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真实的来历 竟是用两条人命换来的

  清明节的现实含意,一是民间传统祭祀节日。二是气侯变化的节气,如“清明谷雨紧相联,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前后,种爪种豆”。三是踏青春游。作为祭祀节日,始于周朝春秋时的晋国,到唐朝已成为法定节日。

  清明节是两条人命换来。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亲生儿子奚齐将来继承王位,害死太子申生,太子之弟重耳逃亡国外,有一次饿晕倒了,随从臣子介子推割自已腿肉火烤给重耳吃。19年后重耳回国登上国王宝座,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他大封功臣,却忘了介子推,经别人提醒,立即派人去请几次,介子推不来,亲自去请,介子推已背起老母亲躲进绵山,派人去找也未找到。于是,采纳了一个馊主义:放火烧山逼出來。大火烧三天三夜,仍未见出来。原来介子推和母亲抱着一棵大柳树烧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堆,绵山改名为介山,把放火烧山的一天定为“寒食节”,此日全国禁烟火,吃冷食。二年春,晋文公率大臣们到介山祭奠介子堆,看见烧焦的柳树复活了,赐名“清明柳”,把这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就是传统清明节又名冷食节、扫墓祭奠及清明枊的由来。可以说清明节是介子推母子两条命换来的。

  “清明”二字,即现的清政廉明之意,取于介子推遗诗中向晋文公的谏言“勤政清明复清明”。

  清明节,是晋文公祭祀有功未封偿的亡臣介子推而产生的,当时並无祭祖含意。后來人们引伸、演释,选择、利用清明节祭祀自已的祖先,形成了清明祭祖的传统文化。“清明”,是现实清政廉明词语渊源,纪念清明节,不忘其现实重大政治意义。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清明节真实的来历 竟是用两条人命换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