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三国中常胜的第一谋士?
在三国中,有一位被史学家陈寿誉为“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的谋士。他足智多谋,所谋之计必将一招制敌,堪用百发百中、出奇致胜来概誉。那么在正史三国又有谁能享受陈寿如此高的评价呢?是诸葛亮、司马懿还是另有高人,今天我就和您说说这三国中“第一谋士”贾诩的故事。
贾诩,一个听似略有些陌生的名字,实则却是在三国历史上一位相当了不起的谋臣。他之所以有堪称为三国中第一谋士的雅号,绝非浪得虚名,而是他确有“推波助澜”更改时局变化的本事。三国演义开篇中的致乱之源就因他而起。
《三国演义》的成书背景就是因三国中的内外之乱而开篇的。“内乱”自不必细说,无非是汉桓帝和汉灵帝信宠宦官、外戚所致,而“外乱”的成因可就真没有一语而过那么简单了。话说,当年董卓进京挟持献帝刘协,独揽超纲,致诸侯割据称霸一方,由此讨伐董卓之战迭起。在一次次诛杀其失败后,终因王允巧设“美人计”得手而终。为根除后患,董卓的党羽被一一斩杀。眼看大祸临头,董卓生前得力干将李榷、张汜及张济等人好似热锅上的蚂蚁,躁动不安。最终,哥仨儿一合计,保命要紧,干脆跑吧!而就在他们准备四散潜逃的时候,一谋士挺身献计,与其做丧家之犬,落荒奔逃,还不如孤注一掷,奋起反击。按他的想法是,集结沿路败兵合西凉旧部攻向长安。若大举,则天下易旗,重新规制,若兵败,四散奔逃也不迟。否则,若遣散兵士,如遇朝廷小部兵卒,易被成擒。李榷闻听此言,决定殊死一搏,他集结西凉众兵二十余万, 兵变长安,天下从此大乱。而出此计者,就正是谋臣贾诩!
在《三国志》中记述的贾诩,自幼天资聪颖,禀赋异常。幼年的他,一次曾路遇盗匪,目睹同行数人皆被射杀的惊恐场面,他仍能泰然镇定处之。他对盗匪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就是威震边陲的大将军段颎的外甥,如果你们杀了我,你们无疑就是在自讨苦吃,如果你们放了我,由我向舅舅段颎保举,你们做封疆大吏前途有望。就这样,盗匪不仅为贾诩亲自松绑,而且还设宴款待以示压惊谢罪。一场危机就在幼年贾诩平淡的话语中化解了,不得不使人钦佩万分。后来他入张绣麾下,凭借他非凡的智慧,险些使一代奸雄曹操丧命,但就这样,曹操还是诚心地收降了贾诩,而事实也证明,正是由于贾诩用计离间了马超与韩遂,才最终促成了曹操对大西北的统一,这就是贾诩的过人之处。
周瑜有荆襄之失,司马懿有上方谷之失,连多智近妖的诸葛亮也有街亭之失,唯有贾诩算无遗策,千虑而无一失!他能在纷繁复杂的战局中,审时度势,投明主,献良策,足以说明他的睿智。所以,堪称为是三国中的第一谋士也是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