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明隆武政权:以唐王朱聿键为首的两广政权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
顺治二年闰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抚张肯堂、礼部尚书黄道周及南安伯郑芝龙、靖虏伯郑鸿逵等,奉唐王朱聿键称监国于福州。闰六月二十七日称帝,改福州为天兴府,以是年为隆武元年。朱聿键,朱元璋九世孙,端王朱硕熿之孙。 1645年(清顺治二年、南明...
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然而这两个南明主要势力互不承认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不久病死...
清朝 弘光帝曾以对等的礼仪派使者左懋第诏谕清朝,并称顺治帝为清国可汗。在诏书中,弘光帝提出四件事:要安葬崇祯帝及崇祯皇后、以山海关为界,关外土地给予清朝、每年十万岁币,并“犒金千两、银十万两、丝缎万匹、犒银三万两”、建国任便。意图令...
顺治三年(1646)十一月初二日,南明大学士苏观生、隆武辅臣何吾走等拥戴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监国于广州。初五日,唐王匆忙称帝,改元绍武。在苏观生的把持下,绍武政权一开始就没有把抗清放在首位,相反为了争夺帝统,和刚刚建立的永历政权互相火...
相对于一己之私功利性质的降清官绅群体,阮大铖的最终选择则是迫于无路可走。《明季南略》载:在经历南京城破及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失败后,“马士英、阮大铖等犹太拥残兵数千人请入关,隆武以其罪大,不许。士英计穷,遁至台州山寺为僧为清将搜获,阮大铖迎...
明安宗朱由崧即位后于三月上明熹宗懿安皇后谥号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六月追封祖母郑贵妃为孝宁太皇太后。父福恭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毅恭皇帝(后改谥孝皇帝),立庙于南京,墓园称熙陵。上嫡母邹氏尊号为恪贞仁寿皇太后。生母姚氏为孝诚...
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余姚、会稽、鄞县等地抗清义军及官吏缙绅的扶持下,明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 浙东各地反清运动兴起后,明原任管理戎政兵部尚书张国维和在籍官僚陈函辉、宋之普、柯夏卿商议,认为急需迎立一位明朝...
新朝初建,重建军事力量乃为必然之举。各政权在招收溃兵、流寇及定策之兵等基础上,开始军事重建之路,最终形成几支较强大的支撑本政权的军事力量存在。从来守江南者必於江北,当酌地利设四藩:以淮、扬、庐、泗自守,而以凤、徐、滁、六为进取之基;督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对联相信大家耳熟能详,背后的意义很深刻,就是要读书人不仅仅要读书,而且还要关心国家大事。这副对联的撰写者是顾宪成,是东林党的创始人。 东林党在历史上赫赫有名,是正义的化身,一身正气,...
公元1644年,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荒诞的一年,就在这一年中国先后出现了5个皇帝。首先是明朝的崇祯皇帝和弘光皇帝,其次是满清的顺治皇帝,再然后就是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李自成进入北京之后,明朝完全有能力大翻盘,最不济也是一个南北朝。但是由于明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