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被高估的两位皇帝,联手毁掉古代中国,却被奉为明君

  在封建时代的古代中国,皇帝的水平无疑是极大地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水平。越是强大的和平年代,这样的影响就越大。最典型的如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职业生涯前半段,李隆基是个圣君,国力也基本达到了唐朝的巅峰;生涯后半段,他的昏聩使得唐朝出现断崖式的下跌,反差之大令人咋舌。

blob.png

  中国古代不乏好皇帝,我们总是习惯用一个个盛世来标榜他们,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永宣盛世,甚至包括同治中兴。然而,盛世固然是盛世,但皇帝本身却并不一定像如今我们印象中的那样完美。甚至可以说,深入观察,有些所谓的“千古一帝”虽然开创了一段盛世,实际上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掘墓者。

  我们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中国古代“四大盛世”之一的创造者,清朝最优秀的皇帝之二的康熙和乾隆。

  乾隆的“光荣事迹”,想必喜欢历史的朋友多少会有点耳闻;那么,为什么康熙是怎么回事呢?毋庸置疑,康熙对清朝前中期的正面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放眼整个封建历史末端,甚至是整个中华民族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低迷,康熙难辞其咎。用一个字来概括康熙的过失,那就是“防”。

blob.png

  毫无疑问,如果单看个人能力,就算不做皇帝,康熙也能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他勤政克己,热爱学习,并不排斥新鲜事物,包括西方自然科学、数学、外语等知识,康熙均有所涉猎。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在数学方面有一定造诣,对科学的理解使他并不传统迷信,这对一个身在封建社会的统治者是难得的。

  然而,正是因为站在这个特殊的位置上,站在其民族的角度上考虑,他不得不做出一个矛盾、甚至是极端的选择:虽然康熙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汉文化,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推崇了汉文化,但对汉人却是处处压制的。康熙深知汉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担心这些外来知识被汉人掌握后,会被汉人利用从而撼动满清的统治根基。因此,显而易见的情况出现了:康熙时期出台的许多改革政策,其目的就是压抑汉人的活力。如重农抑商、严厉限制对外贸易,将西方文化抹黑为“奇技淫巧”并控制其传播等。这些共同导致了一个后果:康熙开创的康雍乾盛世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而中国却拒绝做出改变,这样的负面影响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的颓势。

blob.png

  如果说康熙算是“过在后世,功在当下”的话,那乾隆无疑是被吹嘘得太过分了。“劳模”皇帝雍正在位13年,励精图治,甚至将军机处迁至养心殿不过百步之外的距离,为的就是方便处理政史。雍正驾崩时,国家财政较其登基时增长了十倍,国家稳定富强,政治清明。而就是这样一手好牌,却让乾隆糟蹋了个稀烂。

  因为雍正的非正常死亡,乾隆心理阴影巨大。因此,上任第一件事便是疯狂地为自己洗白,主要的手段就是残酷的文字狱。清朝文字狱之严酷已经不是新鲜事了,然而乾隆一朝却是一个恐怖的顶峰。据统计,乾隆时期发生的文字狱,是顺治、康熙、雍正时期之和的3倍还多。

  另外,乾隆好大喜功,特别喜欢排场。隋炀帝修建大运河,乾隆用来三下江南,借口体察民情,实际上却是享乐。乾隆主持编篡的《四库全书》名义上是所谓的“华夏经典”,实际上却是他的功劳簿。《四库全书》中有对前朝历史的大量篡改,甚至为了编这部书,整个古代文化体系和历史都受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除此之外,乾隆贪图享乐,颐和园、圆明园、静宜园、静明园、木兰围场与佛香阁等,都是他统治时期的产物。乾隆驾崩时,超纲混乱,贪污腐败横行,国库亏空,满汉矛盾激化,一切都在盛世末端的光辉下暗潮汹涌。

blob.png

  我们很容易看出,康熙开创了一个大时代,却又扼杀了另一个大时代;乾隆明明葬送了一个强大的王朝,却因为擅长粉饰自己,也搭上了“康雍乾盛世”的末班车,成了如今大多数人印象里的明君。相比之下,康熙出于其对本族的考虑,尚且有情可原,乾隆的所作所为就太过荒谬了。不过,这两位对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用“明君”来定义,实在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清朝最被高估的两位皇帝,联手毁掉古代中国,却被奉为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