黥面是什么意思?上官婉儿为什么会被武则天黥面?
由于上官婉儿那不同凡响的童年遭遇(罪臣家眷没入掖庭为奴),也多多少少使她的童年显得和同龄人极为不同,绝对不是那种“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隔壁班美女走过”的普通意义的童年,而是皇宫的周旋嬉戏,“邻家有女初长成”的风华绝代的她和武媚...
由于上官婉儿那不同凡响的童年遭遇(罪臣家眷没入掖庭为奴),也多多少少使她的童年显得和同龄人极为不同,绝对不是那种“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着隔壁班美女走过”的普通意义的童年,而是皇宫的周旋嬉戏,“邻家有女初长成”的风华绝代的她和武媚...
齐、楚、燕、赵、魏、韩、秦。这七个国家被称为战国七雄。最后六个国家都被秦国统一了。那么秦国为什么能够这么厉害,不光是当时的皇帝有一定的能力,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人才。当时在秦国就是只要你有才,不管你有没有背景,家里面是怎样,都会得到秦国的重用。秦国当时在那几个国家中是最会运用人才的一个国家,能够让有才能得人发挥他最大的能力。秦国惜才,爱才。
战国七雄地图
商鞅这个人我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我们高中学习历史的时候就会讲到商鞅这个人。商鞅曾经抱着远大的理想去投奔自己的老师,商鞅的老师当时是在为魏国效力,但是由于当时魏国的王不见商鞅,商鞅感到心寒,自己一身才能得不到用。然后商鞅就去了秦国。到了秦国以后,商鞅被秦王看着,让商鞅帮助自己管理秦国,还支持商鞅的很多想法,也很信任商鞅。很支持商鞅的变法。商鞅变法的成功对秦国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1:使秦国经济繁荣,军力强大:2:天下很多的人才齐聚秦国:。3.对外军事胜利,领土的扩张,国力逐渐增强。
商鞅
张仪,也是一个很有才能得人,他自己本来想在魏国发挥自己的作用,把这个作用发挥到极致。但是当时魏国很多小人在被后胡乱说他,所以他一直被打压,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张仪很生气,就来到了秦国。给秦王提出了统一六国的建议。秦国扫平六国,张仪提出了很多道理。当时的秦惠王对于只要是张仪提出来的问题,要是对秦国有利的,都会去遵循。
张仪
这两个人,原来本是其他国家的人,因为得不到重要来到了秦国。秦国的包容心很大,得到了秦国的重用,并且发挥了他们最大的作用,增强了本国的国力。
有不少文章认为曹操和司马懿同是篡权谋国,便将他们相提并论,甚至因为晋代魏就声称司马懿比曹操厉害。其实,但凡懂历史的都明白,他们并非同一类人。司马懿的才能、境界更是和曹操没法比。
一、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争天下。汉献帝面对这样的情况束手无策,更无力号令天下。就在此时,曹操在沙场奋战,最终换来中原一统。曹操就是坐上皇位也理所应当,但他没有,由此可见,其境界是何等的高。后来曹丕代汉建魏,有何不妥?
再看看司马懿。他们政变的时候时魏并未分崩离析,他们养私兵政变成功后大肆诛杀政敌,并从此在朝堂上司马家独大,这不是篡逆,何为篡逆?
二、曹操对汉献帝仁至义尽,始终没有废黜、杀害汉献帝的想法。为了改善关系,还让2个女儿入宫。不排除他是想让外孙将来继位当皇上,但这也说明曹操并没有弑君代立的念头。曹丕称帝之后对汉献帝还是很好的。
再看看司马懿父子,在他们的周详计划下,皇帝彻底变成了傀儡。司马昭甚至直接让人对魏帝曹髦下手。
三、三国时期的名士是非常有地位的,很多时候社会言论都会被他们左右,因此不少名士都比较傲气。曹操是一个非常爱才之人,广纳天下名士。只有实在没办法、不得不除的时候才下狠心除去,也不会殃及无辜。陈琳曾把曹操祖宗都给骂了,而曹操却“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非常宽宏。
再看看司马懿父子,在他们眼里,似乎不管你是不是名士,只要和自己对着干就干掉。就是有一点异议的都不允许存在。
四、曹操也有很多政敌,这是不可避免的。曹操甚至多次被政敌逼到绝境,但当曹操胜出,他并没有大肆诛杀政敌,就算不得不杀,也不会让其绝后。一个多次把自己逼入绝境的人现在任你宰割,相信你肯定忍不住想夷灭其三族,更别说曹操了,但其过人之处就是他能够忍住。
再看看司马懿父子,那架势夷三族都是少的了。政变成功后,大肆诛杀,就连孩子都不放过。有人前去求情,司马懿却称:“若不除,则后患无穷。”
通过以上的分析,你还觉得曹操、司马懿是同一类人吗?你或许会拿《军师联盟》说事 ,但那毕竟是电视剧,不是历史,里面很多情节都是“为了艺术”。
玄武门五功臣,说的是帮李世民干掉兄弟,从老爸座下抢走龙椅,事后受到重奖重用,推作一等功臣的五个哥们。分别是,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和长孙无忌。
当时立功表彰会上,还曾出现过一段插曲。授封五人之后,李世民谦虚地问:“朕叙公等勋效,量定封邑,恐不能尽当,各许自言。”我是估摸着按照你们五人的功劳封赏的,不一定合适,你们有什么想法尽管讲。五人无一吱声,太宗的堂叔淮安王李神通却站了出来,发牢骚道,义旗在太原举起时,我是头一个响应,那时节他们五个还在哪里?!如今一个个都由小小文书功居第一,不服!李世民见状,也不客气,当众历数李神通一路打仗败绩,质问他论功行赏岂可照顾亲戚关系?!李神通哑口无言,满朝文武亦皆暗自佩服太宗赏罚之“不私其亲”。
我们先说房玄龄。 房是山东临淄人,自幼聪明,博览经史,擅做文章。当年在渭北,尚无尺寸之功的山东小伙,让秦王世民“一见便如旧识”。
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房玄龄作为首谋之人,与其他四人功第一的同时,晋封邢国公。太宗给他的评语是:“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
贞观三年(629),改封魏国公。兼任文化宣传部长。来年代替长孙无忌任左相。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虔恭夙夜,尽心竭节,不欲一物失所。”
贞观十一年(637),改封梁国公。
房玄龄有一个独特的品质,那就是异乎寻常地谦卑低调。作为天子亲命的太子少师,皇太子依例要向他行叩拜礼,仪式都准备好了,他却“深自卑损,不敢修谒”,自谦到不敢接受太子的正常谒见,偷偷跑回家。太宗带兵征辽,留他守京,有个人急报称有大事,房召之询问,那人说,我要控告你。房听后不作一声,立马安排车马送那人前去追皇帝的车驾。太宗看罢奏章,命人一刀砍下那人脑袋完事。回头反责备房玄龄:“公何不自信!”房相你怎么不自信到这个程度!
房先后任相十五载,女儿嫁太宗异母弟韩王李元嘉为妃,儿子娶太宗女高阳公主为妻,绝对的豪门显贵。然而他常怀“履冰临渊”之心,“频表辞位”,多次上表求辞相位,真心实意表示自己之不恋栈不贪权不谋私。
纵然如此小心,仍不免出岔子。贞观末年,房玄龄疏忽犯下一点小过错,即被皇帝责谴回家。亏了褚遂良在太宗面前大胆建言,讲出公道话:“为臣之勤,玄龄为最”。太宗醒悟,收回成命将房玄龄召回。而房竟“避位不出”,躲着不上衙门,直到多日之后皇帝巡幸芙蓉园,顺便来到他家,“因载玄龄还宫”。
房玄龄晚年多病,太宗特许他可以在家卧床办公;见他日渐消瘦,皇帝又允其坐担舆进殿。真正到了病入膏肓,太宗派御医为他诊治,安排送去御膳,每日有人向天子通报病情;后来为了探视方便,皇帝让人凿开了禁苑的墙壁。弥留之际,皇太子探视,皇帝亲临话别,紧握着房的手,一对君臣老泪纵横、悲不自胜。
房玄龄寿终正寝,享年七十岁。
再说杜如晦。 杜是京师长安人。少年聪明颖悟,好谈文史。英俊豪爽,自命风流,胸怀大志,遇事果断。
李世民事业上升期,房玄龄向其力荐杜如晦,称杜“聪明识达,王佐才也。”
皇帝给他的评语是:“建平文雅,休有烈光。怀忠履义,身立名扬。”杜如晦曾封建平县男,此称他有文才,功绩卓著;忠心耿耿履行大义,成就了事业名扬四海。
玄武门事变成功后,杜如晦与房玄龄同享一等功臣,提拔做国防部长,封蔡国公。
贞观二年(628),代理人事组织部长。
贞观三年(629),杜患病,请辞,太宗应允,保留其级别待遇。
杜如晦患病期间,太宗不断派太监们去杜家探望,要求不惜一切代价诊治。皇帝如此重视,各部门谁敢马虎!当时各路名医、各种好药,正史里记载是“相望于道”,摩肩接踵排着队往杜家赶。
贞观四年(630),病情加重而回天无力。太宗派太子承乾上门慰问,随后“亲幸其宅”,“抚之流涕,赐物千段”。为了让杜如晦活着看到儿子显达,太宗破格给其子杜构升官。
杜如晦属于英年早逝,死时四十六岁。“太宗哭之甚恸。”废朝三日,追赠司空,改封莱国公。
太宗专门让著作郎虞世南为杜撰写碑文,时常怀念此公。
有一天太宗吃到一种味道鲜美的瓜,想起了杜如晦,吃到一半让人将瓜摆放到杜的灵位前祭奠。后来赏房玄龄黄银带,又想起杜如晦,让房携带黄金带送往杜的墓前。后来又有一次,太宗夜里梦见杜如晦像活着时一样,天亮讲给房玄龄听,语带哽咽。随后安排人传御膳到杜的灵位前表达哀思。
杜如晦去世一周年,太宗派人到他府上慰问其妻子儿女,他的封地官府及僚属保留完整原封不动。《旧唐书》讲:像杜如晦这样,“终始恩遇,未之有焉。”自始至终受到皇帝恩遇的人,从没见过。
接着说尉迟恭。 尉迟恭就是人们更习惯叫的尉迟敬德,如今民间张贴的门神之一。山西朔州人,中途投奔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第一杀手。
贞观元年(627),拜右武侯大将军,赐吴国公。
贞观十一年(637),改封鄂国公。
贞观十三年(639),任鄜县都督。
尉迟恭是个典型武夫,耿直自负不藏不掖。
这天在庆善宫陪皇帝宴饮,发现有人位次居他上首,立马不干了,直接质问人家你有啥资格坐在我前头?!正巧坐在他下首的是太宗的堂弟任城王李道宗,见他为这点小事与人计较,劝解了几句。这更勾起了他的火,抬手一拳砸向李道宗眼睛,差点打瞎。太宗不高兴了,喝令撤席,当着众臣给尉迟敬德撂下狠话:朕读汉史,每看到汉高祖的功臣得以保全性命的极少,当时还很是怪罪刘邦;等到我居大位,便常想着吸取汉帝的教训,设法保全功臣,使之子孙连绵不绝。可现实令朕失望,像你这样的功臣常自恃有功而无法无天。所以我现在才明白韩信、彭越等被杀,“非汉祖之愆”,其实并非高祖刘邦的过失;国家大事,非赏即罚,过分的恩宠不可能经常施行。你呀,要“勉自修饬”,留心提高自己的涵养,别到时候后悔!
有一回太宗问尉迟恭:有人说你想谋反,有没这回事?尉迟恭满脸不高兴地回敬天子:是的,臣确实想谋反!我跟随陛下您东杀西讨、南征北战,如今身上伤痕累累;天下已经安定,陛下这是开始对我有戒心了吧!?边说边脱下衣服,给皇帝展示他身上的伤疤。太宗一时不知如何回他话,佯装理解,流泪对他说:你快穿上衣服,朕一点不会怀疑你的忠诚,要不我能如此直接当面问你吗?暂时哄住了这个倔人。
尉迟恭最致命的是他好挑同僚的毛病,尤其是与他同为玄武门之变五功臣的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的毛病。每当发现这几人的差错,他便如获至宝,非要在朝堂上嚷嚷。因此他和太宗手里的几任宰相都处得不好。
原本是功臣,由于自身个性的问题,最终弄得姥姥不疼舅舅不爱,棱角渐渐被磨平。晚年他沉迷神仙方术,信奉黄老,飞炼金石丹药,吃云母粉。挖池沼筑楼台,寄情山水;穿绫罗着绸缎,享受人生。奏清商乐以怡情,不与人交往。十六年间过着自得其乐不问世事的闲散日子。如此,得以安然无恙地活到了高宗李治朝。七十四岁,寿终正寝。
第四说侯君集。 侯是陕西旬邑人。早年顽劣,生性做作,喜欢自吹。举个例子,他的弓箭一直玩得不怎么样,但却老在人前以武勇自居。
玄武门事变,侯扮演一个特殊的角色,参与谋划,但主要是卧底高祖李渊身边,监视通报其动向。事成后,世民登基,授侯左卫将军,封潞国公。
贞观四年(630),任国防部长。贞观十一年(637)改封陈国公。贞观十二年(638)拜人事组织部长。
侯君集出身行伍,文化粗浅,等到被天子重用做了高官,才开始读书补课。此一时期他替太宗皇帝讨吐谷浑、灭高昌,再立新功。
特别是讨高昌王,完胜,却因战后贪财物珍宝而下狱。“君集自以有功于西域,而以贪冒被囚,志殊怏怏。”心里很郁闷,不痛快。
贞观十七年(643),约太子詹事张亮造反,张亮提前密告太宗,太宗因恐一时无法对证而未予追究,表面上对侯和从前一样。侯全然不知,仍旧牢骚满腹。还是在这一年,他又帮着太子李承乾“阴图不轨”。弄得自己常常夜不能寐,半夜惊醒坐起,唉声叹气许久。他夫人举得奇怪,问他,你是国家高官,为啥这样不安?若有过错,辜负了国家,不妨赶紧去主动请罪,或可保住脑袋。侯不听。
等到太子承乾逼宫事件败露,遭太宗幽禁废作庶人,侯君集受牵连被捕。太宗亲自审问。太宗对侯讲“我不欲令刀笔吏辱公,故自鞫验耳。”我不希望看到那些文官羞辱你,所以来亲自审问。侯君集羞臊得无言以对。
在处决这位功臣上,太宗耍了个花招。他装作无奈地请求百官,说“往者家国未安,君集实展其力,不忍置之于法。”君集为大唐创建建立殊勋,我实在不想依法处置他。“我将乞其性命,公卿其许我乎?”我向各位请求饶他一命,你们能答应我吗?群臣早已了解陛下的真正心思,陪着皇帝戏演得逼真,争相进言说,侯君集罪不容恕,死有余辜,“请诛之以明大法”。太宗转头含泪对侯君集说:朕就此与你永诀了,“而今而后,但见公遗像耳!”想你的时候,朕只能看看墙上你的遗像了。腰斩,抄没其家。
最后说长孙无忌。 河南洛阳人,太宗李世民的发小、舅子哥。
事变成功,长孙无忌任人事组织部长,封齐国公。因为他是创业元勋,又兼皇亲国戚,太宗对他的礼遇格外优厚,允许他可以自由出入天子卧房。
很快做了宰相。但长孙无忌与贵为太宗皇后的妹妹长孙氏,深知物极必反,所以对皇帝的恩赐一再推让。尤其是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之职位,长孙无忌说啥不干,太宗最终只好答应保留待遇,名头和职责由房玄龄和杜如晦分担。
贞观七年(633)太宗册拜长孙无忌为司空,一对君臣又上演了一出谦让屈就的肉麻戏。
贞观十六年(642)拜司徒。
贞观十九年(645)随太宗征高句丽。
贞观二十年太宗驾崩,长孙无忌接受遗命,与褚遂良辅政。高宗李治继位,长孙无忌拜太尉,替外甥掌兵。
原本甥舅相处不错,因一个女人而出现了嫌隙,这个女人就是武则天。李治要立武则天为皇后,希望借助舅舅的威望帮着做做群臣的思想工作。无忌也许是有些老糊涂,也许是倚老卖老,不仅自己反对,群臣那儿的工作更坚决拒绝去做。武则天的母亲为女儿的事跑到他府上求情,文宣部长许敬宗找他关说,统统吃了闭门羹。
从此天子外甥对舅舅不悦,严重的是武则天咬牙切齿记住了这个迂腐的老家伙。
高宗显庆四年(659),武则天开始报复。有人密奏高宗李治,指长孙无忌与人勾结谋反。案子交由许敬宗审理,一桩莫须有的罪名安在了元舅的头上。李治挤出几滴眼泪,当即下诏削去舅舅所有官职封邑,流放黔州。
武则天要斩草除根,派人跟到黔州,继续折腾老人,最终逼这位为大唐劳苦功高奉献一生的国舅,自己拿根绳子上了吊。抄没其家产,亲属旁支全部流放岭南为奴。
玄武门事变五位头等功臣,同事一主,分享荣华,命运结局却又各不相同。有的小心翼翼得以善终,有的英年早逝而全身留名,有的被磨平棱角而甘做闲云野鹤,有的居功自傲起异心而当街遭斩,有的尽心愚忠仍难逃被后来的当权者铲除的悲惨下场。个个当时讲义气、有血性,后来人人怀心思、睡不安。人生荣耀富贵之路,他们五个人可说是做了形象又比较全面地示范,看破了,功名也就那么回事。
“长这样的话,怎么玛丽苏都不过分。”
没想到呀,开年第一快乐源泉,又被关晓彤无缝承包。
▲别低头,缝纫机会掉!
这次还加上了于正,我们久不吓人、心超痒的于妈,可谓雷神x2。
芒果台新剧《凤囚凰》,改编自同名穿越小说,曾培养了大批书粉坚定捍卫它绝不是玛丽苏,男主角更有着“一见容止误终身”的传说。
结果一拍成剧,傻了吧,你对着晓彤这张闪耀着玛丽苏极光的脸,能说这不玛丽苏?
她饰演的山阴公主刘楚玉,甫一出场,走位之风骚迷醉,于朝堂上惊煞众人
而这位公主,在历史上真有其人,且确以大养男宠、荒淫纵欲闻名,她甚至和自己的亲弟弟刘子业玩起乱伦。
可惜如此带感的设定,只能拿来作噱头。
于是书里靠穿越,电视剧里利用杀手朱雀的调包之计,十分顺其自然地给主角换了个不至于毁观众三观的性格。
▲公主os:我这么美的一张脸,竟然不是举世无双?
不然身为公主男宠之一的主角容止,又该如何上演“她得到的只是我的身体,而你却抢走了我的心”……
哦不,是“此情应是长相守,你若无心我便休”的感人戏码呢?
▲宋威龙的容止也让书粉狂呼“一见容止误……是个误会”
现下两位还处于斗智斗勇的调情阶段,机智的小容止最先看穿了公主的异常,机智的小杀手却凭借更为过人的计谋,化险为夷。
没毛病,就是他俩的脸都显不出那种聪明灵透劲,不管书粉满意与否,小编反正是接受无能。
这剧,我以身试毒地追了几集,看点也就山阴公主的“惊鸿一瞥”,其他都是于正的老套路,不必尽诉。
今天,我们不如来聊聊更有(可)趣(怕)的。
市面上的玛丽苏剧长久不绝,泛滥成灾,小编发现这些玛丽苏女主——
要么是在玄幻剧中,做四海八荒第一奇女子,要么是在历史剧(?)里,化身倾国倾城大美人。
前者笑笑也就算了,后者简直不能忍,什么父子不和、兄弟反目、各国开战……到最后都是为了争夺我们可爱的女主角!
更别提洗白抹黑,篡改史实如同家常便饭,好好好,今天我就带你们来看看被这群玛丽苏们玩坏了的历史。
上古时期:
■黄帝的女儿,蚩尤女神——木青寞
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玛丽苏的时光机去不到的地方。
小编原本以为,宋茜和黄晓明那部《上古情歌》是玄幻剧,看剧照也没差啊。
却被告知男女主原型,一个是神农族的战神蚩尤,一个是轩辕族的王姬。
▲上古时期的人穿这样?
这剧的通稿还煞有介事地写着“不存在歪曲、抹黑黄帝、炎帝等华夏儿女先辈的桥段和情节”。
再一看,改编自小说《曾许诺》,作者桐华,我就懂了。
分明是一个“黄帝女儿婚内出轨蚩尤”的故事,改名字换IP(倒贴《山海经》),还不是换汤没换药。
剧里黄帝更是成了忘恩负义、欺压民众、分裂民族的暴君小人,连他大战蚩尤的正确性都抹去了。
不抵制,简直不是炎黄子孙。
夏商周:
■封神传奇由她而来,一手导致商朝覆灭的妖妃——妲己
这一时期的最大玛丽苏,非我们妲己娘娘莫属。
谁不想演早期白莲花,后来狐媚相的祸国妖孽呢?
反正范冰冰肯定觉得,这人设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电视剧《封神榜之凤鸣岐山》,电影《封神传奇》,先后美滋滋地上阵,堪称“妲己专业户”。
▲过分了啊,姜太公你也要撩
她的“复制人”张馨予紧跟而上,非要比比谁更妖媚。
最让我不解的是当年画风突变的林心如,也在另一部《封神榜之武王伐纣》里尬演起妲己。
不过紫薇啊,你演的到底是狐狸精还是玉兔精▼
如果说其他妲己兴风作浪,还有原著的故事打底。
到这剧,荒淫无度的商纣王和林妲己变为真爱,那绝对是玛丽苏化的典范。
小编不禁怀念,小时候看的温碧霞版,人家好歹还有“牝鸡司晨”的超前觉悟呢。
■史上第一任太后——芈八子(宣太后)
再往下拍霸星转世的芈月,历史原型是主掌秦政、称霸六国的铁腕太后。
结果《芈月传》沦为“一个女人和五个男人的故事”,当时被吐槽得太多了。
按照惯例,给大家表演一个邓超式悲伤到呕吐吧。
无辜早产好多年只为给芈月当老师的屈原,到了《思美人》里,还要被逼着谈恋爱。
■疑似“山鬼”原型,屈原真爱——莫愁女
女奴莫愁女,在玛丽苏大神的关照下,除了拥有毋庸置疑的美貌外,还擅于音律,更是女巫的传人。
▲这真的不是在拍广告
屈原视她为红颜知己,《楚辞》里的一首《山鬼》那不成了写给她的情歌???
呵呵,那小编干脆直说了吧,你们男神李白的诗都是为我而作。
请问怕了吗?
▲对!马可你没看错,又是张馨予!
话又说回来,屈原不是暗恋楚怀王吗?
已无法吐露真相的屈原大夫哭唧唧:我以死换你们三天长假,还不够吗?!
秦朝:
作为千古一帝,秦始皇是何等威风神气。
再想想他嬴政对全天下残暴专制,唯独对你一人温柔体贴,简直玛丽苏上了天。
可大家也不能这样欺负他啊。
■秦始皇挚爱之一 ——玉漱公主(丽妃娘娘)
什么戴绿帽子,已经算小事了。毕竟在古代,和穿越而来的现代人谈恋爱,被视为一种时髦,情有可原(《神话》)▼
■秦始皇挚爱之一,荆轲师妹——公孙丽(丽姬)
换个剧组,嬴政竟然又当起了荆轲的“接盘侠”,对憎恨自己的女人说“愿意和你分享我的天下”(《秦时丽人明月心》)▼
■秦始皇挚爱之一,中国最早的女企业家——巴寡妇清
终于她来了,谁也抵抗不了她的诱惑。哪怕她是个寡妇,哪怕她一点都不爱自己,也克制不住想要强上的冲动(待播的《赢天下》)▼
小编终于明白为什么历史上秦始皇没有立皇后了,敢情是为这群玛丽苏少女们留着位呢。
“不喜女色”秦始皇怒到掀桌:来人啊,朕的上万兵马俑何在!
西楚:
此处,不用多,一部管够。
《王的女人》,你猜是谁?
■霸王“别”姬只爱她,刘邦原配——吕乐(吕后)
吕雉爱上项羽,虞姬成了小三,吃瓜群众刘邦有句话要说。
剧里,腹黑虞姬不得不婊,阴毒狠辣的吕后反倒成了小白兔,我只想问一句明道演的霸王:这黑乌鸦装,真的令你迷醉了吗?
吕乐“妓院一日游”的造型太经典,必须再上个全身照▼
以上的雷人脑洞和有毒造型,来自于正。
要知道他为我们的玛丽苏历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接下来,还将有大量他的作品出没。
汉朝:
看,曾火极一时的《美人心计》,也是于妈剧。
它正式开启了林心如的玛丽苏大女主之路。
■汉文帝的皇后,汉武帝的祖母——窦漪房(窦太后)
窦漪房在成为窦太后之前,是多么伪善坑人的存在,聂慎儿是反派不亏,死掉的雪鸢(大幂幂最招人怜惜的角色)又做错了啥?
嗯,为了自保,为了爱情,反正你最美最有理。
▲玛丽苏必学舞姿
■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青的姐姐——卫子夫
而王珞丹的《卫子夫》,剧情介绍是这么说的:
“一个平民歌女,没有娇媚艳态,没有显赫家世,却凭着睿智兰心和建立‘和谐后宫’的决心,使雄才伟略的汉武帝与她厮身相伴四十八年。 ”
终于来了位不吹颜,走贤后路线的。
看情形,也是吹不动了,况且灰姑娘越“灰”,玛丽苏越不科学。
对比之下,《大汉天子》里的卫子夫和张檬版,真可以直接喊“仙女”了。
还有《风中奇缘》,又名《大造谣》,桐华棒棒另一部抹黑历史名人的玛丽苏力作,不说了,其心可诛。
■霍去病和匈奴女生下的女儿——霍云歌
故事接《大造谣》,桐华+于妈双毒剧,也是AB的电视首秀——《云中歌》,演了个像她一样清纯可爱的民间美人儿。
云歌傻傻分不清楚刘弗陵和刘病已(两人可差着辈呢),反正挑挑选选都是皇帝。
继而入宫,伤了刘病已的真爱原配许平君的心,气疯本就悲剧的霍成君。
▲演于妈剧,可保证磨皮美颜效果
继续,震惊!光武帝刘秀老婆阴丽华,竟然是窦太后“转世”,难怪厉害到能和他一起开东汉之国。
出使西域的班超,留下“情种”班淑,为了寻找父亲,她设法入宫,没想到竟然当上“女傅”,成为古代难得的女权主义普及者。
你们啊……爱谁谁吧。
三国: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
情不自禁,就唱出来了。
三国美人不少,大小乔、甄宓、貂蝉......不过大家都挺忙的,顾不上和玛丽苏谈恋爱。
硬要说一个,那就本是袁绍儿媳妇,后被曹操一家子看上的甄宓吧。
印象最深的,必然为TVB版《洛神》,由于蔡少芬女士颜值和气质都没得挑,不喜欢她,才觉得奇怪。
顺提去年《大军师司马懿》里的甄宓,我也喜欢,颜值过硬,气质出尘。
像《洛神》这样的好剧,连玛丽苏情节都处理得好,里面曹操对甄宓的觊觎,完全不会让人觉得猥琐下流,简直珍贵!
但凡换一个,拉倒吧,搞得我都要心疼大陆《新洛神》里演曹植的杨洋了。
▲动不动就要唱上一段
随便给各位介绍一下,“从今往后,只此一位”的貂蝉与野性猛男……吕布▼
▲陈凯歌拍的《吕布与貂蝉》,文艺青年黄磊又前卫了哈哈哈
以及赵云不知道哪处来的女朋友,夏侯轻衣小姐姐,爱让他们和马儿打败所有不可能▼
没有什么玛丽苏可挂的了,赶快进入下一个朝代吧。
魏晋南北朝:
世道更乱了,偏偏可以用几部玛丽苏剧,把这段历史给串起来。
《孤芳不自赏》里,是楚北捷和白聘婷联手,平定天下,统一四国,守护东晋安宁。
随后覆灭,是山阴公主刘楚玉的老祖宗取而代之,《凤囚凰》来到南北朝时期编故事。
楚玉的恋人容止,是另一边北魏冯太后的哥哥,而冯太后正是《锦绣未央》里,一路靠宅斗当上拓跋浚皇后的李未央。
接着,北魏被分割为西魏和东魏,分别由宇文家和高家掌权,没多久,又变成了北周和北齐。
《楚乔传》里,楚乔为宇文玥的西魏出过力;《陆贞传奇》里,陆贞为北齐的高湛献过计。
▲反正江山都要分一半给赵丽颖
另外,高湛有个美貌异常的侄儿高长恭,被称为“兰陵王”。
他和北周的宇文邕,好死不死地总喜欢上同一个女人,先是“天女”杨雪舞,后是“天罗地缔造者端木氏一脉的唯一后人”元清锁。
到底谁才是兰陵王妃,谁来背下最终北周灭了北齐的这口大锅?
如果被绕晕了,麻烦对着这张图,再把上面的文字看一遍▼
广电总局不许玩穿越、架空,所以很多剧就把背景硬塞在了魏晋南北朝。
结果也蛮迷的,必然会存在歪曲历史的现象,比如说北齐是著名的禽兽王朝,高家除了兰陵王是一股清流,其他人不是变态就是疯子。
包括高湛,千万别被陈晓那张脸给蒙蔽了,陆贞原型是高湛儿子的奶妈,其把持朝政、陷害忠良的所作所为,也在剧中被无限洗白。
写到这,已经有很多内容了,重头戏的隋唐、明清还没上。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新王朝以后,有很多儿时的伙伴及邻居,纷纷前往京城求见他,寄希望于他念在儿时之情及乡土之情,能够给这些穷亲戚朋友安排职位或是赏赐些土地钱粮。
有一天,一儿时的玩伴从安徽老家赶到南京找他,朱元璋十分高兴,马上放下手中的事情,好吃吃喝的款待了他。在吃饭时,小伙伴向朱元璋介绍了家乡的近况,感叹世间的变化;说着说着,又谈到了小时候的一件小事。
当时朱元璋在给地主放牛,由于正值发育阶段,本来就饿得快,加上平时吃不饱,这时又没到饭点,于是他就把地主家的牛给杀了,分给大家一起吃了。吃完之后又把皮丢在两山之间的悬崖中,以图欺骗地主说是牛自己卡到悬崖了。然而地主根本不信,准备暴打朱元璋,最后还是这位小伙伴帮忙求情,才免于重处。
小伙伴还在不停的说,但朱元璋却面无表情,一脸愤怒,突然就下令把此人拉出去砍了。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老乡来找他,朱元璋同样是深情款待;这个发小也许是总结了前面一个的失败经验,见到朱元璋时,极力的称赞朱元璋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说朱元璋的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等各种恭维的话,说得朱元璋是满脸的笑容。博得帝王的欢心,好处自然少不了,这个发小不仅没有被杀头,反而是加官进爵,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从此辉煌腾达。
袁崇焕在明朝已经被盖棺论定,他的罪名也是经过八个月的审判,最后才被处死,并没有冤枉他。到了清朝,乾隆皇帝一句“平反”,一帮子文人、史官们就忙活起来,为袁崇焕的死辩解,把其封为民族英雄,这才出现了争论。
崇祯皇帝启用袁崇焕为辽东统帅,因为他之前在宁远的时候,两次击败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后金军队,所以皇帝很信任他。他在大殿上提出‘五年复辽’的目标,私下里却对大臣说他这只是安慰安慰皇帝,等到他到了辽东,第一步就杀了毛文龙。
天启皇帝、崇祯皇帝都是非常信任毛文龙的,还给了他尚方宝剑,说明毛文龙的战略地位是很重要的,后金占领的辽东地区,只有毛文龙一人深入敌后,建立了根据地,说明了他是有本事的。努尔哈赤、皇太极多次试图消灭毛文龙,都没有成功。毛文龙部队的军饷除了朝廷的供应,他也靠做贸易解决。宁远的粮饷全部靠朝廷,不给就发生兵变,总兵朱梅被捆绑,巡抚毕自肃被逼自杀。
计六奇《明季北略》:“崇焕捏十二罪,矫制杀文龙,与秦桧以十二金牌矫诏杀武穆古今一辙。”
毛文龙死后,皇太极立刻突破长城,杀到北京城下,袁崇焕作为辽东统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袁崇焕在蓟州的时候,崇祯皇帝把勤王总指挥的权利给了他,他也保证绝对不会让后金越过蓟州,但是他做不到,军事情报做得非常糟糕,皇太极的军队竟越过袁崇焕的防区,他一点也不知道,真是“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袁崇焕的性格是很暴躁的,跟大臣和将领的关系也很紧张,像满桂在宁远就待不下去,只好来到山西大同。赵率教带领的援军,三屯营总兵朱国彦不让他进,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张岱《石匮书后集》:“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
崇祯皇帝让袁崇焕任辽东统帅,是希望他收复辽东,最起码的底线是维持现状,不能让局势恶化,结果他杀了毛文龙,清军失去了后顾之忧,多次入关,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多少老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袁崇焕的死,和老百姓的死,谁更值得同情?
袁崇焕根本不是皇太极的对手,他的军事思想比较单一,凭坚城,用大炮是不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比起袁崇焕,中国历史上的名将众多,秦朝的蒙恬,赵国的李牧,汉朝的李广、卫青、霍去病,南宋的岳飞、刘琦,明朝的李成梁、李如松、戚继光,这样的人才值得我们崇拜,“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