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十五个人物:第一名居然是曹操!

  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十五个人物:

  15.刘备

  刘备是一个没落的东汉皇族,出身卑微,没有显赫的家世,自己在仕途也没有任何功名,可以说是两手空空的白衣,但他最后却成为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占据一方,三国鼎立。

  一直心怀天下,前半生却奔波劳苦,本来英姿飒爽,到赤壁熬得白发满头,那句“坟头再小,我占住了也是一座山”真的挺震撼我的,为争天下,两个女儿和糜夫人皆死于战乱,后来的夫人还跑了。

  到最后,两兄弟相继归神,自己大败,悲痛而终。不过刘备实现了从商人底层到九五之尊的飞跃,磨难之际又总有一干忠义的兄弟、朋友追随,总的来说不算最惨的。

  14.陈登

  身负杰出超凡之才与匡靖天下之志,能打败孙策,却无以施展,因为才能与刘备的交情,就被曹操怀疑。不过陈登毕竟留下了一世清名,得到伏波将军之名号,不是最悲哀的。

  陈元龙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地位一般,只是在曹操收吕布的时候作为内应顺便提了一下,给人的感觉此人不过是个耍阴谋的小角色,才干上不了大雅之堂。不要说跟孔明、仲达这样的当代豪杰比较,就是跟郭嘉、程昱这样的二流人物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可是历史是 否真的如此呢?非也。 有一次一个叫许汜的人从广陵过来,跟刘表谈起了陈登,当时刘备寄住在刘表那里。也在旁边听他们讲话,这位许先生上来就抱怨:“陈登这个家伙太没有礼貌了,我这样的名士到了哪儿吃不开啊。偏偏到了他那儿不收待见,就说住宿吧,他自己睡舒服的大床,让我打地铺 。这个家伙不礼贤下士,我看成不了什么事儿。”刘表表示同意,刘备冷笑着说了话:“我太了解元龙了,他这个人脑子想的都是天下大事,最讨厌跟无聊文人咬文嚼字。你这个人只知道风花雪月,一派小资情调,言谈举止没有一点真知灼见。元龙对你那样还算客气呢,要 是我的话,我自己睡百尺高楼,在地上挖个坑给你睡,还给你打地铺呢。”又回头郑重的对刘表说,“象陈元龙的文武胆识,只能去跟古代的圣贤相比,当代的人物我看很少有能超过他的。” 刘备这么推许的一个人物,曹操却没当回事儿,灭了吕布后,曹操仅仅让陈登当了广陵太守。曹操讨伐袁绍的时候,几乎把各个州郡的精兵都抽走了,南方的防御相当空虚。这个时候,江南的孙策开始蠢蠢欲动,越过长江,图谋进攻广陵。

  陈登手里的兵特别少,手下都很慌乱,陈登却镇定自若的说:“孙策虽然勇猛且兵多,但是他并不了解这里的虚实,我看我们还是有机会击败他的。”于是命令士兵把旌旗都从城墙上拔下来,城里的百姓不许随便走动,看起来好象是被孙策吓的逃跑掉一样。在通往广陵 的大路两侧险要的地方,命令士兵多设立火堆和战鼓。孙策的大军来了,看到广陵这个样子,并没有贸然攻城,在城南驻扎下来,刺探虚实。晚上,陈登命令各个地方一起火鼓大作,自己的城上也突然把旗子全插上去,擂鼓呐喊。孙策吓坏了,赶紧逃掉,陈登命令士兵一起 出城追杀,把后面的辎重全部虏获。这一战让曹操对陈登刮目相看,正准备重用的时候,陈登害病死了。曹操悔恨良久,陈登刚投降过来的时候就对曹操陈述过讨伐江南的战略,曹操没当回事儿。等到孙权在江东的势力逐渐稳固后,曹操巡视合肥,往着远处的长江,叹息良 久。对手下说:“我真的好恨自己没有早点用陈登的谋略!?

  一代天骄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13.楼圭

  也是聪明绝顶的人,可惜几句话把他害死了,一身抱负从来无以施展,当了将军连兵都没有,曹操还说什么“愚兄从不因言语生怨”,最后就因他的口头禅弄死楼圭。楼圭在这乱世与朋友间都无法互相信任,也有够惨的。

  娄圭,字子伯,与曹操有交情。《吴书》说娄圭少年时候有雄才大略,常常叹息:“男儿在世,会得到数万军队,千万匹宝马在身后”。同伴们都笑话他。

  娄圭后来因藏匿亡命之徒,被当作死囚关押,后来越狱出来时,逮捕他的官吏急忙追赶,娄圭就换衣服,看起来像帮助逮捕他的人,迷惑官吏们不能察觉,才得以逃脱。

  初平年间,在荆州北边招募军队,聚集了一些部众,依附于刘表,期间曾为刘表迎接北方流亡避难的客人,欲将他们迎至荆州,当时王忠也在流亡部队中,但王忠不想去荆州,于是王忠率领众流亡人士逆击娄圭的迎接部队并且夺走了娄圭的兵士聚集千余人投奔曹操而去 。而在此次事件之后娄圭估计没脸见刘表于是便也投靠了旧识曹操,被曹操任命为大将,参与谋划军国大事,但不掌管士兵。曹操遇到军国大事常常请教他。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娄圭随曹操平定冀州,立有功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娄圭随曹操南征,刘琮投降,诸大将皆怀疑欺诈,娄圭却认为没有阴谋,娄圭说:“天下纷乱,各自都贪图吴王命令以自保,现在刘琮以礼节归顺,这一定是真诚的。“得到曹操的赞同,遂进兵接受投降。娄圭被加以优厚的俸禄,曹操曾说:“娄圭比我还富,但权势不如我。”

  曹操经常感叹:“娄圭的谋略,我比不上啊!”

  后来,娄圭与习授同乘一车,看到曹操外出,习授感叹曹操父子的权势,娄圭回头对身边的人说道:“父子都这样,看上去很开心嘛。”娄圭又说:“人生在世,事情要自己做到,怎么能光看别人呢?”习授将娄圭的言语报告给曹操,曹操认为娄圭心怀不满,于是把娄圭收监后将其杀害。

  12.秦宜禄

  很好理解,一个乱世中的小人物,昔日有点风骨,后来在乱世中滚打摸爬,夹在大人物间那个也得罪不得,为了活下去不惜以妻子取媚上司。不过,“脚下的泡都是自己走的”,他的死他本身也有原因。

  11.董卓

  想做霍光,却做了王莽,留下千古少有的骂名,跟人推心置腹,结果曹操、吕布、王允、周毖全反了他,不过他也是自己屠杀人民不会理政,有自身原因。

  董卓一生粗暴,满怀私欲和野心。他从陇西发迹到率军进京操纵中央政权,始终考虑和盘算的是如何满足私欲和野心。为了达到目的,董卓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践踏法律,破坏经济,残害人民,他的种种倒行逆施,造成了东汉末年政权的极度混乱,给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东汉政权日趋衰败、最终倾覆,虽然是由多种复杂因素所致,但是,董卓无疑加速和促进了东汉政权的衰败。

  10.徐佗

  可以说是曹营资历最老者,要说跟曹操认识的时间,可比元让、妙才,头脑精明,针砭曹操之政有理有据,可惜曹操不用又有什么办法?受屈被打后,在官渡之战中妄图刺杀曹操,只是为保命,又何异于许攸?他的品行胜过许攸,惜乎保命不成,反而死于许褚之手。和秦宜禄一样,是乱世中的小人物,品行却远胜秦宜禄,刺杀曹操,是利益使然,他却不似秦宜禄没皮没脸,还颇有能力,却永远是公门小吏,固然能力逊荀彧郭嘉太多,但即使只看资历,也当是一掾属。

  9.郗虑

  在祢衡那一章其实也算出彩,那么多名士鸿儒,却只有他能接住第一句,但道义有亏只能败下阵来。与孔融仅是意气之争,却被曹操利用,不得不屈于权势,满腹经纶不得施展,最后自己看不起自己,在历史甚至演义上留下骂名。无心为恶,恶不当罚啊。

  郗虑,字鸿豫,山阳高平人。年少时,郗虑从师于经学大师郑玄,并与华歆、王朗驰名当时。建安初期,郗虑被拜为侍中,后被迁为九卿之一的光禄勋。曹操时任司空,有意独揽朝政,无奈被上头做司徒的赵温压着。而赵温知道曹操有权有势,也想巴结他,于是就任用曹丕为官以讨曹操高兴。不料曹操不但不领情,反而反咬赵温一口,“发扬风格”地上书献帝:“司徒赵温为笼络臣而录用臣子曹丕。故选举不公。”上奏后,曹操便派郗虑以此为由罢免了赵温。可怜的赵温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为了这种小罪而被罢官。此后,三公之中,太尉、司徒空置,曹操位居司空,达到了独揽朝政的目的。次年(建安十三年),曹操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并自封丞相。同年八月,曹操拜郗虑为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的工作是监督并弹劾包括丞相在内的百官,其位也仅次于丞相;可谓是二人之下、万人之上。曹操把弹劾丞相的权力交付给郗虑,可见他对郗虑的器重和信任。

  郗虑任御史大夫后没多久就铲除了曹操的心腹大患——孔融。孔融本是曹操的老朋友,被爱才的曹操请到京师任职。可是他恃才傲物、又看不惯曹操独霸朝野的行为,于是常常讽刺挖苦曹操;同时他又是海内英才,交际广泛,在百官、名士中颇有声望。虽然曹操一直想除掉他,却碍于其名声不敢下手。郗虑明白曹操对孔融的态度,于是刚任御史大夫就马上罗织了一些罪状,诬陷孔融任北海太守时有不臣之心。曹操借机发挥,以为孔融之罪当以死罪而论,于是下令将孔融满门抄斩。可怜的孔融就这样死于曹操、郗虑的双簧戏。然而郗虑诬陷孔融并非仅仅因为曹操的嫌忌,也出于他本人与孔融有间隙。早时,郗虑与任少府的孔融觐见汉献帝。献帝问孔融:“郗虑有什么长处?”可能是出于对郗虑助曹为虐的不满,孔融不客气地答道:“郗虑只能空论道。没有办事的实力”郗虑马上反击:“孔融任北海太守时,政绩失败、百姓流亡。可见孔北海也没有办事的能力”从此两人不睦。郗虑迁光禄勋后,曹操以饮酒延误军事为由颁布了禁酒令。自称“杯中酒不空”的孔融讽刺道:“桀纣因为女色而亡国,为什么曹大人不一道禁了婚姻?”曹操听后心中愤恨,便让郗虑罢免了孔融的官职。从此郗、孔二人更加势同水火。于是郗虑坐上御史大夫之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主动罗织罪证、积极打倒孔融。

  建安十八年,曹操收到了群臣奏请献帝封他为公的陈书——陈书上没有郗虑的名字——不知曹操是否对这位被自己一手提携起来的御史大夫感到失望。很巧的是献帝派来持节策封曹操的大臣竟然正是郗虑。称公后,曹操开始在魏的都城邺打造自己的王国,并把许昌的事交给心腹郗虑和尚书令华歆打理。建安十九年,伏皇后谋图曹操,事露。曹操立即让郗虑和华歆入宫软禁伏皇后。对于曹操而言,这是一个考验郗、华二人忠诚的时候——看看他们是不是还忠于汉室。整个行动中,郗虑没有任何表现,只是坐在一旁观望;而华歆却积极地服从命令,把躲在墙壁中的伏皇后揪了出来,并将她拖出宫外。当时伏皇后哭着对在场的献帝说:“不能不让我死吗?”献帝无奈地答道:“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能活到什么时候……”曹操是汉丞相,华歆是汉尚书令;本是同朝为官,而一个臣子却奉另一个臣子之命逼皇帝废后。目睹此景,献帝感慨不已,对站在一旁的郗虑说道:“郗公,天下竟然有这种事!”郗虑还是一言不发。这件事的始末很快传到曹操的耳朵里。对华歆,曹操自然是更加器重崇信。而对于郗虑,曹操则另有打算。毕竟,一个能干的老板不会把一个不积极、不主动的员工永远留在公司里。软禁伏皇后事后,郗虑就在史书中声消迹匿。而不久后,一直默默无闻、仅为军祭酒的王朗领魏郡(邺城所在)太守,从此官运通达。两年后,即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为王时,持节策封他的则是另一位御史大夫——刘艾。

  与郗虑齐名的华歆、王朗在新旧交替的时代看清大局;虽为汉臣,却效力于曹操;最终以魏代汉,位至三公、声名显赫,成为一代名臣。相比之下,郗虑本来很受曹操宠爱,却只会和孔融之辈勾心斗角,无能于分析时局,也从不明确其政治立场。如果郗虑在软禁伏皇后时表现得像华歆一样积极主动,则曹魏三公中有郗虑而无王朗。如果郗虑维护汉室权益,能为献帝和伏皇后仗义直言,虽然会有掉脑袋的可能,却兴许能在《后汉书》中占有一席之地。可是郗大人偏偏选择了沉默,既不拥汉、也不挺曹。他以为保持中立、周旋其中是明哲保身之道,却不懂曹操和汉室的矛盾之深已不容任何人安居于两者之间;最终被曹操放弃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落得个名不见经传的结果。可能很多汉末名士都如郗虑一般,因为没有明确的政治立场而被淹没在历史的潮流中。

  8.孔融

  真正为了汉室的人,一直相信曹操,对曹操热情却总被感到厌烦,但他仍然为曹操招揽名士,写诗以称赞曹操,儿子死去,却被一个“不孝”治罪,,这真是莫须有之罪,现在三岁小孩皆知孔融让梨。儿子一死,自己不久也被杀,临死前坦然慷慨作诗,震撼了曹操,无愧大丈夫!

  7.曹植

  曹植的才华如果仅仅是吟风弄月那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可是历史上却并非如此。曹操对子女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根据各人的才华悉心的加以培养。比如长子曹丕在政务上是个好手,诗写的也非常好;次子曹彰勇猛过人,雄烈英霸,曹操不断的批评他有勇无谋,督 促他多读书学习兵法,后来果然曹彰成长为了一个出色的猛将,建安后期带五万幽州兵讨伐北方少数民族,一举灭掉了乌丸;可是曹操最喜欢最看中的却是三儿子曹植,文采方面不用说肯定曹操是非常满意的,曹操就注意在政治、军事上给予开导和启发。

  比如曹操南征孙权 的时候,让曹植驻守刚刚平定的袁绍的老窝邺郡,让他当两年地方官,锻炼一下处理繁杂政务的能力,临走的时候敦敦教导说:“你今年23岁了,不小了,我在你这个年龄的时候是洛阳的警备司令,用大棒杀死了飞扬跋扈的宦官,你要好自为之啊。”曹植听了很振奋,兢 兢业业的办事,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经验丰富的鲜于辅等人,把邺管理的非常好,曹操非常满意,这个时候就已经动了立他为世子的念头。后来建安24年,关羽带兵歼灭了于禁等人,威震华夏。

  曹操的事业到了危机关头,如果关羽攻克樊城,黄河以南则无险可守,兵烽直抵许昌,这个时候就会叛乱四起。在危机关头,必须要派一名亲信大将去解救樊城,曹操想到了曹植,任命他为南中郎将,作为统帅抵挡关羽。这个时候曹丕把曹植骗到府里,灌醉了他,结果 曹操大怒,一气之下罢免了曹植。使曹植失去了统帅精锐大军的机会,如果此时曹植牢牢的把握好军权,占据宛城,再配合在关西握有十万大军的曹彰,曹丕是绝对当不了皇帝的。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曹丕即位以后立刻打压曹植,把他流放到山东一带看管。曹睿即位后对曹植的看管逐渐放松,并且给了他相当大的自由。曹植就在这个时候上了名垂青史的《求自试表》,我看了这个表,上面详细的陈述了三国的形势,并且结合曹操的用兵经验提出了一套对吴蜀作战的方略。文章感人至深,写到:“我愿意作为一个偏稗的校官,或者归属于西边的大将军曹真在陆地上冲锋陷阵;或者归属于东方的大司马曹休在江河上架舟驰骋;一定要擒住孙权抓获诸葛亮,完成先皇的遗愿,如 果能够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就算让我死我也没有遗憾。”可是曹睿又怎么会让他称心如意呢?只是写了不疼不痒的四个字:其志可嘉。最后一代宗师终老深山。

  7.郭嘉&曹嵩

  郭嘉有绝世之智,破袁家有不世之功,因为品行不端,永远只是个祭酒,三十多年没有一点美好的回忆,如同生活在不见天日的黑夜之中,美好永远只在明天。

  为了曹操,一生只为曹操而施展才华。

  曹嵩其实,他心肠并不恶,他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证明自己,养活家人,为此贪污,花钱买太尉,说来他只是一个有奸计、要面子的父亲,他想过平凡的生活,想避乱南方,应当享福之时却丧命刀下,乱世之中,他只想做个平凡的父亲,都难。

  5.张绣

  壮烈的凉州汉子,勇武非凡,可他开始不过是为叔父而战,叔父死了,他只得茫然,与当年项羽何等相似!不同的是他虽无项羽之威,但他却能尽人之才,因此贾诩的才能大展,远胜项羽对待范增。就是贾诩擅自做主、私交外臣他也毫无怨言,又岂非一位君子?然而毕竟主公需要的是智谋政治,他当不了雄才之主,曹操私纳其婶岂是他之过?到头来所有人倒把曹操子侄之死算到他头上。他便一心立战功,死不卸甲,叫曹操知道,叫乱世知道他张绣不欠谁的。一生不该还的债还清,他撒手人寰。三国的世道,就是弱肉强食,造就张绣一生壮烈、一生无奈。

  4.荀彧&荀攸

  王佐之才,奇谋之主,一心以为辅佐了一位匡汉室之主,却陷入曹营不得脱身。祢衡骂曹操便连他们一起骂,他们两人何辜?而且祢衡无资格骂他们因为他无论治国之道还是用兵之才都差他们千里。呜呼二人生不逢时,若在盛世大唐岂不为萧何张良之亚匹?正若王先生所说他们反对曹操就是反对自己,而最为残忍的是曹操并不杀他们,而是让他们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所欲振兴的大汉王朝被自己看重的“明主”亲手撕裂。骑虎难下,其实正是他们的情况。

  3.黄权

  黄权和刘巴这两个人物在三国演义里不出彩,不过却是刘备生前很看重的人物,比如黄权,甚至可以说是刘备继关张后最倚重的大将,比马超都受宠。 黄权原来是刘章的部下,和刘巴一样,都非常反对和刘备结盟。

  后来刘备攻克成都后,也表现出来了強硬和气节,但是刘备是什么样的人物,靠软磨硬泡和封官许愿终于是把黄权给拿下了。刘备通过于黄权的谈话发现这个人文武双全,在投降过来的将佐里真的是出类拔萃,从此彻底的爱上了他,黄权从此也就走上了青云之路。

  建安二十年春,曹操去汉中讨伐张鲁,黄权对刘备说:汉中这个地方太重要了,我们不能袖手旁观,得派兵去救援张鲁。刘备说:好吧,我看这件事情就交给你办算了。于是黄权就动身去了巴西集结军队,没想到张鲁太不抗打,抵抗了五个月就完蛋了,黄权事儿没办成 ,只好回到了成都。 但是黄权的“汉中情结”一直没有了,后来曹操安置了夏侯渊镇守汉中,自己回去了。黄权和法正使劲的撺掇刘备赶紧拿下汉中,刘备听从了他的话,经过了多年的苦战终于把汉中搞定了。

  章武二年,黄权跟随刘备进攻东吴,刘备的推进速度是非常快的。黄权着急的跟刘备说:我们进入敌人的疆土太深了,这样容易出事儿,得放缓一点儿!刘备不听,黄权没法子,只好又劝刘备:您自己的身份太重要了,不要老是亲自担任大军的前锋,如果一担受挫,对 士气影响太大了,要不干脆让我当前锋,如果遇到挫折还不至于坏了全局。刘备还是不听,对黄权说:没事儿,你不能担任前锋,你得在江北帮我保护侧翼,防备曹丕从宛城偷袭我们,这个责任更大啊。 后来刘备兵败,黄权在江北回不了家,只好投降了曹丕。当时大臣都劝刘备杀了黄权一家,刘备说:算了,黄权对的起我,当初要是听他的绝对不会败的那么惨,他也是没法子。 曹丕对黄权也很尊敬,给他封了个前将军的大官。

  黄权这个人非常严肃,脸板的跟水似的,从来就没球表情。没人看到过他的喜怒哀乐,司马懿就很不信邪,老想看黄权失态后是什么样子,就派人偷偷把黄权的车轮子上的销子给拔了,在上朝的路上偷偷的隐蔽起来瞧乐子。果然,黄权的车走到半路上突然哗啦一声散了 ,黄权呢,还是一点儿表情没有,起来掸掸土,没事儿似的走了。司马懿看了后暗子佩服,逢人就说黄权这个人啊了不得,严肃的跟泰山似的,深得象一口井一样啊。但是在魏国,黄权就没怎么带过兵,也没出什么大风头,大概是感念刘备的知遇之恩吧,活的稀里糊涂的。 刘备也对黄权犯相思病,后来他接见马忠(就是跟随诸葛亮六出其山的那个马忠,不是给关羽下绊子的那个东吴的马忠)的时候说:唉,你还真有点儿象黄权呢,虽然没有了公衡(黄权的字),却得到了你,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贤才,只是人们不留心罢了。

  2.田豫

  田豫在年轻的时候在公孙瓒手下干活,不受重视,当时刘备也在公孙瓒那里存身。认识了田豫,刘很喜欢这个小家伙,跟他闲聊。聊着聊着就越来越吃惊,发现田豫真的很有才华。后来田豫混的不好,正好老母亲病了,辞职回家。刘备特别舍不得,拉着田的手还哭了: “我真恨自己没有福气,不能跟你一同成就大事啊。”

  后来公孙瓒的部将王门集结袁绍,打到公孙瓒的幽州城下了,公孙瓒害怕的要死。田这个时候回到了公孙的幕府,就说:“我去跟王谈谈。”去了趟王的军营,说了半天也不知道说了啥,反正出了军帐的时候王门脸羞得通红,于是撤兵。后来公孙瓒死了,幽州那个 地方的人推举鲜于辅担任头领,田就去投奔了鲜于。鲜于惧怕袁绍强大,想归顺,田说:“袁绍什么东西,我看不如归顺曹操。”后来田在曹操手下干活,他了解北方的风土人情,非常懂得用兵的谋略,曹彰讨伐乌丸的时候,田就是军中的谋主,给曹彰出了不少的好点子。 曹彰特别欣赏他,就推荐给曹操,曹操一下子就上了心,让他担任了幽州刺史。

  田在北方战功卓著,伐鲜卑,伐乌丸,伐辽东几乎是魏北方的藩蔽,而且他精心训练幽州兵和投降的少数民族骑兵,每年向国家提供一大批精兵和战马,是魏国兵员的最主要的输出地,在西线和南线作战的最骁勇善战的兵马都来自幽州。田的贡献这么大,可是官一直上 不去,为什么呢?他打下城市后得到的金银朱宝全赏赐给手下了,所以他手下打仗特别拼命。朝廷里有人就开始说说田有好东西也不给皇上,自己享受,而且封赏手下太滥。皇帝曹睿特别喜欢珠宝,一听田有还不交上来,就讨厌田,所以好多年都不升他的官。 后来司马懿上台,就想提拔他,田气的给司马写了封信:“我都七十多了,胡子都白了,还提拔什么。留着位子给年轻人吧,别让年轻人再重复我的老路!”

  1.曹操

  说起来可笑,他本有匡国之志,最终走向了篡国之路,魏王之爵、丞相之职、冀州之强又给了他什么?

  钱用在篡国之路上了,一切亲人朋友先后离他而去,先是鲍信战死,再是父弟被害,然后陈宫反叛、张邈背信、典韦尽忠、丁氏翻脸、任峻寿终、袁绍离世、郭嘉病逝、永别王儁、醉杀许攸、误害楼圭、荀彧服毒、荀攸忧死、于禁降敌、妙才横死、王必殉难。

  儿子争斗不顾父,皇帝阴谋何怜臣?他得到了什么?

  最终情场、战场(汉中之失)、官场(称帝之梦)尽皆失意,他的奋斗得到了什么?无限荣誉?死后千古遭人骂。无尽财富?一生勤俭财何用。据说曹操去世的那天,曹丕就把大批美女弄进府气得卞夫人再不理他,连儿子都不顾爹死活,曹操,这一生也是悲剧。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三国史上最悲剧的十五个人物:第一名居然是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