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三陵之谜:探索神秘龙脉上的深宫!

  据调查,北京风水好的陵园墓地,一平方米几万元,有的甚至几十万元。有的网友就调侃说“清明时节雨纷纷,一问墓价欲断魂。”入葬难一时成了大难题。

  大家可能不知道,在几百年前也有一个人为自己将来葬在哪里而费尽心思。不过他可不是因为墓地价格高而葬不起,而是因为他非常笃信风水相术,决定要找到一块万年吉壤,好让自己的后世子孙世世代代长盛不衰。这个人就是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

  明朝皇帝的视野没有越过长城,而当他们安葬在京郊天寿山南麓的几百年后,这些蒙着神秘面纱的皇帝和他们的陵墓却吸引来自全世界的目光。

  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的天寿山麓。从1409年营建长陵到清顺至初年营建思陵,长达200多年间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

  陵内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皇帝陵外,陵寝区域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

  明朝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认为人死后,灵魂犹在,还有饮食起居的需求。因此,这十三座皇帝的陵寝建筑比拟皇宫,红墙黄瓦,楼、殿参差,显示了真龙天子的尊崇地位和君临天下的浩大气势。

  如果从中国古代环境学——堪舆术的角度来看,北京是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在风水格局中,尤以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环抱有情者为上,这是城、镇、宅选址中最基本的原则,十三陵附近区域无疑最为理想。

  十三陵无论从形胜气宏的天然脉络,还是从中国古代易学中理气派风水的气场分布上来讲,都是不可多得的高格局。

  其山发脉太行,西通居庸,北通黄花镇,南向昌平州,非惟陵寝之障,实乃京师北屏。太行山起泽州,蜿蜒绵亘北走千百里山脉不断,至居庸关,万峰矗立回翔盘曲而东,拔地而起为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山脉在风水中即是龙脉,龙脉讲究过山穿峡,绵延不绝,气势千里,祖少井然。龙脉绵长延安坟作宅,必主发运久长。

  若从中国古代术数学的“大三武”之奇门风水来分析,北京西北处宫为开门,开门所主为开拓进取,富贵成天,吉无不利,福气恒常,贵人居此,必可运筹策而决先机,统群雄而平天下,腾达无碍,平步青云,这在风水中是最利于的创业称雄的格局。

  十三陵所处的地形,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6公里处神道两侧有两座小山,东为“龙山”,西为“虎山”,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无疑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壤。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明十三陵之谜:探索神秘龙脉上的深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