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野史:姜维真的是诸葛亮的私生子吗?

  提起三国时期的名将姜维来,他给人以一种英雄身不逢时的感受。纵有一腔的忠义,却没能发挥好,最终落得被乱兵所杀的下场。所以一些介绍三国历史的书都同情的中把姜维称作“孤臣”。姜维字伯约,凉州天水郡冀县人。原来是原为曹魏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姜维投降蜀汉后,年仅27岁就封侯拜将,官拜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诸葛亮对姜维评价很高,曾说:“姜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我观察他的才能,李 邵、马良都比不上他,为凉州的上选人才。”又说:“姜维不但在军事上很有见解,而且为人勇敢大胆,深明义理,深解兵法。更为可贵的是此人心存汉室,我打算 让他一边操练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边将我平生所学的军事知识传授给他,然后就带他进宫去觐见天子,请天子予以重用。”

3A115559432.jpg

  234年诸葛亮死于五丈原后,刘禅加封姜维右监军、辅汉将军,统率诸军,进封平襄侯。起先因大司马蒋琬为人非常谨慎,不给姜维更多的兵马,导致姜维在这个期间没有太大的作为。253年之后姜维没有那么多“婆婆”的限制,而先后兴师11次北伐。但都因路途遥远、补给线过长,无法坚持而遭到失败。

  263年魏国将领钟会在关中训练兵马,姜维发警告让蜀汉朝廷注意。可是奸臣孙皓大意,在问卜之后告诉刘禅说魏国不会入侵。结果蜀国群臣对此都不知 情。后来魏国分兵三路攻伐蜀汉:镇西将军钟会领十余万大军,南征汉中;征西将军邓艾领拢右军三万进攻沓中,牵制姜维;雍州刺史诸葛绪领兵三万至阴平桥头, 阻止姜维回救蜀中。姜维得到消息之后,果断的南撤,摆脱了邓艾的追击;骗过了雍州刺史诸葛绪。退至剑阁阻挡魏军。

而钟会军势如破竹,攻克阳安关,直捣剑 阁,最后双方在剑阁僵持不下。因为补给线太长,钟会有退兵的意思,但是邓艾主张冒险一搏。邓艾从阴平的小路绕过剑阁奇袭,因为当时的路非常的窄小而险峻。 邓艾算先用毛皮紧紧的裹住身体,滚下山梁。士兵们一见主帅这样,他们也纷纷效仿。当邓艾大军到达绵竹时,蜀将真觉得不可思议!破了绵竹,蜀将诸葛瞻、诸葛 尚、黄崇等战死,邓艾兵临成都。最后刘禅决定投降。

2.jpg

  当姜维不久接到刘禅投降的命令后,只好假降于钟会,并获取其信任,然后挑拨他和邓艾之间的关系,怂恿其叛变,意图趁乱复兴蜀汉。姜维甚至秘密派人给 刘禅报信,说要复兴蜀汉。但后来事情泄露,众将不但没有响应钟会的叛乱,反而蜀地的魏军发生兵变,兵士争附格杀钟会,姜维也在同时为乱军所杀,时年六十二 岁。据《三国志•姜维传》注引《世语》记载,姜维死后腹部被剖开,发现他的胆跟斗一样大,所以后世有“大胆姜伯约”的说法。蜀汉官员郤正后在西晋官至太守,评价姜维: “位居国之上将,群臣之首,但屋宅十分简陋,也没有多余的资财和妾室,家中没有声乐娱乐之物,穿衣、出行、日用及饮食上也有节制,薪水也都随手用光;姜维 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刻意的表现的清廉高尚,而是满足于这样的待遇,没有多余的奢求罢了。正常人誉成毁败,扶高抑下,都认为姜维投降于蜀,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和家族灭亡是失败的作为,而不探索其他方面,这不同春秋褒贬人物的本义。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朴素清廉的人,可称得上是一时模范。”

  《三国志》作者陈寿:“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我觉得以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能把蜀汉政权摆平到与吴国和魏国三国鼎立的状态上;而姜维无论从智慧与能力上都敌不过诸葛亮,那他所做的只是延续诸葛亮的“忠义”之心罢了。历史输赢成败,不是人力所能挽回的。所以只有看清这一点,才不会深陷事情的表象中。不管怎样,当刘禅宣布投降之后,姜维还能对蜀汉表达一份赤心,虽然失败,但从这一点上来看,也算是尽了人臣之份,也算是难得!

006cboq8gy6VQ0BnsoA7c&690.jpg

  那么姜维与诸葛亮除了上下级关系之外,到底有没有父子关系呢?民间传说,姜维其实是诸葛亮的私生子。诸葛亮未出茅庐前,曾去拜访水镜先生,途中投宿于一农户,家中小女颇有姿色,诸葛甚为爱慕,而此女也为诸葛的才华所折服,于是两情相悦。。。诸葛答应回家禀明父母后即来迎娶,谁料中途生变,娶了黄承彦的女儿。此女日夜盼着心上人来娶她,可是最终也没有来,于是将孩子遗弃后自尽。孩子被一户姓姜的人家捡回,抚养成人,这就是后来的姜维!

  诸葛亮出祁山时看到姜维,就隐约感到乃自己的骨肉,于是发誓降服,后经确认,知道他就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费劲心机,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他,将其培养为自己的传人!而其母死后,由于痛恨诸葛失言,遂投胎于一户姓钟的人家,也就是后来的钟会,连同邓艾,攻占了蜀国,也算是给自己抱了仇!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三国野史:姜维真的是诸葛亮的私生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