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04 篇文章

标签:明朝 第126页

揭秘明朝亡国前 为什么文武百官大开城门投降?-历史故事

揭秘明朝亡国前 为什么文武百官大开城门投降?

  明朝末年,官员之间讲究排场,风气之盛,一时无两。当时的官员,互相拜访必定先派一个仆人,名曰“长班”,拿着一张“知单”,骑上骏马,穿戴整齐,提前飞马奔驰,送给被拜访的一方。后面,主人才八抬大轿,仆从喝道,煌煌而来。那种气势,那种派头,实为...

历史解密 阅读(54)
明朝的王爷们怎么“创收”?多生孩子就能多领俸禄-历史故事

明朝的王爷们怎么“创收”?多生孩子就能多领俸禄

  大明弘治五年底,山西巡抚杨澄筹向皇帝汇报了一个令人吃惊的消息:居住在山西的庆成王朱钟镒又一次刷新了朱元璋家族的生育纪录,截至这年8月,他已生育子女共94名。   朱佑樘览奏只能苦笑着摇摇头。他有点好奇,这些王爷能记清自己的儿女吗?   ...

历史解密 阅读(58)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或因明朝对铜钱的大量需求-历史故事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或因明朝对铜钱的大量需求

  燕王的人马已经到达了南京金川门,建文帝打算出迎,左右人等都散去了,只有几个贴身侍从在旁边。建文帝叹息说:“我没脸相见啊!”于是在宫里放火自焚了。燕王高风亮节,摒弃前嫌,派遣太监前往救援,可惜来不及了,只从大火中把建文帝的尸首抢了出来。燕...

历史解密 阅读(66)
揭秘:严嵩父子是如何置名相夏言于死地的 ?-历史故事

揭秘:严嵩父子是如何置名相夏言于死地的 ?

  没有最聪明,只有更聪明。明朝嘉靖年间大臣个顶个的聪明,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应付聪明的嘉靖皇帝。不过聪明人对付聪明人,有时可能使用比较笨拙的一招,那就是愚蠢。比如严嵩父子斗夏言。   严嵩父子是有名的奸臣,父子都是坏蛋,坏蛋也很聪明,尤其是...

历史解密 阅读(66)
利玛窦曾盛赞中国科举制度:均由知识阶层治理-历史故事

利玛窦曾盛赞中国科举制度:均由知识阶层治理

  明万历年间,利玛窦在澳门登陆后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东方之国原来就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来治理的。”他还煞有介事地告诉欧洲老乡,“在中国最终实现这一原则...

历史解密 阅读(67)
明正德皇帝无子嗣 驾崩后三个侄子进京争皇位-历史故事

明正德皇帝无子嗣 驾崩后三个侄子进京争皇位

  历史上,皇帝到访的地方,都会在地名上留下一点痕迹。古汉正街也有过这样一些地名,如接驾嘴(现集家嘴)、报驾巷(现鲍家巷)、送驾墩(现宋家墩)等。   接驾嘴因接驾嘉靖(明世宗)皇帝朱厚熜得名,后传为集稼嘴,最终被简写为集家嘴。   朱厚熜...

历史解密 阅读(65)
揭开古越南安南的二十年亡国史:原因只因挑衅大明-历史故事

揭开古越南安南的二十年亡国史:原因只因挑衅大明

  安南,古称交趾,与我国云南、广西壤地相接,隔海与广东相望。自汉唐以来,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五代之后,才独立成国。元末,安南趁战乱从中国版图脱幅,一度发兵攻入思明路永平寨,超越元代定界铜柱二百余里,霸占丘温、庆远等五县。洪武中后期,朱元璋曾...

历史解密 阅读(51)
大明王朝:史上最为人误解的王朝之五大问题-历史故事

大明王朝:史上最为人误解的王朝之五大问题

  一、在对待百姓的问题上面明清的区别   明朝太祖朱元璋曾言“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可见,当时的统治者极其注意与民生息。而相对于满清入关,暂不提起血腥屠杀,满清搞的是大规模的圈地运动,让中...

历史解密 阅读(59)
为何“夺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场关键性内战-历史故事

为何“夺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一场关键性内战

  1、景泰病重,暗流始动   正统十四年(1449)八月,明英宗在土木之变中被俘。九月,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文等拥立英宗弟郕(读:chéng)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遥尊英宗为太上皇。次年,英宗被释归,被景泰帝幽禁于南宫。  ...

历史解密 阅读(66)
刘六刘七起义简介:明朝中叶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历史故事

刘六刘七起义简介:明朝中叶一场大规模农民起义

  刘六刘七起义又称刘六刘七民变是指明中叶爆发于明朝北直隶(今河北地区)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刘六和刘七最初是劫富济贫,被称为“响马盗”,他们于正德五年(1510年)十月,在霸州发动起义,数千农民响应。次年,起义军由河北攻入山东,以后...

历史解密 阅读(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