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明代 第7页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诛灭十族”的皇帝竟是朱棣-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诛灭十族”的皇帝竟是朱棣

  在一些历史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节:当臣子犯下滔天大罪时——比如谋反,皇帝为了警示天下,就会祭出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连坐式惩罚:诛灭九族。   何为九族呢?大家比较认可的一个说法是:从自己这辈儿往上数四代:父、祖、曾祖、高祖;再往...

历史解密 阅读(54)
解密: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区分级别和称谓的?-历史故事

解密:明代卫所制是如何区分级别和称谓的?

  都指挥使司、卫指挥使司、千户所、百户所官员称谓及其品级:都指挥使司有都指挥使(正二品)、都指挥同知(从二品),都指挥佥事(正三品),其下属有经历司经历(正六品)、都事(正七品),断事司断事(正六品)、副断事(正七品)、吏目等。   都指...

历史解密 阅读(44)
解密:明代文人阮大铖的戏剧是不是“阴谋文学”?-历史故事

解密:明代文人阮大铖的戏剧是不是“阴谋文学”?

  尽管心情不是很好,弄出的东西还是不错的。阮大铖传奇当时的影响,远非后人著述中的一笔带过。《燕子笺》、《春灯谜》风靡海内,弘光帝曾命王铎楷书《燕子笺》,供奉之内。王铎乃书画大家,清入关后任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谁有这《燕子笺...

历史解密 阅读(62)
解密:卫所制中的军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历史故事

解密:卫所制中的军户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军户的主要的义务,便是出一丁男赴卫所当兵,称作正军,其他的子弟称作馀丁或军馀,正军赴卫所,至少要有一名馀丁随行,以助其生活,由于军户负担沉重,故多给有田地,且正军免全部差役,而在营馀丁及原籍下的一丁亦可免差役,以保障其生活并供给正军之生...

历史解密 阅读(46)
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历史故事

明朝卫所制的职能管理:明代的卫所分布在哪里?

  卫所制度所管理都指挥使司大抵5600名军人为一卫,1120人为一所,一般每卫设左、右、中、前、后5个   千户所;120人为一个百户所,百户所设总旗2个(每总旗辖50人)、小旗10个(每小旗辖10人)。此外,还有一种单独驻扎一个地方,直...

历史解密 阅读(47)
解密:明代的卫所制最初的雏形是由谁提出的?-历史故事

解密:明代的卫所制最初的雏形是由谁提出的?

  元朝户部尚书张昶最早提出卫所。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卫。一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 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卫所。此法的实行...

历史解密 阅读(52)
明末大儒朱舜水东渡 300年后成就明治维新-历史故事

明末大儒朱舜水东渡 300年后成就明治维新

  朱舜水是明末大儒,在南明弘光政权倒台后,多次往返于浙江舟山群岛和日本之间,试图向日本借兵恢复中原,然而并未能够成功。最后,他见失地已不可复,便东渡日本,留居长崎。   在日本流亡期间,朱舜水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复国的决心,经常在海边西望中国...

历史解密 阅读(46)
明清如何管控北京人口:京官卸任必须返乡-历史故事

明清如何管控北京人口:京官卸任必须返乡

  据《古代北京城市管理》记载:明初,北京城市人口只有9.6万,到洪武八年,即公元1375年为14.3万人。永乐十九年,即公元1421年,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后,依南京之例,将北京城按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城置兵马指挥司,隶属都...

历史解密 阅读(47)
解密:明代著名文人是如何评价红楼梦这本书?-历史故事

解密:明代著名文人是如何评价红楼梦这本书?

  曹雪芹(约1715—约1763),男,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境衰落而饱尝人世间的辛酸,历经磨难之后,终于创作出令人称道的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   《红...

历史解密 阅读(46)
行省制度的演化:行省制明代继承发展清代完善-历史故事

行省制度的演化:行省制明代继承发展清代完善

  朱元璋在起义过程中,凡略定的地方,都沿袭元朝行中书省的制度,设置行中书省,或中书分省。行中书省的负责人叫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省内设置的机构和官吏,大体上和中书省相同。明朝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

历史解密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