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篇文章

标签:上海 第2页

老上海女子的风情和风骨:黛玉的身材宝钗的圆融-历史故事

老上海女子的风情和风骨:黛玉的身材宝钗的圆融

  说到上海女人的瘦,这就又要想起张爱玲,她的那种瘦,好像不曾发育完全,是一个女生的样子。美丽园,胡兰成初次见她,竟不知道怎么办,只觉得天地都不对了。张爱玲的母亲黄女士,瘦得楚楚可怜。那日从欧洲的船下来,姑姑忍不住道:“那样的瘦,哎……”那...

历史解密 阅读(75)
1949年上海整肃“恶意做空”:遇抵抗可就地正法-历史故事

1949年上海整肃“恶意做空”:遇抵抗可就地正法

行动开始,参与战斗的几百名士兵多数事前不知情,行动前每人收到一只布袋,要求掏空兜内的所有东西,将写有名字的字条投入后,上缴部队。前往证券大楼途中,行动者被告知具体目的地,同时一条严厉的指令被传达:遭遇现场顽强抵抗的,可就地正法。 1949年...

历史解密 阅读(57)
老上海哪些公园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历史故事

老上海哪些公园规定“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近日,有泰国媒体声称泰国“不欢迎中国游客”。同时声明,不是歧视中国人,而是有些中国人太过分了。其实,民众之所以对“中国人禁止入内”的歧视性标语如此敏感质疑和深恶痛绝,其根本情结缘于对那句“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臭名昭著标牌的刻骨铭心。这块牌子...

历史解密 阅读(65)
解密旧上海骗局:商行和典当铺竟串通起来坑人-历史故事

解密旧上海骗局:商行和典当铺竟串通起来坑人

  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事了。   由于日子一天天难过,不得不把物品送往典当铺、靠一点“当金”勉强度日的人越来越多,嗅觉灵敏的商人们很快便嗅出了其中的“商机”:花几个钱,将那些当票收买过来,让此票与物主永远脱离关系,再转手出卖,不就可以...

历史解密 阅读(57)
上海人曾经的金饭碗、银饭碗:海关、邮局待遇好-历史故事

上海人曾经的金饭碗、银饭碗:海关、邮局待遇好

  上海开埠以后,农田减少,“耕夫织妇尽弃其业,而趋工场”。19世纪70年代,虹口沿江船厂、货栈、码头,工人多为广东、宁波人。1924年,对一家纱厂工人调查,上海本地人占12.1%,外地人87.9%;对815名邮政工人调查,上海本地的占12...

历史解密 阅读(61)
揭开晚清史之上海:历史上晚清时中国的色情之都-历史故事

揭开晚清史之上海:历史上晚清时中国的色情之都

  上海人还热衷于叫局、吃花酒、打茶园等等,相当于后世所谓“三陪”。各行各业“成功人业”把妓院改造成了社交场所,在风月场上一边娱乐,一边会友甚至谈买卖。“所谓侯伯将相、督抚司道、维新志士、游学少年、富商大贸、良工巧匠者,乃于此宴嘉宾焉,商要...

历史解密 阅读(53)
老上海出版业“黄金时代”:终因为国土沦陷终结-历史故事

老上海出版业“黄金时代”:终因为国土沦陷终结

  1920-1930年代,全国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五大书局都集中在上海。其中商务、中华、世界三大书局的出版物册数占全国出版物总册数的60%以上。   上海自清季以来就一直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最大基地,“这里不仅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出版社、最先进...

历史解密 阅读(59)
30年代上海舞女如何抗日:组织义演救济义勇军-历史故事

30年代上海舞女如何抗日:组织义演救济义勇军

  一旦国事艰难,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对歌伎舞女爱国与否,总是特别感兴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名句既可征引来谴责统治阶级不知痛痒,酣戏歌舞,却也可以之谴责歌伎舞女毫无爱国之心。问题在于,即便歌伎舞女爱国,又如何报效?  ...

历史解密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