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女富豪,被秦始皇欺骗利用一生。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始皇帝秦王嬴政也不例外。可是,路人皆知秦始皇他一没立皇后,二没册封贵妃。这背后的伟大女人从何寻起?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史料记载,秦始皇一生厌恶女色,但却对一个女人‘宠爱’有加,只不...
都说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始皇帝秦王嬴政也不例外。可是,路人皆知秦始皇他一没立皇后,二没册封贵妃。这背后的伟大女人从何寻起?历史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史料记载,秦始皇一生厌恶女色,但却对一个女人‘宠爱’有加,只不...
秦灭六国,一统天下。秦王嬴政,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称始皇帝。收天下兵(金属)聚咸阳,铸为十二金人。置郡县,统一度量衡,修驰道,迁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秦帝国根基稳固,天下太平,始皇帝堪称千古一帝。然而,后世提到秦始皇,除了他一统天下的功劳外,还有伴随他的是暴政、暴君。从千古一帝到历史暴君,秦始皇的改变与一个人脱不了关系,这个人是修长城和坑儒血案的始作俑者。
始皇帝这个人叫卢生,秦朝著名方士,燕人,传说他平时四处求访神仙,得知秦始皇迷恋长生不死之术,笃信命数,就投奔咸阳去,得引荐,遂上书始皇帝:东海有仙山,藏有不死之方。始皇帝派卢生到海外寻找仙山,过了一段时间,卢生返回咸阳,因为此去无功而返,怕始皇帝怪罪于他,他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不知从哪弄了本书,宣称在海外寻得一本能预测未来的天书,献给始皇帝看后,有句写着“亡秦者胡也!”,秦始皇大惊,道:“碰巧,朕昨晚还梦见有胡人来砍杀朕,看来此事是真!”于是下令,大将蒙恬带领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又用三十万徭役修长城,以阻匈奴骑兵。就这样,秦修长城前后动用了近百万人口,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沉重的徭役加重了百姓负担,从此百姓民不聊生,怨声四起,秦朝统治走向暴政,却因卢生献给秦始皇的一本谶书。
秦始皇迷恋仙术愈烈,卢生便献言:陛下应该悄悄行事,以躲避恶鬼,恶鬼赶跑了,真人就会到来,希望陛下所居住的宫室不要让人知道,这样不死仙药就会炼成。始皇帝说:我太羡慕真人了 ,从此自称真人,不再称朕。于是下令,咸阳附近二百里内建宫观(用来炼丹的场所)二百七十多个,每个连在一起,里面都充满了帐篷、钟鼓、美人。谁敢泄露始皇帝行踪,都处死。
后来,卢生跟其他人(多为儒生)私下多次诋毁始皇帝,怕人揭发就私逃了。秦始皇知道了,极其愤怒,曰: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令御史将咸阳的儒生捉拿来训问,卢生有没有同党,一些儒生就把这事传开了,事越闹越大,咸阳城一时人心惶惶,始皇帝下令,把这些不听话的儒生们共计四百六十余人捉起来,全部坑杀,让天下学生莫敢言此事,就这样千古血案-始皇坑儒,因卢生造谣牵连而起。始皇长子扶苏谏言不成,反被贬至塞外,以致后来,始皇帝崩,胡亥继位,秦帝国风雨飘摇,顷刻间土崩瓦解。
不可否认,秦始皇迷恋长生不老之术,是暴政根本原因,恰巧的是,卢生真的影响了秦始皇个人行为,甚至给秦帝国带来致命一击。
劳民伤财修长城,捕风捉影坑儒生,这两桩事成了秦始皇残暴统治的罪证,始皇帝也受千古辱骂。
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皇帝都是靠祖宗留下的基业以及人脉关系一步步攀爬,最终达到权利的顶峰,但是也出了两位平民皇帝,他们从社会最底层开始,仅凭自己多年的努力,就称为开国之君。国史君今天要讲的就是其中的一位——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贱,但是“咸鱼翻身”做了皇帝,推翻元朝残暴统治之后自己却成了一个著名的暴君!在他死后,出现了“十三城门抬棺材”的奇观,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孝陵葬的是朱元璋吗?
南京钟山风景区内有一座中国规模最大的皇陵之一——明孝陵,按一般说法,明孝陵中葬的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马皇后,但是很多专家和学者却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一方面,明孝陵从未被盗或者发掘,无法确定里面到底埋的是谁,另一方面,根据古籍记载,朱元璋下葬时曾效仿曹操,在十三座城门中分别抬出了十三口棺材,它们下葬的地方也不一样。
所以,有些专家认为明孝陵其实只是一个疑冢,需要进行实际验证才能确定墓中主人身份。
南京有一句流传甚广的民谣:“南京有三怪,龙潭的姑娘像老太,萝卜当成小菜卖,十三个城门抬棺材。”朱元璋下葬的场景竟然被编入了民谣而且传唱了六百年之久!这真的不是空穴来风,根据明朝万历首辅大臣朱国桢的《皇明大政记》记载:“而发引,各门下葬”,说明朱元璋当年确实使用了障眼法。
后宫殉葬?
朱元璋一生残暴,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发动了“明初四大案”,因受牵连而死难的人数不下十万!而根据学者推测,在死前他依然将杀戮进行到底,十三口棺材中,有十二个便是给他殉葬的后宫佳丽!
在清朝时就有人提出,朱元璋并非葬在明孝陵,而是燕京的万岁山,这是朱棣篡位之后的一个举动。但是由于缺乏明确的史料记载以及确凿的考古证据,仍有很多专家认为明孝陵中葬的根本不是朱元璋和马皇后!
后唐庄宗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在家排行老大,从小喜欢骑马和射箭。李存勖不仅胆识过人,而且英勇善战,是李克用最宠爱的儿子。后唐庄宗李存勖小时就与众不同,跟随父亲前线征战,总是冲锋在最前线。当时唐昭宗也特别喜欢他,叫他长后不要忘了大唐,还经常赏赐他一些东西。
后唐庄宗李存勖于公元908年袭晋王位,他一办完父亲李克用的丧事之后,就设计捉拿有夺位野心的叔父李克宁。随后李存勖又陆续打败后梁,当时朱温十分欣赏李存勖,不惊感叹到生儿子就该要生像李存勖这样的。李存勖在战场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名将,他袭位以后,父亲李克用虽死犹生。同时李存勖也是一个孝子,他将父亲三支箭一直供奉在家中,每次出征都要随身带着。
后唐庄宗李存勖称王之后,整顿军队,并制定了一些相关的规定,比如骑兵没有遇到敌人之前不准骑马,违纪者一律当斩。经过李存勖的严格训练,将原来散漫的士兵训练成了一支十分英勇的军队。李存勖从小喜欢冒险,作战常常像游戏一样冲锋陷阵,有时险些被敌人生俘。每次部将们把他救出来后,叫他不要那么冒进,他反而说部将们妨碍到了他。
在公元911年,后唐庄宗李存勖打败了朱温的五十万大军,紧接着又活捉了刘守光,攻破了燕地。后在公元921年,李存勖又打败契丹,将契丹人赶出了国土。最终李存勖经过十年的苦苦激战,于公元923年打败后梁称帝。
李存勖统一北方
李存勖统一北方为何如此卖力,还得从他的父亲李克用说起。李克用生前与梁朝统治者朱温结仇,与燕王刘仁恭与刘守望光父子不合,契丹的耶律阿保机曾经是李克用的结拜兄弟后来却背弃了他。李克用在临死前拿出三枝箭,交给李存勖,要他为自己完成未了心愿。
为了给父亲报仇,最后李存勖统一北方在现今的魏州称帝。李克用死后,李存勖严格训练士兵,重新整顿军队,一旦有人违反军纪,立即处死。那时他的士兵个个都是拼死决战。不久李存勖亲自领军救援潞州打退后梁,两年之后又在柏乡攻破后梁,后梁朱温最后想与李存勖决战,结果还是被李存勖击败。后梁朱温被气病了,被次子朱友杀害。
接着,李存勖又攻破幽州活捉了刘仁恭与刘守光父子,完成了父亲的一个心愿。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即位进攻幽州,李存勖派三个大将打败契丹解了幽州之围。几年后,耶律阿保机领军南下,李存勖统一北方的机会来了,他自亲率兵又把契丹击败,完成了父亲的又一个遗愿。契丹落败,耶律阿机也败逃,这为李存勖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朱温死后,朱友继位,次年又被兄弟朱友贞发动兵变自杀,朱友贞即位后成为后梁末帝。李存勖眼看后梁快要灭亡,于公元923年称帝,史称后唐。紧接着李存勖又灭掉了后梁,统一了北方,随后定都洛阳。李存勖统一北方的决心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父亲的心愿,可见他是一个孝子。
李存勖打猎中牟县
中牟县原来是后梁的领土,后来唐庄宗李存勖攻占梁国之后,中牟县成了后唐的属地。当时唐庄宗李存勖已经是中原霸主了,不像以前那样英勇善战,开始慢慢的贪图享受。他当时不仅在后宫中请了很多戏子唱戏,而且后宫整天歌舞生肖,喜欢到中牟县打猎。李存勖打猎中牟县总喜欢践踏毁坏老百姓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百姓非常难过又不敢违抗。
中牟县的老庙环境非常好,空气新鲜,风景十分优美,是一个狩猎的好地方。有一次李存勖打猎中牟县发生了一件事,当时李存勖带着戏子去中牟县狩猎,到了之后又在宽阔的田野里奔驰。突然中牟县令跑到庄宗面前说“陛下身为百姓父母,怎么能随意践踏百姓的庄稼呢?”。李存勖非常生气,于是要治中牟县死罪,命人强行把中牟县令拉下去。
这时,李存勖宫中的一位戏子突然站出来捉着中牟县令非常生气让他跪下。戏子大声的训斥中牟县令道:“你明明知道皇帝喜欢打猎,为什么还要让百姓在这里种庄稼,这不是阻碍皇上打猎吗?你的罪行确实应该死刑。”
唐庄宗李存勖一听该戏子的话,知道戏子是在暗示自己要爱惜百姓的庄稼,于是立即回宫了。后来李存勖不但没有治中牟县的罪,反而奖赏了敢于直言的中牟县令。这就是有名的李存勖打猎中牟县故事,由此看出中牟县令是一个心系百姓的好官,而那个戏子也是一个正直聪慧之人,唐庄宗也可以说是一个有良知的皇帝。
在西汉的历史上有一个皇帝是始终绕不开的那就是汉武帝,汉武帝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功绩其实和他的爷爷父亲是分不开的。试想如果西汉没有充足的钱粮汉武帝拿什么打仗,老百姓只有吃饱喝足后方安定,才有人丁和物资供应你打仗。
而为汉武帝奠定下这么好基础的是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汉文帝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穷酸”的皇帝,虽然身为皇帝可是每天依然穿一双草鞋,一件龙袍硬是缝缝补补的穿了好几年。有一次,汉文帝想要修建一座露台观赏风景,当听说要花费100斤金子时,汉文帝决定不修了。此外,在汉文帝在位23年期间,不仅没有修建过一座宫殿而且没有添置过一匹马。
对于自己很节俭,为对于老百姓汉文帝轻徭薄赋,对于8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由国家奉养每月发放钱粮和肉类。更是在去世前下旨自己的陵墓不贴任何金银全部用瓦代替,正是因为如此,在西汉末期赤眉军进攻长安时,把其他皇帝的墓都挖了就是没有挖文帝的,因为知道里面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
正是由于汉文帝身穿草鞋统治汉朝,奉行节俭治国的精神,才开创了汉朝文景之治的繁盛。据说当时国库里钱多的穿钱的绳子都断了,粮食都堆积在外面。而这更是为汉武帝开疆辟土打下了深深的物质基础。
历史嘚吧嘚:节俭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因为节俭不仅是一种谦逊的精神更是一种传承。
自古名将难善终,但是这个人不仅取得了千古众多名将仰望的成就,还得以善终,关键是这人的后代还特别有出息,几乎是暗中操控了中华上千年的历史,这人就是战国末年秦国的战神王翦了。
王翦能取得如此成就绝非偶然,为何秦始皇会这么信任王翦?说不上拥立之功,但是王翦对于秦始皇掌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后替秦始皇铲除了秦国毒瘤吕不韦和嫪毐,才使得秦始皇全面掌握了国家权力。
铲除吕不韦和嫪毐后,秦王嬴政正式亲政,秦国统一天下的战争开始了。这场统一战争以前236年秦军伐赵拉开序幕,前后持续15年。期间,除了最先的灭亡韩国王翦没有参与外,其他五国,要么为王翦带兵所灭,要么为其子王贲攻克而亡。
前229年,王翦向赵国发起总攻,秦军很快攻占了邯郸,俘虏赵王,尽收其地。赵公子嘉逃到北面的代,自称代王,建立流亡政府,赵国实际灭亡。
前227年,荆轲刺秦,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次年十月,王翦攻陷燕国都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
前224年,王翦再次出山领兵伐楚,秦王亲自送他到灞上,摆酒壮行。第二年,王翦攻破楚都寿春,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灭亡。
王翦身为四朝元老,历任多位相国,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当他攻下燕都之后,迅即上表告老还乡,此时统一大业已经完成一半,但重头戏还在后头,但他向秦王推荐由其他将领来完成。而当他再度出山灭楚后,无论秦王怎么劝都要彻底隐退,从而得以善终。
不知道是基因优秀还是别的原因,王翦的后人也一直都很优秀,王贲和王离这两个秦朝名将就不多说了,爷孙三代名将;王翦还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
琅琊王氏我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盛门“王谢袁萧”之首(也有称“王谢桓庾”),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素有“华夏首望”之誉称。
琅琊王氏开基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鼎盛于魏晋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南朝以后走向衰弱。《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王元姬等人为代表的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和186位文人名仕。
太原王氏起源于山西省太原市,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在中国历史上,被权臣玩弄于鼓掌之中的皇帝太多了,他们大都受辱含屈,不敢作声,完全失去了皇帝应有的地位和尊严,说白了就是傀儡皇帝。但是历史上却有一位能够直面敢与权臣较量的傀儡皇帝,骨气十足,结果付出了生命代价,赢得了世人的尊重。此位皇帝到底是谁呢?他就是三国时期魏国的第四任皇帝曹髦。
曹髦(公元241年—公元260年)即魏高贵乡公,字彦士,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定王曹霖之子,是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公元254年—公元260年在位。后被司马昭的心腹贾充指使成济用戟刺死。
公元254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改元“正元”。此时的曹髦年少,实权被司马师掌控。次年,司马师病逝,其兄弟司马昭掌权,于是曹髦再度被孤立,仍是一个傀儡小皇帝。曹髦当政期间,司马昭专横跋扈,致使朝政逐渐腐败,国势衰弱,魏国内一片黑暗,时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之语。另外司马昭还规定,朝中一切大事都必须由他抉择。这让身为一国之君的曹髦更加愤慨,对司马昭恨之入骨,只是不言于表而已。
曹髦年纪虽小,对自己的处境却有极为清醒的认识。他明白,自己的皇位坐得不会稳固。“曹家班”日薄西山,司马氏随时可能篡魏夺权。他这个皇帝,只不过是司马氏蒙蔽世人的一个幌子罢了。可是,他并不想就这样接受自己的傀儡命运,他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代,他的骨子里,没有自甘人下的基因!
此时,一场血战,在曹髦的内心酝酿着。到了公元260年,曹髦20岁那年,暴风雨终于来了。曹髦写了首诗《潜龙》,把自己比作受困的龙,说这条龙正受泥鳅、黄鳝的欺负。
司马昭正准备出兵伐蜀,心腹贾充跑过来劝他:您别伐蜀了,皇帝已经怀疑您了,他写了一首诗,把您比作泥鳅、黄鳝,您要是离朝,他肯定会拆您的后台。司马昭闻之大怒,立马佩剑上殿。曹髦知道来者不善,不卑不亢地起身迎之。群臣见司马昭面带愠色,赶紧拍马屁:“大将军功德显赫,应该加封为晋公。”曹髦紧闭嘴唇,没有吭声。司马昭厉声说:“我们司马家有大功于魏,加封我为晋公,难道你有意见不成?”曹髦面无表情,气愤地哼出一句话来:“大将军开口,谁敢不从?”司马昭讨个没趣,气呼呼地质问曹髦:“你把俺司马氏比作泥鳅、黄鳝,是何道理?”曹髦怒视司马昭,那意思明摆着:这还用问吗?司马昭不便发作,冷笑着退朝了。
曹髦憋着一肚子气回到后宫,心想:司马昭越来越嚣张了,竟敢在大殿上公然指责皇帝!身为君主,却要受大臣的摆布,这皇帝当得有什么意思?不行,我不能再忍了,必须跟司马昭干一仗,不是他死,就是我亡!于是曹髦召来侍中王沈、尚书王经、散骑常侍王业三人,哭着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朕不能任他羞辱,你们要助我讨伐这个奸贼。”王经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劝曹髦:“司马昭重权在握,内外公卿唯他马首是瞻,陛下您势单力薄,万不可轻举妄动!”曹髦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大字报”掷到地上,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意已决,虽死何惧?”说完,就去请示皇太后。
王沈、王业见曹髦要动真格的,有些发慌,就对王经说:“皇帝发疯了,咱们可不能跟随他自取灭族之祸,还是赶快到司马大将军那儿自首,争取宽大处理吧。”王经怒而不许,王沈、王业就自己飞奔至大将军府,将皇帝要造反的消息告诉了司马昭。
按下司马昭不表,先说曹髦。他见自己得不到王沈等人的支持,决定单枪匹马讨伐司马昭。于是,中国封建史上最惨烈、最令人目瞪口呆的一幕出现了:20岁的青年皇帝,为了扞卫自己的尊严,带着300多个太监、侍卫,闹哄哄地踏上了讨伐之路。他的对手,是手握千军的司马昭,是曹魏挡也挡不住的衰败命运。
王经匍匐在曹髦的皇辇前,哭着劝皇帝回去。可是,他的眼泪,没能阻挡住曹髦维护自尊的脚步。还没出宫,曹髦就碰上了司马昭派来迎战的千余名禁军。这群禁军以司马昭的爪牙贾充为首,叫喊着朝皇帝扑了过来。曹髦仗剑大喝道:“吾乃天子也!你们突入宫廷,难道是想弑君吗?”
曹髦毕竟是皇帝,士兵们见皇帝动怒了,一时惊慌失措,呆立在那里。司马昭的手下成济问贾充:“这该怎么办?”贾充激他说:“司马公养你何用?正为今日之事也!”那成济是个头脑简单的家伙,抓起长戟就向曹髦冲去。曹髦没料到有人真敢和自己动手,大惊失色,喝道:“匹夫敢无礼乎!”一言未讫,已被成济一戟刺中前胸,跌出皇辇……
曹髦死了,大睁着双眼,怒视着司马氏狰狞的笑脸。那一刻,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整个京城,都在为这位年轻皇帝的死而悲泣……
曹髦不愿做傀儡,不愿重蹈曹芳的下场,而要做一个真正一言九鼎的皇帝,这就决定了他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曹髦最终虽然未获成功,但特别可贵的是,在政治凌辱和死亡威胁下,曹髦没有软弱、屈辱和退让,而是敢于直面,奋起抗争,视死如归。在中国古代有类似遭遇的皇帝群体中,实在不多。
曹髦是壮志未酬的皇帝,更是值得尊敬的斗士。他不愿做傀儡皇帝,更不愿看人脸色和受人摆布。他有一身傲骨,他有刚烈的血性,为了活出帝王的尊严,活出人性的高贵,他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宁愿鸡蛋碰石头,与乱臣贼子司马昭进行了残酷的命运抗争。结果,他赢了,他用壮烈的死亡,赢得了帝王的尊严,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纵观中国2000多年的帝制历史,傀儡皇帝没少上演,但是要说到最有骨气的傀儡皇帝,那就非魏高贵乡公曹髦所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