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明朝的灭亡是因为明朝政府的腐败,其实不然,他的灭亡另有原因。
其实这个标题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现在普遍的说法认为明朝是亡于政治上的腐败,实则不然,在小编看来真正的原因是农民造反,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农民吃不饱,自然就要造反了。
清军只是外因,根本原因还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股农民军,他们都是陕北人,农民军的主要力量自然也就是陕北的饥民了。那么陕北为何闹饥荒?一则陕北的土地贫瘠,二则明末人口逼近2亿,而粮食的增长空间耗尽,难以负荷,与此同时,西北(特别是陕北)的军人很多,是明军的兵库。全世界的军人都是必须安抚的,就是现在的美国,招公务员也优先照顾退伍军人。然而当时的西北明军活的实在是惨。
崇祯时,都督卢象升巡视边防后给朝廷汇报西北军人惨状:“今逋(bū)饷愈多,饥寒逼体,向之拿钱借债,勉制弓矢枪刀,依然典卖矣。多兵摆列武场,金风如箭,馁而病、僵而仆者纷纷见告矣。每点一兵,有单衣者,有无绔者,有少鞋袜者,臣见之不觉潸然泪下。”实际上,明亡之前二三十年,部队因为欠饷哗变的屡见不鲜。
难道说明朝官员没脑子,故意开罪军人?自然不是,农民起义之初,朝廷计划招抚,出粮赈济,农民军一听政府有粮食补助,立马就偃旗息鼓,不闹事了。但是陕北有多少人,朝廷赈济得过来吗?本来这就是杯水车薪的事情,再加上一级一级的克扣,真正到了灾民手中的就更没有多少了。最后陕北农民军卷土重来,席卷大江南北,至此天下大乱。
如果说农民军只是普通的农民,那也倒无所谓,朝廷动用职业军人或许能击败,但是农民军的骨干也是职业士兵,明军就打不赢了。原因很简单:同为职业军人,一边是有饭吃的,另外一边是快饿死的,你说谁的斗志强?而且不少官兵也闹粮荒,他们跟农民军打着打着,实在饿得受不了,也就跟着一起造反了。
饥荒引发了叛乱,反过来,叛乱又破坏了秩序,秩序一乱,种粮食的人也就更少了。如此便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据史料记载,农民军狠,官兵更狠,双方都在疯狂的抢粮,叛乱席卷的四川,吃光了粮食,吃光了农民,最后部队内部互相残杀,吃自己人的肉,惨不忍睹。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提出的理论,这种情况下只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节育,二是杀人。那么除此之外,真的就没有第三种办法了吗?答案是有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印第安人培育的番薯、玉米、土豆、烟草、辣椒等农作物迅速传遍了全世界,包括当时的明朝,彻底改变了整个世界。
这其中对于明朝人民来说,最为重要的就是花生、番薯和玉米等高产的粮食作物。记记载:“上地一亩约收万余斤,中地约收七八千斤,下地约收五六千斤。”而且一年可种数季。明朝较好的水田也不过亩产720斤左右,平均下来亩产不过240斤。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土地养活的人口可以增加好几倍,多出来的田地改种其他作物,又能养活更多的猪狗牛羊,如此一来,人口膨胀的压力也就大大的减轻了。
花生约1530年到达中国,玉米是1531年,番薯则是1593年。它们到达中国东南时,明末大战乱还未开始。如果崇祯皇帝真有眼力,发现这些高产作物的价值,及时引种到西北,缓解极度紧张的粮食问题,或许可以避免1644年的灭亡悲剧。
真正吃到馅饼的是清朝,当时的清朝大力推广这些高产作物,导致从西汉末年到明朝末年从未超过2亿的中国人口,在乾隆六十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9亿。明朝灭亡、康乾盛世的基础不是什么帝王将相,而是玉米、番薯与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