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浒之战交战双方 萨尔浒之战爆发于哪一年

  萨尔浒之战交战双方:明朝经过十个月的准备,于万历四十七年即天命四年(1619年)三月初一日,发动萨尔浒大战。明军以杨镐为辽东经略,兵分四路,分进合击,进攻后金都城赫图阿拉。

  经略杨镐为诸路军总指挥,坐镇沈阳。杜松、马林、刘綎、李如柏四位总兵分别率领四路大军共12万人,号称47万,定于二月二十一日分道出师。后因天降大雪,行军困难,将出发时间改为二十五日。杜松说现在大雪迷路,请后延发兵日期。刘綎也说对地形还不熟悉,还是缓一缓再发兵为好。杨镐勃然大怒道:“国家养士,正为今日,若复临机推阻,有军法从事耳!”把皇上钦赐的尚方剑挂于军门,以警告还想劝阻延期出兵者。

  出兵前,经略杨镐等在辽阳演武场会师,为严肃军纪,取尚方剑,将抚顺临阵逃将白云龙当场枭首示众。但在祃(mà)祭时,大将屠牛刀不锋利,“三割而始断”,三次才把牛杀死;刘招孙在教场上驰马试槊,木柄蠹朽,槊头堕地。足见明军器械之粗窳(yǔ)、营伍之狼狈。而且,杨镐遣后金逃卒赍书给努尔哈赤,号称大兵47万,并以发兵日期相告。明军尚未出动,其部署和师期,就已被后金掌握。

  努尔哈赤八旗兵力约6万人,加上筑城夫役总数近8万人。面对强敌,有四种作战方针选择:第一,坚壁清野,隐藏主力;第二,负隅顽抗,死拼死守;第三,分路抵御,各自为战;第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努尔哈赤选择了第四种作战方针(一说采纳李永芳的建议),命令:“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集中优势兵力,逐路击破明军。

  杨镐制定了作战方案,即兵分四路,分进合击,直捣后金政治中心赫图阿拉。具体部署是:西路以山海关总兵杜松为主将,率兵二万余人,由沈阳出抚顺关,从西南进攻;北路以总兵马林为主将,率军二万余人,合叶赫兵二千余人,出靖安堡趋开原、铁岭,攻其北;南路以总兵李如柏为主将,率兵二万余人,经清河堡、鸦鹘关,从南面进攻;东路以总兵刘为主将,率官军一万五千余人,会合朝鲜兵一万五千余人,出宽甸攻其东。杨镐坐镇沈阳,居中指挥,限令四路明军于三月初二会攻赫图阿拉。杨镐要求,“兵马虽分四路,出边之时,须合探合哨,声息相闻,脉络相通”《明神宗实录》卷579,万历四十七年二月乙亥。,彼此照应。

  但是,明军出动之前,“师期已泄”,使努尔哈赤得以从容作出决策。当时,后金的八旗兵力共六万余人,与明军相比,处于劣势。努尔哈赤正确分析判断敌情,认为明军东、南、北三路道路险远,不能马上到来,遂决定“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明)夏允彝:《幸存录》卷上《东夷大略》。,采取集中兵力、逐个击破的作战方针。他把六万八旗兵集结于赫图阿拉附近,准备首先给予孤立冒进的明西路杜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打击。

  萨尔浒之战是明朝与后金争夺辽东的关键性战役。后金军以劣势兵力,在五天之内,连破三路明军,歼灭明军四万五千余人、文武官将三百余员,缴获大量驼马、甲杖等军用物资,取得决定性胜利。努尔哈赤此战的胜利,不但使后金政权更趋稳固,而且从此夺取了辽东战场主动权,为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明军自遭此惨败,在战场上完全陷入被动,被迫采取守势,辽东局势日趋危急。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萨尔浒之战交战双方 萨尔浒之战爆发于哪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