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著名的小人物--廖化
多年以来,当人们描述情况的无助性时,他们经常用一个句子总结:Shu中没有一般性,Liao Hua是一个先驱。这句话具有很大的含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在这句话的主要要素中,它包含一个强烈而明确的无助因素。...
多年以来,当人们描述情况的无助性时,他们经常用一个句子总结:Shu中没有一般性,Liao Hua是一个先驱。这句话具有很大的含义,但可以肯定的是,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也就是说,也就是说。在这句话的主要要素中,它包含一个强烈而明确的无助因素。...
古代的劳动人民是聪明的,他们形容一个人胆子大,喜欢用这四句话来说事儿:骑老虎,劫皇纲,杀皇上,睡娘娘。
小编今天单说第四样,那就是和娘娘搞地下情。这样的人,可以说胆子比倭瓜大,这道理简单不复杂,因为敢和娘娘勾三搭四的人,99.9%都让皇帝给干掉了,而且死得都是惨不忍睹。
小编今天说的这个人非常厉害,他不仅和正宫娘娘偷情,给皇帝戴了绿帽子。皇帝还偷偷塞给他400块大洋的封口费,并将他礼送出境。
有读者看到这里,心里都会升起一个念头:小编今天晚上喝了半瓶东北老白干,又开始胡说八道了。
小编真的没有乱说话,这个敢睡娘娘的人,名叫祁继忠。如果用一句日本兵讲的话来说,就是:祁继忠的良心,那是大大地坏了!
我们都知道,溥仪在日本人的操纵下,从1934年到1945年,在长春建立了伪满洲国政府,他就成了不得人心的康德皇帝。
李国雄是溥仪的近侍,同溥仪一起关押在抚顺的战犯管理所,他被特赦以后,曾经写了一本《伴驾生涯——随侍溥仪33年纪实》。
在这本书中,李国雄披露了婉容和侍卫们不清不白的历史事实和经过,其中,他重点写了祁继忠。
正宫娘娘红杏出墙,这本来就有些匪夷所思,但这件“风流韵事”的病根,除了封建礼教在作怪,大部分原因出在溥仪的身上。
溥仪3岁进宫,随着年纪增大,就开始和宫女们搞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当时溥仪还未成年,以至于最后就不能人道了。
婉容来到长春时,正值青春貌美的年纪,丈夫不能人道,难道就让妻子守一辈子活寡吗,很显然,这是非常残忍的,也是不讲理的,更是说不过去的。
李国雄在书中回忆:这个祁继忠武功高,胆子大,身体壮,而且还有一个叫出来,让人脸红的绰号——祁大鞭。
溥仪对祁继忠还是不错的,按照道理,祁继忠应该好好报答溥仪才是,可是他报答的方式有些特别,竟成了伪满洲国娘娘的入幕之宾。
溥仪为了让祁继忠能给自己效力,将来能带兵打仗,他还推荐祁继忠去了日本的东京,到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学费由溥仪全额提供。
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祁继忠走后,婉容和另外一名侍卫李体育又好上了,溥仪捉奸成功后,一封电报,调祁继忠回到了长春,李国雄在书中回忆:溥仪为了让两个人守口如瓶,他每个人赏赐了400个大洋,并将其礼送出了伪满洲国的地盘。
李体育白捡了一条性命,他回到北京后,就非常低调地在北京某中医院,找到了一份饲养做试验用的小动物的工作,安安稳稳地渡过了自己的余生。
可是祁继忠却不甘心籍籍无名地生活,他有留学日本陆军军官学校的资历,他就在华北加入伪军,成了一个为日军卖命,杀害我抗日军民的汉奸。
1945年日军投降后,祁继忠脱下了伪军军官的军服,开始隐藏了起来,随着新中国建立,华北地区实施了严格的户口制度,祁继忠这个双手沾满人民鲜血的“坏分子”被揪了出来。
祁继忠最大恶极,被我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来到刑场,法警问他,还有什么话说的时候,祁继忠恶狠狠地道:“我这辈子值,真值!……”
一声正义的枪声,送祁继忠去阴曹地府报道去了。因为他罪大恶极,死后连个坟头都没有留下!
祁继忠可以当伪军,帮日本人杀害同胞;他也可以参加抗日部队,杀侵略中国的日军;前一个遗臭万年,后一个青史留名。什么叫做值,什么又叫不值?也不知道糊涂的祁继忠是怎么算的账……
话说南北朝年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在北魏的怀朔镇里,有个小屁孩出生于乱世之中,虽然他的出生既没有祥光笼罩,也没有红日入怀,但却注定要改变中国历史。他叫狗子,左脚上有个肉瘤,导致他一只脚长一只脚短,是个天生的瘸子。
狗子成年以后,身高不满七尺,长得像只猴子,受尽乡里嘲笑,于是他刻苦努力,勤练武艺,终于成了村里一恶霸。人人都不喜欢狗子,谁也没想到,他日后会成为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将军,还当上了皇帝。狗子这个小名不是我瞎编的,而是他爸妈给取的,还被记进了史书里:狗子,(侯)景小字,山家小儿,猴状。——《南史·侯景传》嗯,狗子的大名叫侯景。
狗子长大以后,恰逢北魏的尔朱荣势力崛起,赶紧跑去投靠,被他一眼相中,任命为先锋。狗子也很有上进心,常常向尔朱荣麾下的大将慕容绍宗请教兵法,当他如饥似渴地把这些兵法都学会以后,就轮到慕容向他请教了。
别看狗子走路一瘸一拐的,打起仗来那真是勇,很快就让人对他刮目相看,在滏口大战中俘虏河北农民起义军首领葛荣,被封为定州刺史。但跟着尔朱荣吃肉喝汤的好日子没过多久,高欢就啪叽把他灭了。
侯景一看大事不妙,连忙率众投降,对着高欢一把鼻涕一把泪:“欢儿啊,你看咱们俩都是怀朔镇的老乡,又一起参加过六镇起义,怎么着也有同袍之谊啊,小弟我遇人不淑站错队,以后跟着您干,咱哥俩一起打天下,好不好?”高欢啐了一口:“你个臭狗子,谁要跟你称兄道弟。”
高欢很是重用侯景,封他为司徒,仍兼定州刺史,拥兵十万,统治河南地区。侯景是天生长短脚(右脚稍短),并不擅长武艺,但很有谋略。侯景对待士兵非常严苛残酷,立下不少战功。高欢虽然看出侯景的为人,但他深知此时强敌宇文泰在侧,正是用人之际,所以他没有限制侯景的势力。高欢临终前特别嘱咐儿子高澄要小心侯景 。而侯景向来轻视高澄,高澄上台后,他立刻叛变了。
临终之前,他对儿子高澄千叮咛万嘱咐:“儿子,侯景这个人啊,狡猾多端,反复难知,以后肯定还会叛变的,你没法重用他。”高欢一语成谶,侯景一看他咽气了,立刻就对宇文泰示好。但宇文泰是个戒心很重的人,压根儿看不上这个墙头草。侯景遭遇了叛变事业滑铁卢,一看这已经容不下他,立刻带着虾兵蟹将投奔南朝去了。
不过直接带着人马冲到南方可不现实,侯景既为封疆大吏,当然有开疆拓土的借口,他上书皇帝:“我愿请兵横行天下,过江生擒萧衍老头子,让他去当太平寺主。”十万大军奔袭南境,立刻举起白旗。梁武帝萧衍是古今中外第一佛系大皇帝,遵循来的都是客原则,对侯景的投诚表示热烈欢迎。
更何况,侯景不是白来的,他带过来十万亲兵,都是从六镇黄沙中历练出来的,大梁那支奢靡糜烂的佛系军队根本没法比。萧衍虽然晚年吃斋念佛,一心剃度当和尚,但年轻时也有雄心壮志要北伐,侯景的力量对他来说很重要,亲封他为河南王、大将军。
侯景一开始想获得宇文泰的支持,但宇文泰对他心怀戒备。不得已,他于梁武帝太清元年(547年)率部投降南朝梁。由于梁武帝希望借侯景的力量北伐成功,所以接受了他的投降,给他很高待遇(河南王、大将军、持节)。高澄派大将慕容绍宗进攻侯景,梁派贞阳侯萧渊明支援,结果大败,萧渊明被俘。
不多久后,南梁与东魏开始协商议和,侯景有些怕,毕竟自己是东魏那边投降过来的,万一两边和好了,会不会拿自己的人头当谈判的筹码?梁武帝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继续与东魏进行谈判。侯景假冒高澄写了一封信,提出以萧渊明交换侯景,梁武帝接受。侯景大怒,于是叛变。
公元548年8月10日,侯景以诛奸臣的名义于寿阳起兵,正式揭开了侯景之乱的序幕。当时,他仅仅拥兵八千,比起大梁数十万大军,这是在是算不得什么,因此侯景刚起兵时,京城竟毫无察觉。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穷途末路、寄人篱下的叛军之将,能掀起什么水花来。
当侯景从采石渡江后,梁武帝也不过稍微派了点地方兵去镇压。侯景知梁军来攻,决心争取主动,放弃淮南,率轻骑突袭建康城。九月,侯景留部将王显贵守寿阳,自己诈称游猎,出寿阳城。十月,侯景扬言进攻合肥,实际上却袭占谯州(今安徽滁州)、历阳(今安徽和县),进而引兵临江。
梁武帝征询都官尚书羊侃讨侯景之策,羊侃请求派2000人急据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另派一军袭击寿阳,从而使侯景进退失据。但羊侃的建议未被采纳。梁武帝命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屯守丹阳(今江苏南京西南)。萧正德早已与侯景约为内应,派大船数十艘,以运芦苇为名,暗中接济侯景军辎重。
当时梁宁远将军王质率水军3000巡弋江上,侯景将要渡江,担心被其阻击,便派间谍查看。此时,梁临川太守陈昕向梁武帝建议,采石急须重兵镇守,而王质水军力量较弱,要求增加戍军。梁武帝遂命王质与陈昕换防。
间谍将此消息告侯景,侯景遂乘王质与陈昕换防之机,率军8000自横江(今安徽和县西南)渡江,抢占采石,俘获陈昕。继又分兵袭取姑孰城(今安徽当涂),俘淮南太守萧宁,主力进到慈湖(今安徽当涂西北),建康震动。梁武帝将军务托付给皇太子萧纲,太子部署建康防务,命其子宣城王萧大器总督城内诸军,并赦免囚徒以充军。
百姓听说侯景的军队到了,争相逃入城中,士大夫几十年不见兵器,柔弱不堪,闻变后惶惶不可终日。羊侃布置防守,整顿秩序,皇太子欣赏羊侃的胆识,对他很是倚赖。侯景军于十月二十日渡江,十月二十四日至朱雀航(今江苏南京南)。由于有萧正德的内应,侯景很快攻破朱雀门,守门的东宫学士庾信逃走。
接着,萧正德开宣阳门,迎接侯景军入城。自十月二十五日开始,侯景军就围攻台城(宫城),由于有羊侃的坚守,久攻不下,乃筑长围以断台城内外联络。太清元年(548年)十一月初一,萧正德登基为皇帝,改元正平,封侯景为丞相,并加紧对台城的攻势。
据说,侯景攻入建康后,萧衍接见过他一次。老皇帝须发皆白,抱着串佛珠,也不急着痛骂“狗贼竖子”,只是淡淡问他:“侯景,你刚来大梁时,带了多少兵马?”
侯景答:“残兵八百。”萧衍又问:“围城的时候是多少人?”侯景答:“精兵十万。”萧衍问:“那现在呢?”侯景答:“整个天下,都是我的人。”萧衍笑而不语,伸手送客。一年以后,宫城被破,梁武帝萧衍被活活饿死。建康城在久围之下,早就一片残破,死者十之八九,但侯景想的,却不是怎么恢复秩序,而是如何独揽大权。
为了清除异己,他将满朝文武全部赶走,命令手下杀死三千大臣,又纵兵抢掠,整个三吴地区,尸骸填路,血流成河。侯景此时又不满皇帝萧正德意欲拦权的行为,这天下既然是他打下来的,索性就把自己看不顺眼的给废了,又复立前太子萧纲为帝,自封大都督。后来又觉得大都督这个名字不够威风霸气,干脆逼皇帝给他起了个“宇宙大将军”的称号。
地球已经供不下这位大牛人了,他的目标是星辰和大海。古人对宇宙的定义,最早可以追溯到《淮南子》:“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侯景总算踩在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他觉得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全天下最牛逼也不过如此了吧?但更牛逼的还在后头。大丈夫当建功立业,而功成名就之后,就该讨老婆了。
他以前的老婆小妾全死在东魏了,如今年过不惑,孤家寡人,最爱年轻美娇娘,很快,他就物色了一位大美女——萧纲的宝贝闺女溧阳公主。强娶溧阳为妻以后,侯景依然不肯消停,他越看皇帝萧纲越不顺眼,虽然说他是自己老丈人吧,可萧纲他爹梁武帝是被侯景给饿死的,这家伙不会存心报复吧?太危险,还是换一个吧。
废立皇帝的事情做得多了,侯景废掉萧纲换成萧栋就跟过家家换衣服一样容易。这萧栋是梁武帝的曾孙,按辈分得叫萧纲一生叔爷爷,史书里讲,当时萧栋正在地里锄菜,皇帝的马车突然来到,他还没摸清楚啥情况呢,就被拎上了车驾,吓得他以为自己要大祸临头了,嘤嘤地哭起来。
登基典礼的时候,不晓得哪里吹过来一阵妖风,把皇帝的华盖吹翻了,侯景一看,嘿嘿嘿,这小子果然不是当皇帝的料,老天爷都不答应。于是几个月后,他自己登基了,改国号为汉。来来回回换了那么多个傀儡皇帝,终究还是自己坐这龙椅最舒坦。一个北方六镇出来的“蛮夷”,就这么成了南方“皇汉”帝王。
你以为一切就结束了?侯景可不是最后的赢家。屁股还没把龙床捂热呢,陈霸先和王僧辩的讨逆大军就来了。侯景兵败如山倒,眼看势不可回,就准备逃亡,用两只皮袋子装上两个儿子,挂在马鞍上,和他的仪同田迁、范希荣等百余骑向东逃去。当初,侯景围台城时,朝廷援军三十万,可是兵士们看到穿青袍的侯景兵就吓得丢了魂儿,如今,也算是风水轮流转了。
侯景最终没能像当初八百骑兵奔南梁那样逃脱,命运再没有给他卷土重来的机会。他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尸体运回建康后,王僧辩将他的双手斩下,献给北齐皇帝高洋,头颅连夜送至江陵,新继位的梁元帝萧绎将这颗头挂在城墙上示众,后又把头颅煮了,涂上漆,收藏了起来。
南梁百姓恨侯景入骨,将剩下的尸体躯干分而食之,连他的妻子溧阳公主都吃了他的肉。啃剩下的尸骨被烧成灰,有人将那骨灰掺酒喝下,所谓不留全尸、挫骨扬灰当是如此了吧。
当年侯景叛北朝而归顺南朝时,有5个儿子被留在了北方,大儿子被高澄剥皮后用锅煮死,其余4个儿子被阉割后也活活煮死,一家人都被人煮熟吃了,也是历史一大奇事。这场轰轰烈烈的侯景之乱,终于结束了。
乱世之中能成就一番事业的人物,谁又不是投机分子?!不管是北朝的群雄割据,还是南朝的借机篡位,能再历史上留下惊鸿一瞥的一方霸主,并不是和普通人有天壤之别,而是他们对机会的精准分析和把握能力要异于常人。
刘璋本想利用刘备前去替他征讨汉中张鲁,哪知道刘备志不在此,他觊觎的是益州人民地土。刘备屯兵葭萌厉兵秣马、收买人心,显然别有所图。白水关的守将杨怀、高沛对此有所察觉,数次进谏刘璋,希望刘璋早一日发遣刘备还荆州。
如果不先解决了杨怀与高沛二将,刘备举事之后,就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
建安十七年(212)冬,曹操率大军数十万南征孙权至濡须口,第二年春正月,曹军攻破了孙权江西大营,俘获吴军都督公孙阳。战况很快传至刘备军前,恰好为刘备制造返师提供了上好佳的借口。
刘备立即作书与刘璋道:曹公征吴,吴忧危急。孙氏与孤本为唇齿,又乐进在青泥(今襄阳西北)与关羽相拒,今不往救羽,进必大克,转侵州界,其忧有甚于鲁。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
“鲁自守之贼,不足虑也”,为何此前不见有此说?刘备翻云覆雨之辈,可恶之极!在信中,刘备以此为理由,提出要求刘璋施以援手“求万兵及资实,欲以东行”。
刘备的“一封家书”,在成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刘璋投巨资还没有见到任何收益,现在刘备更提出追加投资。刘璋便是再傻,也要考虑一下“入市有风险、投资须谨慎”。刘备的种种表现,已经让他心生疑窦,故此,刘璋对他提出的“欲以东行”的话,不敢尽信。然而请神容易送神难,答应刘备的要求,投资就是个无底洞,自己投资打了水漂还会为人所讥笑;不答应刘备的请求,又担心因此交恶,导致此前的投资失败。万般无奈之下,刘璋“但许兵四千,其余皆给半”,对刘备的要求做了打五折处理。
刘璋的吝啬,给了刘备攻击他的口实。他抓住刘璋不愿意如数益兵资粮之事,大作文章。刘备义愤填膺地鼓动手下军兵道:
吾为益州征强敌,师徒勤瘁,不遑宁居。今积帑藏之财而悕于赏功,望士大夫为出死力战,其可得乎?
刘备的战前动员工作非常高明,即使他的话经不得认真推敲。
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入蜀一年以来,刘备何曾为刘璋“征强敌”?至于跋山涉水,不远千里的从荆州来到益州,“师徒勤瘁,不遑宁居”更不是为了刘璋。刘璋帑藏再多,但也与刘备无关,给的少了就令他勃然大怒?这是什么强盗逻辑!
刘备也不怕怒火攻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刘备没有那么高尚。他不高尚,但高明。把真实意图掩盖起来,用堂而皇之的理由达成龌龊之目的,汉末三国时期,刘备绝对是第一人。
只是,由于刘备作戏极具天赋,加上罗贯中的易容术太过神奇,后人不知不觉间便堕其术中矣。
刘璋就算是再傻,这时也不会相信刘备会轻易退出益州的,但有一人却信了——这个人就是刘璋身边的别驾张松。吃里爬外他天真地相信了刘备主动退军的消息,急忙作书与刘备和法正(法正应该在双方欢会后,就成了刘璋派驻在刘备身边的监军):“今大事垂可立,如何释此去乎?”
君不密则失其国,臣不密则失其身。事故往往缘于瞬间的麻痹——张松情急之下作书,却疏忽了保密工作。事情被他的兄长张肃得知,张肃“惧祸逮已,白璋发其谋。于是璋收斩松!”
刘璋杀叛臣,是使乱臣贼子惧。如果刘备真的是“弘雅有信义”的人,应该是拍手称快才是。然而,张松是刘备的内应。刘璋杀了张松,刘备却恼羞成怒。他指责刘璋“君矫杀吾内主乎!”
据此可知,刘备标榜的仁义信义是些什么货色。道德仁义在他眼中是有双重评判标准的!
这个标准是什么,不言而喻。
2007年的时候,世界最顶尖的学府之一,位于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发布了一则不同寻常的寻人启事,启事上说,他们想要寻找一位中国人,这位中国人的名字叫丁龙,生活在中国的晚清时代,如今想要寻访他的踪迹,感谢他对这所大学汉文化系的成立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启事发布后,世界轰动了,就连我们的中央电视台,也加入到了寻人的活动之中,那么人们不禁要问:这位丁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竟然惊动了世界最顶尖的大学,值得全世界的目光去关注他,寻找他。
其实从丁龙的生平来看,他是一位再也普通不过的小人物,在他所生活的年代,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寻找一条活路,生长在广东的丁龙,就像身边的很多人一样,漂洋过海,去国外谋生,有些去了南洋,有些去了美洲,而丁龙,最终的目的地选在了美国。
丁龙是一位实实在在的文盲,没有上过一天学。因此到了美国之后,没有任何技能的他,只能够给别人当佣人,然后赚取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不过丁龙所服务的这家主顾却不简单,他是美国著名的富翁卡朋帝艾。
卡朋帝艾是一位穷人家的孩子,但他自幼聪明无比,有大胆勇敢,做事非常果断,所以在获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后,在生意场上的他开始长袖善舞的资本运作,先后创建了好多家公司,并且更为牛掰的是,他孤身一身,在一处荒地上建起了美国一座全新的城市,这座城市名字叫做“奥克兰”,自然,卡朋帝艾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的首任市长。
无疑卡朋帝艾在当年是一位实打实的成功人士,身上有着许多优秀的品质,可是也有缺点,就是爱财如命,而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恶声恶气地训斥手下人,想骂谁就骂谁,尤其是那些低人一等的佣人们,更是他经常辱骂的对象。
由于卡朋的坏脾气,渐渐地没有人愿意为他服务了,而只有丁龙,却始终不离不弃地跟随在他的左右,卡朋感到很奇怪,心说自己这么臭的人,竟然还有人能够忍受,因此就询问丁龙原因。
丁龙说,我们国家有一位孔子,他说过“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的话语,我既然拿了你的薪水,就要用心地服务好你。卡朋被他的话语感动了,又说:孔子这个人我知道,是你们的大圣人,看来你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吧?丁龙却回答说:我不是,我是一个文盲,没有读过书,很多东西都是听我父亲说的。卡朋一下子震惊住了,他为这个中国人善良的品质所感动,学问不再高低,在于高尚的品行。
不过更令卡朋震惊的事情还在后面,到了丁龙晚年的时候,他将自己省吃俭用的一万多美元积蓄,委托卡朋转交给当时的哥伦比亚大学,想要筹建一个汉学系,希望能够振兴和弘扬中国文化。
卡朋更加感动了,他写信给大学校长,这下让哥大的校长为难了,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外国人,竟然想要捐资建设一座汉学系,这太离谱了。可是在卡朋的催促和额外资金追加下,哥大终于答应建造汉学系,以研究中国文化,这就是今天世界闻名的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西方世界研究东方世界最为权威的机构。
当时丁龙的举动,甚至惊动了清朝的慈禧等人,她专门捐出了五千多册图书,命人转交给美国政府,而之后的丁龙,却销声匿迹了,有人说他回到了中国,有人说他在美国终老,以至于在哥大东亚系在有了巨大成就的今天,想起了这位中国人,全世界地寻找他的后人。
古人有云,“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今天就说一个在明朝年间发生的有趣故事,一位官员因为得罪皇帝而辞官回乡,想做生意,却赔了个精光,当讨债者来到家中时,他9岁的儿子却花了400文巧妙的化解了这件事......
姚涞画像
这个9岁男孩叫作姚涞,是嘉靖二年的癸未科状元。他的父亲姚镆,原本是在朝廷里做官的,但后来因为一些事得罪了皇帝,就辞官回乡了。姚镆在家中没什么事可干,于是便想经商,赚些钱贴补家用。
没想到,姚镆实在没有经商的脑子,不仅把家中的余财都给赔光,甚至还欠了一大笔外债。这下子,姚家可算是把脸都丢光了,债主们每天都堵着门口,从早到晚,不肯离去。为了此事,姚镆的头发都一夜之间苍白了。
这时候的姚涞只有9岁,但却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他见到父亲如此苦恼,便想为其分忧,于是便向姚镆提了一个要求,只要给他400文钱,就能立刻解决这一问题。姚镆本来想要训斥儿子,但一看其信誓旦旦的样子,想到400文钱对自家的债务只是杯水车薪,就给他吧。
于是姚涞拿着400文钱,就去找了附近的一个戏子家,表明了自己的要求,“这400文钱全给你,我只希望你能在我每天晚上读书时,扮成文曲星站在我的身后,时间不需要很久,三个晚上即可!”戏子看这钱来的很容易,点了点头,便答应了。
于是当天晚上,戏子如约扮作文曲星来到了姚涞身后站着,外面讨债的人听到姚家院子里传来的读书声,感到十分惊诧。一位富商听闻了此事后,便在第三天来到了书房前,看到里面有一个小孩在刻苦读书,身后竟然还站着文曲星!
就在次日,富商便对所有讨债者宣布,姚家的欠债,他会一力承担。甚至于,这位富商还资助了姚涞的学业,并将其招为自己的女婿。后来的姚涞也不负众望,高中状元。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衣锦还乡之后,姚涞还去找了那个戏子,想要用金钱感谢他。没想到戏子却连连摆手,还对他说道,“老朽当年欺骗了状元公,收了您的钱却没去,现在想来着实惭愧。”于是这件事在当地发酵,让姚涞美名天下传
刘邦从沛县起兵,可以说沛县是他的大本营。在这个大本营中,随他一同南征北战的老乡肯定不少,但最让刘邦都疼的,是一个名叫雍齿的男人。
在刘邦早年举事时,雍齿曾带领刘邦的父老乡亲一队人马“背刘降魏”,是刘邦政治生涯中遭遇的第一个背叛者。第一次的背叛总是最难忘的,因此刘邦非常讨厌他,多次在公开场合对他点名批评。奇怪的是,雍齿后来竟是刘邦封完二十多个大功臣之后被张良讨封的第一人。司马迁明显瞧不起他,因此在“王侯将相谱”中没留他的名。
《史记》记载雍齿是刘邦的老乡,“出身豪强”。在刘邦举兵以后,雍齿随同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等人一起组成刘邦身边的首个智囊团。刘邦率军打下第一座城池丰邑后,便将此当成根据地,并让雍齿留守。这等于把自己一半的家底交给了雍齿,可见刘邦对雍齿非常倚重。
本来镇守丰邑是一个美差,又不用像樊哙他们去前线拼命,但此时雍齿的贪心却作了怪。雍齿镇守的丰邑恰好临近魏国。当时魏王姬咎手下相国周市刚上任,也想建功立业,于是派人带重金拉拢雍齿并带了句话:“丰,故梁徙也。今魏地已定者数十城。齿今下魏,魏以齿侯守丰。不下,且屠丰。”
当时不知雍齿是害怕打仗还是贪图许诺的魏侯这顶官帽,是本身看不起家庭出身不如自己的刘邦还是衡量了自己的军事实力确实不如魏国,反正雍齿没有做任何的抵抗就直接带领家乡人投降了。雍齿的这一举动,给刘邦终生留下难以消弭的伤害,以至对汉初的政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由于雍齿是刘邦创业最艰难时第一个对他背叛的人,刘邦对此一生无法释怀。在《史记》中可以找到答案:其一:刘邦一听说雍齿背叛自己,连即将到手的城池也不要了,立刻带着大军回头杀向丰邑,可见他是怒火中烧;其二:在两次攻打丰邑不下的情况下,刘邦竟哀求项梁借兵5000捉拿雍齿。可见雍齿背叛伤害之深。最后雍齿偷偷跑回了魏国。
后来天下征伐不断,刘邦、项羽互相攻伐。魏王此时自顾不暇,对叛徒雍齿也不重用。所以雍齿只得过着流浪逃亡的生活,看谁强便去亲近一番。后来,项羽队伍不断扩大,势力的雍齿来到咸阳求官,项羽让他做了一个小队长。这次,雍齿很忠诚--卖力地往刘邦的心上又捅了几刀。在雎水战败后,刘邦被雍齿打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在荥阳会战楚汉僵持不下时,雍齿又给项羽出了损招--他派人将刘邦家小抓来,要挟刘邦。刘邦听说雍齿所为,恨得咬牙切齿,也留下了“分尔一杯羹”的臭名典故。
最后,雍齿发现项羽用人不善,出现倒台征兆,再次易主。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去找刘邦,谈老乡套交情,检讨自己走错了路,当然刘邦身边的老乡也有为他求情的,刘邦没辙再次收留了他。此后,雍齿一直很老实,为汉家天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立了不少战功。但刘邦再没给他背叛的机会,每次出征,雍齿仅是副将。
正是雍齿的背叛,直接导致了刘邦性格的突然变异,《史记汉高祖本纪》中的“常有大度”、“意豁如也”的刘邦开始对手下将领“且信且疑之”,防备手下如同防贼一般。
萧何是刘邦起家的班底成员之一,自刘邦起事时就铁了心跟定他,时时处处为刘邦提供后方支援,募兵筹粮尽心尽力,忠心耿耿,应该是刘邦最信任的人,按说应是君臣同心,无话不说,但是刘邦对这位亲密战友也时刻防着,留有一手。
汉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与项羽对峙于京县、索城之间,刘邦多次派使者去慰问丞相萧何,萧何手下一位名叫鲍生的人,很有见识,他暗中对萧何说:“丞相,汉王自己在前线寒餐露宿,却多次派人来慰问你,是他对你有疑心啊。我为你出个主意,不如让你兄弟侄儿到汉王处当差,如此汉王才会更信任你。”后来汉王果然放下心来。刘邦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有雍齿的第一次背叛。刘邦对忠心耿耿的萧何尚且如此,对其他大将更可想而知了。
多年奋战以后,刘邦终于从汉王熬成汉高祖。天下初定,自然论功行赏。刘邦刚开始只是将曹参、萧何等20多位亲信厚封重赏,其他人他并未重视。一些有功未赏之人自然心中怨愤。一些从项羽、六国诸侯那边投降过来的都惴惴不安,雍齿更是忐忑,担心脑袋搬家,终日委靡。
某日,皇上在洛阳南宫闲逛,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凑在一起议论这什么。刘邦派人把首席军师张良找来询问此事,张良语出惊人:“陛下不知道吗?他们正在商议谋反呀。”刘邦大惊:“天下刚刚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一来,大家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人人自危,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刘邦忧心忡忡地说:“这件事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刘邦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最想杀掉他!但他是我同乡,又战功赫赫,所以不忍心啊。”张良说:“现在陛下应立即封赏雍齿,群臣就坚信不疑了。”
于是公元前201年,刘邦大摆酒宴,封雍齿为什邡侯,并催促丞相、御史评定功劳,施行封赏。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用担忧了。”这样汉初的第一场政变就被张良的只言片语化于无形了。
封赏雍齿,是汉高祖刘邦的威望彻底在文臣武将中树立了起来,这也是”封仇人、安人心“之术。值得一提的是,雍齿确实善终了。后来,刘邦毫不客气对韩信、英布下黑手时,雍齿一直安稳地做什邡侯。直到汉武帝时期,刘彻因为担心地方势力过大,才以什邡祭祖的贡金纯度不足的”莫须有“理由,削掉了雍氏的侯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