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是如何灭葛国的?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
商汤(约公元前1670年—公元前1587年),即成汤,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成、唐、大乙,宗周甲骨与西周金文称成唐),河南商丘人,汤是契的第十四代孙,主癸之子,商朝开国君主。 商汤原是夏朝方国商国的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
三监之乱,又称管蔡之乱或武庚之乱。是西周初期分封于商王畿地区(今河南省安阳市附近)周围的三位统治者叛乱的事件。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武王灭商后,听取周公旦意见采取“以殷治殷”的政策,分封纣王之...
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周公对饮酒充满了反感、充满了恐惧,似乎只要...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
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后,有了奴隶主统治的王朝,开始建立军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有组织的战争。进行战争的目的,除了保卫自己的部落和王国,主要目的就是抓捕奴隶和掠夺对方生产的物品。这种战争中抓住有劳动能力的俘虏,就会成为胜利者驱使的奴隶,而不再...
夏朝、商朝、周朝,这三个奴隶制王朝(从生产上来讲,是奴隶制,从统治上讲有分封制,天子继承是封建世袭制)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小学估计都学到了。三个王朝不同的名字,为了争权夺位也进行了殊死的战争,可他们却是在上演着两场自家兄弟的窝里斗。 ...
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将商都从奄迁到黄河以北的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附近)。此后,十二代商王都以殷为都城,再也没有迁...
明亡于万历皇帝的说法由来已久。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评价,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主要是源于缘于万历皇帝30年怠政,表现在其所谓的六不做,就是“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上。按说,万历执政前10年,是明朝中后期一个辉煌瞬间,文治武功都十...
明代文人张大复在《梅花草堂笔谈》中说道:“泰昌(1620年8月~9月,明光宗朱常洛年号。光宗系万历皇帝之子,继位仅一个月即去世)初,发帑罢税,何论边徼关梁,抃舞讴诵,即穷巷妇女稚子,皆有生气尔。时斗米伯三十钱,民间不见所苦。垂白之老,喜...
一本薄薄的《封神演义》将一场王朝更替的盛大变革演绎得神乎其神,各路神仙纷纷登场,共同演绎了一场可歌可泣的社会闹剧。虽然小说的作者运用夸张的想象力将真正的史实改的面目全非,但是却使得当年的那场斗争变得家喻户晓。我们都知道残暴的商纣王,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