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就英国船轰死两名中国人罕见雄起严惩英国人?

  清朝中晚期,早在马戛尔尼晋见乾隆皇帝以前,英国的商船已经来到中国南方,通过著名的殖民企业“东印度公司”跟中国人开展商业贸易。随着中英双方的接触逐渐深入,随着贸易额逐渐增长,双方的冲突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清乾隆49年(公元1784年)11月24日,东印度公司名下的一艘叫做“休斯女士号”的商船从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孟买开到了广州,停在广州城外的黄埔港。一次长途旅行终于到达了终点,船上的成员都很高兴,船长威廉姆斯和大班乔治·史密斯决定好好庆祝一番,他们下令船上的炮手鸣放礼炮,似乎是向广州城宣布:“老子来了。”

141de325955e43b6849f8c4ddb2fe277.jpeg

  但是英国人似乎是得意忘形了,完全忘记了,当时在黄埔港里还有其他的中国船只停泊,尤其是一艘小船跟“休斯女士号”并排停泊,就在一门礼炮的炮口前方。英国人一开炮,这艘小船被当场击中,船只立刻被炸得千疮百孔,三名中国船员被大炮轰成了重伤,生命垂危。就在事发的第二天,其中一名船员就伤重不治而死,而肇事的炮手就躲了起来,生怕遭到中方责罚。

  事发第二天,中国官方代表广东海关监督与十三行的贸易代表一起走访英国商馆,要求当时英方交出负责开炮的炮手,由中国官方负责审讯调查。然而这一合理的要求却遭到了英方和东印度公司的拒绝。他们认为自己的船员只是一时失误才造成了意外的悲剧,并没有主观故意要伤人,因此根本不接受中国官方的审讯。当时肇事炮手就藏在“休斯女士号”船上,但是东印度公司甚至不允许中国官员搜查船只。

  事发第三天,第二位重伤的中国船员也不幸去世,中国官方的代表们再次走访英国商馆,要求对方交出肇事者,然而东印度公司代表竟然要求中国官员在英国商馆审判肇事者,这让中国官员感到非常荒谬,当场予以拒绝。中国官方要求肇事者立即到巡抚衙门接受调查,否则将要求南海县令派出衙役登船,以武力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双方就这样僵持着,而此时,“休斯女士号”的大班乔治·史密斯被中方找到,带到了中国衙门,这件事成了整个事件的转折点。中国官方开始取得主动权,他们以史密斯为人质,不断要求英方交出肇事者。而英方此时却做了一件心狠手辣的事情,他们联合当时在中国的西方各国代表,一起抵制中国政府的决定,同时协调各国开始安排武装船只进入广东海面,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

  中国政府一方面积极准备布防,另一面也在外交上开始分化对手。广东巡抚孙士毅找来了除英国以外的西方各国代表开会,会面中,巡抚强调,三天内肇事炮手必须交给中方,中方保证此人将受到公正的审判。同时他还承诺,只要外国代表的战船离开黄埔港,对方和中国立刻恢复贸易。会面结束后,巡抚还为与会代表准备了两匹丝绸作为礼物。

52776c4386f0489ebf64e2df45d5cb9a.jpeg

  第二天,除英国以外,各国战船开始撤离,毕竟贸易要比武力要重要的多,英国代表遭到了空前的孤立。11月30日,中方威胁英方,除非对方两天内交出肇事者,否则中方将暂停对方的食物和饮水,无限期停止与对方的贸易,并将采取措施禁止任何英国船只离开广州。重压之下,英方被迫全面认输,向中方交出了肇事的炮手。

  最终,英方炮手被判处绞刑,乾隆皇帝亲自下令将其绞杀。近代中国与英国的第一次司法碰撞,以英方认输而结束,难得。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清政府就英国船轰死两名中国人罕见雄起严惩英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