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中的李逵,出生于社会最底层,没有文化,目不识丁。他对宋江可以称得上是赤胆忠心,万苦不辞。他耿直豪爽、疾恶如仇,同时又莽撞急躁、愚钝顽劣。这是《水浒》作者所赋予他的个性形象。读者读后觉得有时可爱、可笑,有时又觉得可气可恨,毕竟有时乱杀无辜不是一种善举。
众多《水浒》专家、学者在论及李逵这个人物时,大多认为李逵完全是一个艺术形象,他与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李逵只是姓名相同而已。那历史上的李逵是个什么人物呢?这在《宋史》、《三朝北盟会编》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都有记载。
历史上的李逵是南宋初年人,密州的一个军卒。开始时他随另一个军卒杜彦谋反,杀死守将赵野,杜彦自称知军州事。后来杜彦领兵救安丘,与宫仪大战,败北,回密州后被李逵杀死,李逵夺了杜彦的地盘,遂领州事。最后金人攻打密州,李逵降金,做了汉奸,结果被他的同伙吴顺杀死。这个谋反、降敌的李逵应该不是《水浒》中李逵的原型。那么,李逵的“原型”又是谁呢?《水浒》中李逵的“原型”应该来自元明杂剧中。也就是说他是从元明杂剧中慢慢演变过来的,完完全全是作者们所创作的一个艺术形象。
在元明杂剧中,李逵的形象、性格并不是《水浒》里那样,也不是个莽汉。
康进之《李逵负荆》里,李逵下山路上,他觉得梁山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蕊都那么美。他很懂得怜花惜玉,生怕落花遭到践踏,特意轻轻地拾起放入水中,让它与别的落花为伴。这哪里是黑旋风李逵,简直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这哪里是铁牛,简直是一个文人雅士。特别有趣的是,酒醉时,李逵竟然还唱出了美词佳句:
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远近沙鸥。
《黑旋风仗义疏财》中李逵说:“我写下四句诗,便有人知道,不敢来赶我:‘都巡倚势攒家私,卖免官粮娶艳姿。要问夜来端的事,梁山寨上唤山儿’。”(山儿是元杂剧中李逵的另外一个绰号)这里不但可见李逵有文化,而且还是个细腻风流的才子,既能咏景,又能题诗。
在高文秀创作的《黑旋风双献功》里,李逵一见孙孔目之妻郭念儿,便知其不是好人。郭念儿与白衙内通奸私奔,孙孔目到衙门告状反被监禁。李逵听之不服,扮成庄家后生混进监狱,用蒙汗药麻倒狱卒,救出孙孔目,放走满牢囚犯,又伪装成随从混进衙门,杀死白衙内及郭念儿,还蘸血在白粉墙上写下自己的大名。这哪里是大字不识一个的李逵,他那敢做敢当的英雄气概,简直可与武松相提并论了。他的智谋,简直可以和吴用相媲美。
在高文秀及杨显之创作的一系列李逵的戏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李逵居然能“乔教学”,能“乔断案”,能“穷风月”,能玩“诗酒丽春园”。这当然不是那个鲁莽粗野的黑旋风,完全是一个有教养、有心计、文武双全的好汉,也是一个逗人喜欢的懂得风月与烂漫的角色,不过与《水浒》里的李逵判若两人。
综上,《水浒》的作者对于之前在杂剧中的李逵做了一个大幅度的整理、丰富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其所在的出身、又有别于其他水浒英雄,使之更加鲜明、生动、丰满、完美。他就是李逵,一个着墨不多,却又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光彩夺目的李逵。
《水浒》里很多英雄历史都有其人,但人物性格与人生却反差很大。其中的浪里白条张顺,在历史上是实有其人的。他的身世与《水浒》里完全不同:既不是江州的鱼牙贩子,也没有能在水底伏七天七夜的本事;既不是死在杭州涌金门下,更不是水泊梁山上的一员头领。如果寻求其共同点的话,惟一相同点就是都死在战场。
浪里白条张顺的水上水功夫堪称梁山一绝。他在水中“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特别是“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的功夫,更是绝上加绝。伏在水底实际上就是现在的潜水或潜泳。不过现在都要借助工具,潜水服及氧气装置或潜泳用的呼吸器具,借助这些工具现在的潜水员在水下待上几天的事也是有的。而张顺的那个年代,什么辅助工具都没有,还能够“水底下伏得七日七夜”,不但绝,而且有点神了。
历史上的张顺,是一位农民出身的南宋爱国将领及民族英雄。他的英雄事迹,在南宋确实轰动一时,像《宋会要辑稿》、《齐东野语》及《西湖二集》等书中都有记载,而且有些神化,就连《宋史》第四百五十卷还单独有《忠义张顺传》。综合过这些史料,张顺的事迹是这样的: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元军围困襄樊,一围五年,使襄樊城军民弹尽粮绝、危在旦夕。为解襄樊被破之急,朝廷出重金征募得敢死将士三千人,张顺及张贵自告奋勇率队,乘轻舟百艘,深夜三更出发,径犯元军重围。行至磨洪滩,遇敌船数百艘拦住江面,而且敌船船船铁索相连,水中又载木桶无数。欲救襄樊,首先必破此封锁线。
张顺见状,一舟当先,斩铁索、拔木桩,转战百二十里,抵达襄樊城下。城中军民闻援军到达,人人振奋,内外夹攻,苦战多日,打破重围,击退元军。战斗结束清理战场时,独独不见了援军主将张顺。几日后,江中漂出一具浮尸,披着甲胄,手执弓矢。大家才发现是张顺,打捞上岸,只见他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襄阳城外,立庙祭之。
李逵和张顺的故事,在今天听来有点冷,觉得反差太大。不过也验证了我们中学时常听语文老师说的那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