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韩之战是怎么回事?具体过程如何?
秦灭韩之战发生于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之战的过程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背景 秦王嬴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之后...
秦灭韩之战发生于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之战的过程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战争。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背景 秦王嬴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之后...
与同期的左宗棠、胡林翼,甚至与自己的学生李鸿章相比,曾国藩可谓是笨人一个。他的成功之路,没有太多神奇色彩,而是靠这两个字:
尚拙
曾国藩人生哲学与常人不同,他从不相信那种“四两拨千斤”的取巧事,而是推崇““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尚拙:千招会、不如一招绝
与同是文人带兵的王阳明出神入化的兵法相比,曾国藩打仗可谓非常呆板!就一招“结硬寨,打呆仗”,吃遍天下!
古言道:兵贵神速,庙算神谟!貌似和曾国藩无关!
曾国藩靠“结硬寨,打呆仗”一招吃遍天下,被左宗棠讥笑为:“每苦钝滞”!就是说曾国藩苦于迟钝和不灵活,明明有战机他不抓,就在那儿挖沟筑墙。
曾国藩做决策之前,总是分析敌我情况,做好出现最坏的情况准备!
结硬寨:保证先不输,再求赢!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打呆仗:胜利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等胜利果实熟透了,自己掉下来。
股神巴菲特,这点与曾国藩很类似,他每次选股票,都是挑选很久,算出这只股票的安全边际(不亏本的底线)。剩下就是伺机而动,拿到后,便长期持有,一直达到自己期望值再抛出!所以巴菲特谈自己赚钱的秘籍,总是说:钱就在那个角落,我只是过去,拿起来而已!
曾国藩这招,无论是李秀成、陈玉成、石达开都知道,但都束手无策!尤其是安庆之战,更是军事天才陈玉成的噩梦,无论采取何种办法,都拿湘军一点办法都没有,让自己身败名裂!
尚拙:行的是精一之功!
曾国藩谈自己成功之道:
人生短暂数十春秋,要读的书浩如烟海,要研究的问题数不胜数,唯有专精一业,专攻一学,才能将所学升华,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
现代人说自己读书很多,一年可以读几十本,其实都是学习浅尝辄止,读书不求甚解而已!
总结曾国藩一生,他成功之路不过这三个字:
忍(忍常人所不能忍)、耐(耐烦,受常人所不能受)、恒(人有恒,事无不成)
做到这三个字,必须要放弃所谓抄小道、走捷径的耍小聪明的思想!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尚拙:唯天下之至真能胜天下之至伪
曾国藩成名之后,很多人都来攀附他,包括一些宿儒。其中一个宿儒,写信自荐:就是美女放在我跟前,我也不会动心,被曾国藩幕僚看见,在信中题到:见美女不动心,只是未见中堂(曾国藩官职),曾国藩看见,赶紧让幕僚涂掉:别人也就是求个名与财,给他便是,不要羞辱和揭穿,否则生嫉恨之心,不知道会有多少祸害!
包括曾国藩去京城汇报工作,带上2万两银票,从门房到官员一一进行打点,而且如果能行方便,则行方便!
所以曾国藩在官场上,能长袖善舞,左右逢源,深通官场韬略,犹如太极高手,化各种难题于无形!让自己获得了六部官员、皇帝、同僚、部下鼎力支持!
这也是有名典故:集众人之私,成天下之公由来!
面对同僚嫉恨,曾国藩依旧以“诚”字相待,历史上最有名的左宗棠与曾国藩“瑜亮情节”:
曾国藩去世后,左宗棠问自己幕僚,到底是曾国藩好,还是左宗棠好?
幕僚答道:曾公心中有左公,左公心中无曾公!
觉悟后左宗棠给曾国藩送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欺无负平生。
一句自愧不如,算是为两人一生的争斗画上了一个句号。
想起来李嘉诚谈生意经时候,说过:如果你真诚的,连你的对手都相信你,还有什么事业做不好呢?
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定都北京。这年,在天山脚下的蒙古准噶尔部,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噶尔丹。噶尔丹是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的第六子。相传,噶尔丹是一个转世的活佛,因此13岁左右时,他前往拉萨镀金。
噶尔丹一进入西藏,就先拜四世班禅为师,之后又拜五世达赖为师。他在潜心研究佛法的同时,还苦练佛教武功。噶尔丹在西藏一住就是十年,如果没有意外,他或许会在这待上一辈子,或许还会成为一位高僧,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1670年,准噶尔部发生内讧,噶尔丹的大哥——执政者僧格在政变中被杀!准噶尔部群龙无首,噶尔丹在西藏僧俗上层支持下,日夜兼程返回准噶尔,在打败政变者的万骑兵丁后,正式成为准噶尔部的首领!
这个“半人半神”的噶尔丹是一位颇具野心的人物,虽然是达赖、班禅的得意弟子,而且饱受佛学熏陶,但当他却跨上战马成为准噶尔首领后,却积极对外扩张,力图重新统一蒙古各部!
噶尔丹首先出兵统一天山北路之卫拉特蒙古诸部,建立起了“准噶尔汗国”。接着出兵天山南路,结束了叶尔羌汗国长达160年的统治。接下来,他又马不停蹄地挥军漠北,消灭喀尔喀蒙古后,兵锋直抵距离北京七百里的乌兰布通,清朝朝野震惊。
在乌兰布通,康熙的亲哥哥和硕裕亲王、抚远大将军福全,率大军与之激战。双方激战从正午一直持续到傍晚,这一死战,双方损失惨重,康熙的舅舅佟国纲中枪身亡。将士们的鲜血染红烽下水面,人们为了纪念佟国纲将军和死伤的将士,该湖从此改名为“将军泡子”。
但清军误中了对方缓兵计,使噶尔丹逃脱。福全因此被罢去议政,撤去三佐领,并罚俸一年。这位瞎了一只眼的皇兄,从此再也没有被起用。
此后噶尔丹内外交困,前有清军威胁,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后掀起叛乱。康熙帝看准时机,于康熙三十五年再度亲征,清西路军主将费扬古在昭莫多大败噶尔丹,歼灭其主力,击毙噶尔丹之妻阿奴,噶尔丹仅率数十骑兵逃窜。
昭莫多一战后,噶尔丹主力尽歼,已处于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的根据地伊犁被侄儿阿拉布坦占据,其他各部也先后摆脱了他的控制。噶尔丹想西归伊犁,又怕被侄儿吞没;欲南投西藏,却路途遥远;想北赴俄罗斯,又担心沙俄不接纳,于是只能四处流窜。
尽管如此,穷途末路的噶尔丹还是铁了心要与清廷为敌到底。康熙三十六年,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康熙再次下诏亲征。
当年四月,已是众叛亲离的噶尔丹一命呜呼,据说是服毒自尽。当噶尔丹的死讯传来,康熙帝正巡视黄河大堤,激动之余康熙帝竟然当场跪在黄河大堤上,感天谢地!
噶尔丹死后,其遗骸被送低北京,悬挂于城门示众。不久,依照当初吴三桂之例,将其遗骸捣碎后撒在刑场。康熙终于笑到了最后,他按照自己的意志,解决了自己的心头大患噶尔丹。
噶尔丹的解决,使清朝的边境线延伸到了阿尔泰山,辽阔的漠北喀尔喀蒙古正式被纳入清朝版图,一下子增加了上百万平方国土。
I、不朽的名将
(标准:不但拥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创造了伟大的军事业绩,且对后世军事思想产生重大影响)
1、孙武
世界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作者,中国乃至东亚军事学之父。统帅三万步卒入郢,创造了军事史上罕见的奇迹。
2、吴起
战国第一名将,军政两道奇才,其治军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3、李靖
唐初第一名将,《李卫公兵法》与《唐太宗李靖问对》的作者,骑兵战天才,其对突厥的决定性胜利间接导致了东罗马帝国的灭亡。(PS:少了个成吉思汗,但老成是中国人么?可议。至少多数老外不这么想。)
II、半人半神的名将
4、韩信
汉初第一名将,西汉的实际缔造者,古兵法的整理者之一(另一位是张良)。说实话,老韩实在很劲,但考虑到其缺乏国际影响,兵法也没传下来,只能委屈第四了。而
且,老韩最恶劣的影响便是背水阵在后世成就了无数的失败者,与空城计有异曲同工之妙。(ps:垓下之战与小西皮阿击溃汉尼巴的扎马之战同年,这年好是热闹,奠定两个帝国:东方的大汉,西方的罗马)
5、李世民
唐朝的开国皇帝,有史以来削平天下速度第一,被誉为中华帝国第一名君。但考虑到其手下众多名将的助力,且晚节不保,之前的战绩也不是毫无可议。居韩信之下,宜也。
6、岳飞
长胜的名将,以少胜多的行家里手,南宋的救命恩人——至少挣下了和谈的资本。岳飞可谓韩信后身(结局也差不多,可见好人做不得)。(ps:其岳家军组织严谨,开后世军阀部队先河)
7、刘秀
东汉开国皇帝,毛泽东认为他是最能打也最会打仗的皇帝,昆阳奇迹的创造者,但史家考证其疑点甚多——譬如绿林军两大巨头在场,刘秀一介小卒有何决策权——水份多少不知也,且得天灾(暴雨狂风)人祸(难为王莽凑齐这么些旷世草包)之助,不免有些侥幸。此外,他是许多胜利的指挥者,也是不少败仗的制造者。
8、曹操
《孟德新书》的作者,与光武帝刘秀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官渡之战胜得实在侥幸,有天上掉馅饼之嫌。常胜将军兼多败将军(决定中国命运的决战,除去官渡。赤壁汉中并皆败阵),其战绩不如光武,故列第八。
9、陈庆之
南北朝第一名将。小陈似乎比兵圣岳飞还嚣张,带着七千白骑便杀入了洛阳,期间陷城四十七,北魏数十万大军皆溃。虽则晚节不保,但考虑到纯属不可抗拒力(发洪水),且回到梁朝便以一万兵力全歼侯景的七万大军,只剩他老哥一个,列为第九当无愧。
(ps:小陈和岳飞一样摊上这么个主子,功业不济,命也。当初,毛爷爷在读《南史。陈庆之传》热血沸腾,掷书而起。 )
10、柴荣
五代十国唯一的英主,北宋的实际缔造者——可惜命苦,为人作嫁衣了。一生南征北讨,数年内一统北方。且大败辽人,收复燕云十六其二,可惜在策划大规模北伐之时病故,大业终为赵匡胤所篡——且篡得实在不咋样,瞧瞧宋太祖太宗哥俩在北面的表现就成了。
III、天才的名将
11、项羽
东方的汉尼巴(一样地苦大仇深、一样地使过破釜沉舟、一样地所向无敌、一样地功败垂成、一样地一生只吃过一场败仗但军事身涯就此完蛋——连吃败仗的年份都一样,呜呼!)
最佳战例:以三万疲惫之师千里奔袭,半日破刘邦六十万之众。
垓下之战,以十万兵力敌韩信五十万,非战之罪也。
但其战略头脑太成问题,虽非智障,但至少与常人相去不远。故汉尼巴被称为西方战略之父,与孙子齐名,而小项却被民间贬为莽夫典型,同吕布共类。
12、霍去病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与李世民同为排行榜中最年少得意者。
13、卫青
中国骑兵战三天才之一,西罗马帝国的冤大头之一,匈牙利公国助产士之一,排行榜中出身最苗红根正者(奴隶),但考虑到其战绩有不尽完美之处,列于外甥霍去病之后。
(PS:以上二位皆有重大国际影响,是祸水西引的大功臣。观其保证中华数百年的安泰与西欧上千年的混乱的伟大战绩,列于高位,宜也)
14、班超
世界最早的殖民者之一(但比起西边的同行,老班简直是天使),以战养战的行家里手,以夷制夷政策的鼻祖(但比他的后世追随者强多了),恐怕是新疆分离主义者最痛恨的历史人物。
15、孙膑
《孙膑兵法》的作者,其两次大破魏军的战绩使齐国大振,与强秦并称“东帝”、“西帝”的根源之一,在战略战术均有奇才,不愧为孙武后代——但脾气也与老祖宗一样,功成身退。这位孙子战例不多,影响不小,故列十五。(PS:若老孙有他师弟庞涓一半的野心,不知其在排行榜上能均何位?说不定张艺谋的《英雄》就拍不成了)
16、韦睿
堪称南北朝第二名将,羽扇……呃……那个竹杖纶巾,堪称诸葛第二(但战绩漂亮不少) 。钟离之战(梁军三十万对魏军八十万)的实际指挥者,天下继续分裂的罪魁之一,儒将的典范。
17、周瑜
这位就不细说了,年轻、能干、人又帅,风流倜傥,万人迷一个,其战绩与韦睿相近,但命太短,事太少,看在其历史影响份上,十七吧。
18、徐达
这位也不用说了,明初第一名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南京打到北京去的主,岳飞的异世知己,可惜直捣黄龙还是没成功,败阵而回,还落了个岳武穆的下场,悲矣。
19、郭子仪
再造唐朝者,中国古代史上最出色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理论实践者。
20、李牧
战国四大将之首,又一位只败在自己人手里的名将(PS:末代皇帝总和自己过不去,杀掉袁崇焕的崇祯也是),其对后世戍边制度有重大影响。
IV、超群的名将
21、刘裕
南朝宋的缔造者,这位放在前二十位也无不妥,但考虑到其北伐以强击弱,且与桓温一样,属于为篡位所作的立威准备,见好就收,虎头蛇尾,战略眼光有些问题。且之前所列的帝王兼名将皆为时代的开创者,而南朝的相替只是纯粹的皇帝轮流做,刘裕不免逊了一筹。
22、戚继光
这位的功绩与岳飞相似,但基本做到了完身完名,但历史影响似不及岳飞,似乎也没谁认为其用兵能力有逾岳飞。
23、诸葛亮
武侯先生隆重登场。“诸葛亮主要是一位政治家”,没错!但有谁细想过“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评语的真正含义?“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只是说明阿亮的军事能力有所侧长,同样的评语亦可按在项羽的头上,项羽不算名将?且司马懿评阿亮“多谋少决”,说明“奇谋为短”只是其谨慎性格决定的,并非不能为谋。魏人也评诸葛亮“洞察计谋”。可能诸葛还是更适合当参谋长吧。
“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并没说阿亮的军事才能不行,只是评其政治才能超过军事才能。好比列政治家排行榜,阿亮稳坐前五,而名将排行榜阿亮连“天才”档都挤不进去。但要据此说阿亮不是名将,未免曲解了陈寿本意。阿亮的军事业绩也算得不错,光平南之役,已可和马援平起平坐,北伐虽没陈庆之那么夸张,但以寡击众,屡获胜果,除去马谡造孽,并无败绩,算是难能。诸葛北伐所带兵马不过几万,却能把十几万敌军堵在营里不敢出来,若不善用兵焉能至此?且阿亮对军事科学影响非凡,所造连弩可谓机关枪前身,八阵图可谓后世阵法重要渊源之一(李靖六花阵便是嫡传)。其治军用兵对后代军事家亦极有影响(《唐李问对》中引用古人语录,阿亮第一)
综上,诸葛亮岂非超群名将乎?司马懿案行其营垒,评曰:“天下奇才”;桓温曰:“诸葛亮可谓名将”。而当代后生如“非天工作室”之流却把诸葛亮贬得近乎一钱不值,怪矣。
24、乐毅
诸葛亮军事方面的偶像,排行榜上第五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总算留了一条命,难得)
战绩虽然辉煌,但领五国之兵围攻一国(齐国不比秦国,无险可守),多少有些不够“费厄泼赖”。且一战成名,本来遭遇火牛阵大可显示其真正的军事才能,可惜了!
25、檀道济
“南宋”名将,排行榜上第六位被自家人捅黑刀的。这位是也是用兵的高手,但北伐没成功,虽则撤退得很漂亮,也只能说是一次“诸葛亮式的胜利”,不能不扣几分。
26、拓拔焘
北魏王朝的奠基者,攻打后夏国都统万之役实在漂亮(无数次证明要塞不可破性的典型战例之一)。
27、王猛
又一位出将入相的典型,为政为将皆可与诸葛同列。
28、王阳明
可算古今中外(除去毛爷爷)思想家中用兵第一人,镇压内乱的名人,蒋介石的偶像(用兵能力可没学到其三成)。
29、陆逊
功绩与周瑜相近,彝陵之战若让刘备得手,天下事未可知也。曹家(司马家?)间接的恩人。
30、袁崇焕
中国古代第一炮战行家。大明王朝最后的名将,排行榜上第七位被自家人捅黑刀也是死得最惨的。干掉了努尔哈赤,了不得。
论血统,他是“将门三代之后,令公五世之孙”。杨继业、佘太君、杨六郎、杨宗保、穆桂英、杨文广……纵观整个北宋,还能找到比“天波杨府”更加英雄显赫的家族吗?
按杨志的说法,他是令公五世之孙。令公就是“金刀无敌”杨继业,杨六郎是一世,杨宗保是二世、杨文广是三世(这是按演义排的,按真正的历史,杨文广是杨六郎的儿子)、杨怀玉是四世。那么杨志有可能是杨怀玉的儿子或是侄子。
根据《杨家将演义》记载,由于忌惮奸臣的迫害,杨怀玉将整个家族搬迁到山后隐居,从此杨家在军界就销声匿迹了。
等杨志以杨家传人的身份再次出世,想谋得一官半职,以在边关征战博得个封妻荫子的时候,他发现大环境已经变了,杨家之前在政界、军界所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已经荡然无存了。所以杨志只能从最低级的武举开始,一步一步爬到了殿司制使的位置。殿司制使是什么官职呢?是隶属于殿前司的低级军职。这和他记忆中祖辈所取得的荣耀简直是天壤之别。低级就低级吧,从低级军官做起,一步步爬到统帅位置的,宋朝也有先例,比如狄青。
可偏偏朝廷连打仗的机会都不给杨志。让他做什么呢?运石头,就是让他从事物流行业了。之后杨志的人生那可是更加坎坷了。用十四个字来形容,“标草卖刀杀牛二,先丢石头后丢金”。
杨志到底做错什么了,怎么这么遭施耐庵恨呢,怎么就给他设计了这么一条悲催的人生轨迹呢?要这么说还真是冤枉了施老先生。事实上,老施是严格按照《大宋宣和遗事》来写的。
我们看看《大宋宣和遗事》里的杨志是怎么样的。
“先是朱勔运花石纲时分,差着杨志、李进义(即卢俊义)、林冲、王雄(即杨雄),花荣、柴进、张青(即张清)、徐宁、李应、穆横(即穆弘)、关胜、孙立十二人为指使,前往太湖等处,押人夫搬运花石。那十二人领了文字,结义为兄弟,誓有灾厄,各相救援。李进义等十名,运花石已到京城;只有杨志在颖州等候孙立不来,在彼处雪阻。那雪景如何却是: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
“那杨志为等孙立不来,又值雪天,旅涂贫困,缺少果足,未免将一口宝刀出市货卖。终日价无人商量。行至日哺,遇一个恶少后生要卖宝刀,两个交口厮争,那后生被杨志挥刀一斫,只见颈随刀落。杨志上了枷,取了招状,送狱推勘。结案申奏文字回来,太守判道:‘杨志事体虽大,情实可悯。将杨志诰劄出身尽行烧毁,配卫州军城。’断罢,差两人防送往卫州交管。正行次,撞着一汉,高叫:‘杨指使!’杨志抬头一觑,却认得孙立指使。孙立惊怪:‘哥怎恁地犯罪?’杨志把那卖刀杀人的事,一一说与孙立。道罢,各人自去。那孙立心中思忖:‘杨志因等候我了,犯着这罪。当初结义之时,誓在厄难相救。’只得星夜奔归京师,报与李进义等知道杨志犯罪因由。
“这李进义同孙立商议,兄弟十一人往黄河岸上,等待杨志过来,将防送军人杀了,同往太行山落草为寇去也。”
杨志出身将门,一心想封妻荫子,恢复杨家的门楣。但没想到他的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坑所组成的,刚爬出一个坑,又掉进了另一个坑。最后落草为寇,是他最不愿意选择的,却也是他最后不得不选择的结果。
除了《大宋宣和遗事》之外,同时期龚开的《宋江三十六人赞》中,杨志亦在其中,赞言为“圣人治世,四灵在郊。汝兽何名?走圹劳劳”。怎么看,这个评价都有点务需。
再说到历史上,还真有杨志这个人,是北宋宋徽宗时期的一个巨寇,与宋江起义的时间也很吻合,而且被招安后还真的随军攻打过方腊。兹后隶属于种师道。据《靖康小雅》记载,种师道以“招安巨寇杨志为选锋,首不战,由间道径归”。在《三朝北盟会编》中也有记载,“以种师道总东路之兵,屯白沟,王禀将前军,杨惟忠将左军,种师中将右军,王坪将后军,赵明、杨志将选锋军”。
但是,在河东战场上,杨志的表现就只能用“糟糕”两个字来形容了。根据《金虏节要》记载,“河东大小虽有数战,唯孙诩、折可求、种师中之战,有可以与贼相持胜负之理……其余焦安杰败于团柏,冀景败于交城,杨志败于孟县……皆望尘而走,或交锋而退,无足记也。”
杨志又跟随种师中(被称为小种经略相公)讨伐辽国,任选锋军统制,在援救太原的时候,在榆次溃退,以至统帅名将种师中战死。杨志溃退途中,又遭遇了金国的部队,杨志不战而走,后来居然不知所踪。
梁山一代名将,最后竟落得逃跑将军的名声,实在是让人唏嘘。
说起诸葛亮想必大家都是比较了解的,这位神机妙算的著迷人物在当时家喻户晓,就连死后的墓地都成为了如今人们的旅游景点之一,也就是诸葛亮墓。我们之前知道了刘备墓、关羽墓,那么诸葛亮墓在哪里呢?据说在诸葛亮墓有着一个谜团,那就是千百年无人敢盗,连盗墓者都不敢碰诸葛亮的陵墓,这究竟是为什么?下面一起来看看。
一、诸葛亮墓
诸葛亮墓即武侯墓,位于陕西勉县定军山下,公元234年六出祁山,病死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现存墓上建筑多为明清两代建造,唯有四周古树自古相伴。据说此处只是衣冠冢,诸葛亮真身是否在此,千百年无人敢一探究竟。
此处定军山的诸葛亮墓实际上只是个衣冠冢。诸葛亮在死前考虑到自己与 司马懿 有着多年的仇恨,担心若是让其得知自己墓穴的所在,自己怕是死后也会永无宁日。因此,诸葛亮特地放出假消息,让众人认为其是安葬在定军山的。
二、千百年无人敢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死后葬在了汉中定军山,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陕西勉县武侯墓,武侯墓真实存在,而且和史书记载一致,如果有盗墓者心存歹念,武侯墓必定会遭受破坏,但事实上,诸葛亮墓存在了1700多年,却一直安然无恙,因为无人敢动手。关于诸葛亮墓为何千百年来无人敢盗也有着很多种说法。
三、诸葛亮墓千百年无人敢盗真相
1、机关重重无人敢入
诸葛亮生前神机妙算,精通五行八卦,墓穴可想机关重重,盗墓会承担很大的风险。明朝宰相刘伯韫听闻诸葛亮得天书,便亲自率人去挖诸葛亮墓。诸葛亮算准刘伯温回去盗他的墓地。挖开后,里面有七口大油缸相连一根棉绳点着火,六个缸已经空了,第七口也只剩下一点油,刘伯韫忽然发现旁边一竹签上有字,上前细看,写着:小刘小刘,快快添油。 刘伯温只说了一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刘伯温吓得跪拜,因此后人便无人敢盗诸葛亮的墓。
2、墓穴碑文
本来在进入墓穴的门口有一个石碑啊,上面的粗心是:我这一生清贫,没有宝贵的陪葬品,不用多花心思。咱们的诸葛亮真是聪明揭密诸葛亮的墓为何千年无人敢盗的真相?
据有关专家解说说这也是诸葛亮墓穴千年未盗的一个因素,诸葛亮这一生不贪心富贵,加上在战乱中逝世,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中,身后事也非常匆促,死后也没有啥宝贵的陪葬品。图为墓穴中一个小玩物。
3、具体墓地无人知晓
传言诸葛亮令刘禅在自己死后让四个士兵抬着自己的棺椁一路向南,绳子所断之处便是自己所葬之处。但是这四个人抬了三天三夜绳子还没断,实在抬不动了,五个人就决定就地安葬。后来刘禅知道这五个人没有按照吩咐去做,全部赐死,于是也没有人知道诸葛亮究竟葬在哪。
4、民心所向
当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诸葛亮受民众敬爱,我们都非常珍惜诸葛亮的墓穴,曾还有记载诸葛亮身后还有民众自动为他修理保护坟墓,想必盗墓贼也不会如此泯灭人道,来盗这样一位受人敬爱之人的墓吧!
诸葛亮精通五行八卦机关术,盗墓者不敢轻易进墓。世人皆被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气节折服,连盗墓者都仰慕。诸葛亮生平节俭,一生为政,两袖清风,陵墓里并没什么值钱的东西。武侯墓传言只是诸葛亮的衣冠冢,没有陪葬品。导致盗墓者们不敢冒着生命危险或是世人的唾弃,去光顾一座很可能什么宝贝都没有的陵墓。
提到三国名将,姜维不是最厉害的那几位,但也是经常被提起的一位。在名将云集的三国,姜维位列二十四名将榜最后一位,这其实已经很厉害了,要知道,很多厉害人物都榜上无名比如文鸯,魏延,文聘,他们的武力绝对在姜维之上。当然这个二十四名将榜并不完全是考虑纯武力,但是考虑到姜维初次出场就非常不凡,居然得到赵云的称赞,所以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姜维的武力非常强悍,事实果真如此?其实仔细分析《三国演义》后会发现,在武力方面,姜维是真的被高估了。
我们先看姜维初入沙场和赵云打的那一次,“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当时赵云已经七十余岁,而姜维才二十多岁,年龄相差太大;实事求是的说,赵云虽然仍然勇猛,但是已经不复长坂坡的悍勇了,为何这么说?你看他陷入夏侯楙的包围中都无法突围出来,这一次应该比不上长坂坡那一次的凶险吧。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和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斗上几个回合没分输赢,即使对手是赵云,似乎也不能就断定姜维武力强悍吧。
再看姜维其他场次的打斗:“忽然一彪军拦住,为首将乃张翼也。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引一军又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数合之内拿不下张翼,不敌张翼和王平联手;我们再看看其他的:“魏兵呐喊一声,徐质出马,使开山大斧。蜀阵中巾廖化出迎,战不数合,化拖刀败回。张翼纵马挺枪而迎,战不数合,又败入阵。”也就是说姜维武力起码不如徐质,至于后面姜维一枪刺徐质于马下,那时徐质“只身而走,人困马乏”时突然遇到姜维措手不及,这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这和魏延斩王双差不多是同样的道理。
同样,姜维的武力也比不上曹真的先锋大将王双:王双可以击伤张嶷,一人击退王平和廖化,而姜维却不敌张翼和王平联手,从徐质的对比可以看出来,张翼武力和廖化差不多。所以姜维的武力比起王双还是颇有不如。
还有姜维曾和邓艾四五十合不分胜负,和邓艾之子邓忠三四十合不分胜负。而邓艾和冲杀了一个晚上精疲力尽的文鸯打了五十合虽说没分出胜负,其实是出于下风无疑。所以综合来说,姜维的武力算不上有多厉害,在蜀汉内部不如五虎是肯定的,也不如魏延,估计和王平一个水平(王平可以抵挡后期的张郃数十回合其实已经很厉害了)或者最多略胜王平。
也许有人会说,姜维的箭术很厉害,不能否认,姜维能空手接住郭淮射来的箭并反射回去射死郭淮,这份本领相当不错,但是你要就此说他箭术出神入化那也不对,毕竟他面对金城太守杨欣时“维大怒,纵马交锋,不一合,杨欣败走。维拈弓射之,连放三箭皆不中”连射三次都不中,不能说姜维箭法很好吧。当然从他射郭淮可以看出姜维躲闪能力和战场反应能力相当出众。
以上的分析只是基于姜维的纯武力方面,这个他确实是被高估了。但是不能否认姜维领兵作战能力出众,虽说他和邓艾几番争斗并未完全占到上风,但是当时弱小的蜀汉能做到这点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蜀汉后期军事上几乎就靠他姜维一人支撑,而且姜维赤胆忠心,为了蜀汉殚心竭虑,这是他为后人所称道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