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万三,一个传说中怀揣着聚宝盆的男人,从明朝中叶起就上了年画,以“平民财神”的身份在正月初五被请进江南百姓的家门,山东的年画上则往往会加上一首打油诗:
“河南沈万三,打鱼在江边,得着龙王宝,打的(银钱)如太山(泰山)。”
银钱如泰山之多,一看就是夸张,那能多到什么程度呢?
请看清代官修的《明史》卷113《高皇后传》中一段话:
“吴兴富民沈秀者,助筑都城三之一,又请犒军。帝怒曰:‘匹夫犒天子军,乱民也,宜诛。’后谏曰:‘妾闻法者,诛不法也,非以诛不祥。民富敌国,民自不祥。不祥之民,天将灾之,陛下何诛焉!’乃释秀,戍云南。”
沈秀就是沈万三,修了南京城的1/3还不够,还想帮朱元璋犒赏三军,没想到好心彻底成了驴肝肺,让这个要饭皇帝起了杀心,还得靠大脚马皇后出手,才能留了一条命流放云南。
修1/3个南京要花多少钱,我们很难计算,犒赏三军要花多少,明朝文人却写得真真的,嘉靖时田艺蘅在《留青日札》中写道:
“太祖尝犒军,万三欲代出犒银,上曰:‘朕有军百万,汝能遍及乎?’万三曰:‘愿每军犒金一两’。”
今人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100万两白银的“炫富”,炫的就不是富,而是命了,朱元璋岂能容他?
看到这儿,各位看官是不是有一种智商的优越感油然而生?
OK,看来这碗从明朝煲到现代的老“鸡汤”,确实熬出味道了,真心需要三解动手加点白水解解腻。
首先请问,死人能说话吗?怕是不能。
清乾隆十二年《吴江县志》中引明弘治元年莫旦撰《吴江县志》记载:
“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
张士诚攻占苏州在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朱元璋建立明朝在1368年,沈万三起码死去12年以上,这个修城墙、犒军,死人也能做得?
还是年画中的沈万三,画面中间是他的招牌道具“聚宝盆”。
或许有人说孤证不立,你就一条说他死了,我有千万条民间故事说他被朱元璋流放了云南,凭啥说我错了?
一句当然不能顶一万句,还是得说说道理。
先来说流放云南,按照《明史》的记载,救了沈万三一命的是马皇后,马皇后又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军傅友德、蓝玉、沐英等率军进兵云南则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彻底平定正好是马皇后过世的那一年。
这说明,沈万三要去云南,一定得有点“寸劲”,只有不早不晚的洪武十五年最合适,否则明军还没进兵呢,流放到哪儿去?因为直到洪武十五年,明朝为了控制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属云南管辖),才设置了云南左、右、普定、普安等十四个卫指挥使司,分属云南都司和贵州都司。
问题是,故事不是这么讲的,云南地方志《三迤随笔》中说:
“沐英(黔宁王)奏:‘万三通理财,求帝拨万三父子入滇,为西路理财。’太祖准奏。”
书中明言,此事发生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当年朱元璋召沐英到南京问云南事,沐英和沈万三有旧,就请求朱元璋把原本充军“辽阳”的惩罚改成云南了,并让他居住沐府三个月,看看时间啊,马皇后死了4年之后,她救下一命改判流放云南的沈万三还没出发呢,还得让沐英来解救。
那么,到底马皇后保了沈万三一命后,他是去“云南”啊,还是去“辽阳”啊?还是某些《明史》版本里的“岭南”呢?
《张三丰全集》(清朝人汪锡龄雍正元年自称在山里遇到了张三丰,记录了这本书)把故事补齐了,不要笑,就是“通微显化真人张三丰”,一个得道高人肯定能掐会算,所以:
“……侨寓金陵,遇沈万三,传以丹道事,时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临别先生预知万三有徙边之祸,嘱曰:‘东南王气正盛,当晤子于西南也。’”
二人再见,已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合作炼丹一年后(1393年),沈万三一家5口(含长女沈线阳、幼女、幼女婿余十舍、外孙女余蕙刚)随张三丰成仙飞升……
得道成仙的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那么真正靠谱的,恐怕还是《吴江县志》中的记载,明朝还没建立时,沈万三已经死了,那些炫富作死的故事和朱元璋不能容人的脏水,都是清朝修史时随意泼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