载秦琼的父亲名叫秦彝,还有个姑姑嫁给了靖边侯罗艺,罗艺和秦彝都是北齐的官员,罗艺的儿子叫罗成,所以秦琼和罗成是表兄弟,后来,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灭了北齐,杀死了秦彝,罗艺投降了隋朝。
父亲死后秦琼随母亲隐姓埋名生活,秦家和罗家从此失去联络,秦琼长大后,师傅交给他祖传的“秦家锏法”,由于从小生活比较艰苦,秦琼在母亲的教导下,非常懂事,而且为人非常仗义,武功很好,在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很多绿林好汉,程咬金、单雄信等等。在江湖上人称“小孟长秦叔宝”,后来在山东历城做捕快,相当于现在的警察,由于为人仗义疏财,工作能力突出,被当时隋朝的大元帅靠山王杨林相中,收为义子,名列“十三太保”,可谓是官运亨通,政治前途很光明,在秦母过六十大寿的时候,黑白两道的人都来祝寿,因为秦琼路子比较宽啊,程咬金和尤俊达以前截过靠山王的银车,在这期间程咬金被抓,为了救程咬金,劫了监狱,造了反,一起上了瓦岗山。
在这之前,秦琼因为过失杀人,被刺配河北充军,结果正好跑到罗艺的地盘上了,就这样秦琼认了姑父和姑妈,还多了个表弟,时间长了,这两个人天天在一起练武,都想学对方的武功,就这样秦琼教罗成锏法,罗成教秦琼枪法,两个人都藏着私心,各自都留了一招,秦琼留了“杀手锏”,罗成留了“回马枪”,但是都不放心,随后两个人对天起誓,罗成说:“我如果藏有私心,留有一招半式,就让我万箭穿身,不得好死”,秦琼也说:“那就让我口吐鲜血,不得好死”,造反之后,都上了瓦岗山,最后又都投降了大唐李渊,在秦王李世民手下,后来,刘黑闼反唐,罗成带兵平叛,中了诡计,被掉进了陷马坑,万箭穿身而死,一代英雄,天下武状元,冷面寒枪俏罗成,就这样死在了小人手里,尸首都没有留下。
秦琼活了将近70岁,渤辽王造反,秦琼为了和尉迟恭争夺帅印,金殿之上比武,力举石狮子口吐鲜血而亡。死后,秦琼被封为门神,待遇也不错。
秦琼和罗成的死,不知道是天意还是巧合,都和自己曾经发过的毒誓如出一辙,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具体二人到底是怎么死的,都已经成为历史和过去,已经无从考证了,只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个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故事就是故事 大家不必当真。
历史终究是历史,但是历史可以让人变得聪明,虽然秦琼和罗成的故事,无从考证,但是也在教育我们活在当下的人,做什么都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坦坦荡荡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俗话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好人一生平安。
历史上很少有皇帝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朝中将军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将军们手里通常掌握着兵马大权,若是再娶得皇帝的女儿,对皇权无疑会产生一些威胁,所以说,历史上的将军很少娶公主,以免犯忌讳。大将军卫青曾娶了平阳公主,这是为数不多的特例,甚至,卫青还有点史无前例的意思。
原因有三:
其一,卫青遇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君主。史书记载,当汉武帝得知平阳公主喜欢上卫青后,会心一笑,说:“当时我娶了卫青的姐姐,现在这家伙还要娶我的姐姐!”两人姐夫小舅的身份互换,自然十分有趣,汉武帝非但没有反对,反而促成了这桩婚姻。
从这就能体现出汉武帝这人有点“另类”,不拘小节,根本不在乎那些避讳。
其二,卫青曾在平阳公主的手下当仆人,这是众所周知的,正因为有过这么一段经历,让两个人相互了解。卫青一步一步从家仆逆袭为大将军,他的努力被平阳公主尽收眼底。
甚至,在汉朝和匈奴连年大战结束后,平阳公主想给自己选一个夫君,周围的人都推举卫青。平阳公主对这些人笑着说:卫青曾是她的仆人,怎么做丈夫呢?
这些人说:卫青如今已是大将军,地位今非昔比,普天之下没有比卫青更适合平阳公主的了。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当时已贵为皇后,为汉武帝育有三子,卫青的确是当时最适合平阳公主的人选。
其三,平阳公主在此之前已经嫁过两次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条件已经大不如前。虽然说,汉朝人对这种事不是那么看重,但是,一个已经嫁过两次的女子若在挑三拣四未免有些不妥。
于是乎,卫青就这样把平阳公主娶回家门,在后来一直谨慎的与公主相处,步履薄冰深怕犯了皇帝的忌讳。
然而,他的地位实在太敏感了,最终还是犯了汉武帝的忌讳,后来再没得到汉武帝重用。站在汉武帝的角度,卫青攥着兵马大权,姐姐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妻子是公主,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皇权,实在得防着点。
当时还有一位将领霍去病,在跟匈奴的作战中发挥了十分优秀的战略才能,民间传说,在其得胜归来后汉武帝曾想着把卫长公主嫁给他,但是,被他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拒绝了。这句话的确是霍去病说的,也充分展现了这位大将的雄心壮志,然而,汉武帝把卫长公主嫁给他这件事却有点子虚乌有的意思了。
霍去病是卫青的侄子,所以说,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就是他的表妹,虽然两人是表亲,但鲜有交集。卫长公主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孩子,也是整个汉朝唯一一位身为皇帝之女被封为长公主的,可见,汉武帝有多喜欢她。
倘若像网友所传,卫长公主想嫁霍去病想到发疯,汉武帝怎能不成全女儿?况且,史籍记载卫长公主曾有过两段婚姻,在这两段婚姻中与丈夫感情都十分融洽,她的第一任丈夫是曹襄,第二任则是历史上著名的骗子栾大。
霍去病的想法与舅舅有些相似,那就是不养门客士人,以免汉武帝忌讳,所以说,即便汉武帝将卫长公主许配给霍去病,他多半也不会同意。
历史上有一位公主嫁给将军后还发生过很有趣的事。
薛万彻本为隋将,后与兄长薛万均同自幽州降唐,因征讨梁师都有功,授车骑将军,随罗艺四处转战其他起义军,投入太子李建成幕府,受其赏识。玄武门之变时,率东宫兵马力战,甚至反扑秦王府,直到李世民派人出示以太子首级,他才放下武器带领数十骑逃入南山。后来唐太宗赏识其武勇,屡次遣使招谕才复出拜将。
唐太宗把丹阳公主(李世民的妹妹),嫁给大将薛万彻,丹阳公主觉得丈夫有点蠢笨,很没面子,所以,跟薛万彻搞起冷暴力,不跟他同房,之后,听闻此事的唐太宗打算插手调和一下他们的夫妻关系。
李世民在皇宫中安排宴席,把公主和驸马们召集到一起,同时,暗中嘱咐其他人一定要在席间多多称赞薛万彻。宴席进行的时候,丹阳公主的姐妹夫们每人都对薛万彻赞誉有加,使得丹阳公主觉得十分有面子,喜出望外。李世民直接对其评价道:“当今名将,唯李勣、江夏王道宗、万彻而已。勣、道宗虽不能大胜,亦未尝大败;至万彻,非大胜即大败矣。”
并且,唐太宗趁势把自己贴身佩戴的宝刀拿出来,当作跟薛万彻做握槊的赌注。在两人游戏途中,李世民故意放水输给薛万彻,当即将宝刀送给了薛万彻。丹阳公主一看,对丈夫的态度大有改观,在这场宴会结束后更是跟薛万彻同乘一车,相依相偎着回了家,当晚就同房了。
古代的将军之所以不想娶公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带兵打仗期间将军通常不会带着家眷:
一是战场形势多变无法照顾;
二是家眷通常会留在都城当作皇帝掌控自己的“人质”,娶公主为妻大大的不妥。
还有古代的公主通常都娇生惯养,脾气蛮横,叱咤战场的将军又有几个能忍受妻子白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