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说起来也算是个学霸,清朝对皇子的教育一直都是很看重的。乾隆一直是佼佼者,所以才会被选为皇位的继承人。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吟诗作对,生平写了四万多首诗,比《全唐诗》总数都多。但是干什么事都是要靠一点天赋的,有些人很努力了,但就是缺那么一点点天赋。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看,乾隆在写诗这件事上堪称劳模,一个一国之君,平日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忙里偷闲出来写诗,那是得有多无聊。但是乾隆做到了,但是结果是,他的诗也只有数量多这么一个特点,不但没有一首流传下来,就连一两句也没有流传下来。这就有点尴尬了,幸亏乾隆皇帝不是靠写作养家糊口。
金庸就曾特别鄙视乾隆的作品,说他的诗对里面的风景名胜都是一种侮辱。此言虽有些重了,但不难看出,乾隆的诗确实很一般。乾隆写过比较好的诗,《咏花》:一朵两朵三四朵,五朵六朵七八朵,九朵十朵十一朵,飞入草丛都不见。就这个水平,还算比较好的,最后一句神来之笔是拍马屁的大臣补上的。
而乾隆的《咏城墙》则颇有民国诗人张宗昌的风范:远看城墙齿锯锯,,近看城墙锯锯齿。若把城墙倒过来,上边不锯下面锯。乾隆的四万多首诗,写的最好的一首就是下面这个水平,《五律·萨尔浒》: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征战,留得艰难缔造踪。但是这首诗涉嫌抄袭。从这个水平来看,乾隆诗集难以流传是有原因的。
而古代的统治者,喜欢写诗的有很多,虽然都是业余爱好,没有乾隆那么高调,却至少能流传下来。比如曹操,三国各主中最有才的非他莫属。他的诗,像“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成了流传至今的名句。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是成为荡气回肠,抒发抱负的代表作品。
草根出身的刘邦,从小没受过高等教育,也是写出了“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这样霸气的《大风歌》也是流传至今,一句足以秒杀乾隆的四万首诗。
由此可以看出,写诗这件事,还是需要一定的人生阅历的,不知把乾隆放到刘邦和曹操那样兵荒马乱的年代,他能活过几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