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5 篇文章

标签:蒙古 第11页

为何南宋抵抗蒙古四十年还是失败了?元凶是刘整-历史故事

为何南宋抵抗蒙古四十年还是失败了?元凶是刘整

  一个人不可能完全决定历史,但可以转动历史的走向!南宋自从1235年以来,就与蒙古交战,至1279年为止,双方进行了长达44的战争。向来孱弱著称的南宋竟然抵御了强大的蒙元骑兵近半个世纪,除了地理因素外,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孟珙、余阶、...

历史解密 阅读(57)
三征噶尔丹简介:康熙朝一场重要的平叛战争-历史故事

三征噶尔丹简介:康熙朝一场重要的平叛战争

  三征噶尔丹是指中国清朝康熙年间清军三次征伐漠西蒙古(卫拉特)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历史事件,是平定准噶尔噶尔丹的叛乱之战。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   噶尔丹是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康熙十七年(1678年),噶尔丹为...

历史解密 阅读(60)
多伦会盟的历史背景:为了遏制准噶尔部的势头-历史故事

多伦会盟的历史背景:为了遏制准噶尔部的势头

  清初的蒙古形势   明末清初,在戈壁大漠的南面、北面和西面,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漠南蒙古(内蒙古),又称察哈尔蒙古;漠北蒙古(外蒙古),又称喀尔喀蒙古;漠西蒙古(西蒙古),又称厄鲁特蒙古。   漠南蒙古(内蒙古)问题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

历史解密 阅读(52)
多伦会盟的影响:后世如何评价这次多伦会盟?-历史故事

多伦会盟的影响:后世如何评价这次多伦会盟?

  1691年康熙皇帝与喀尔喀蒙古(外蒙古)首领们于多伦诺尔(今内蒙古)会盟,标志着外蒙古纳入了清帝国的版图,从而彻底解决了两千多年来蒙古高原对中原威胁。喀尔喀蒙古分为土谢图汗(居首)、车臣汗和札萨克图汗三部。   在多伦会盟过程中,康熙帝...

历史解密 阅读(57)
多伦会盟的规模:多伦会盟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意义?-历史故事

多伦会盟的规模:多伦会盟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意义?

  会盟所在地十三里滩草原,东西长十公里左右,南北宽6公里左右,地势平坦,是一片辽阔的草滩,多京公路横贯东西,交通十分便利。会盟时以康熙帝的行宫大帐为中心,按众星捧月,众人朝崇的格局在方圆五十里内支设帐篷,屯兵列营。外蒙古三部王公贵族列右队...

历史解密 阅读(57)
蒙古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大汗的命运:绝望的反抗-历史故事

蒙古历史上的最后一位大汗的命运:绝望的反抗

  阿布奈的嫡长子布尔尼是林丹汗的孙子兼皇太极的外孙。他即位后,表面上对清廷比较忠诚。康熙十年(1671年),十二年(1673年)按时参加蒙古王公年班朝觐。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二月,在京朝贺时布尔尼听闻三藩之乱,主动要求捐献马匹帮助清...

历史解密 阅读(59)
三征噶尔丹经过:准噶尔部叛乱是被如何平定的?-历史故事

三征噶尔丹经过:准噶尔部叛乱是被如何平定的?

  初次亲征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噶尔丹借口追击喀尔喀,率兵3万(一说2万)自库楞湖(今呼伦湖)沿大兴安岭西麓南下,兵锋指向北京。清廷命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率兵抗击,失利于乌尔会河(即乌拉桂河,在今内蒙古乌兰浩特西)。准噶尔军乘...

历史解密 阅读(60)
三征噶尔丹的相关评价:有力地打击沙俄的野心-历史故事

三征噶尔丹的相关评价:有力地打击沙俄的野心

  对清朝   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战争的胜利,不仅维护、巩固了西北边陲,消灭了准噶尔贵族分裂势力,而且也打击了沙皇俄国侵略中国准噶尔的野心,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败类分裂祖国的阴谋,捍卫西北边疆的斗争,产生了良好影响。  ...

历史解密 阅读(58)
三征噶尔丹的历史背景:噶尔丹趁草原内乱崛起-历史故事

三征噶尔丹的历史背景:噶尔丹趁草原内乱崛起

  准噶尔兴起   准噶尔部是厄鲁特蒙古的分支,明清之际兴起于巴尔喀什湖以东伊犁河一带。清朝初年,准噶尔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及其子僧格曾遣使入贡。僧格弟噶尔丹继位后,依旧向清廷称臣。   康熙十八年(1679年),噶尔丹得到五世达赖喇嘛授予的“...

历史解密 阅读(63)
多伦会盟简介:康熙帝亲赴蒙古调解各部矛盾纷争-历史故事

多伦会盟简介:康熙帝亲赴蒙古调解各部矛盾纷争

  多伦会盟又称七溪会盟、多伦诺尔会盟、康熙会盟是康熙为加强北方边防和对喀尔喀蒙古的管理。清初喀尔喀蒙古各部纷争,牵扯到俄国干涉和噶尔丹插手,事情相当复杂。喀尔喀内部纷争,不能诉诸武力,只能协商调解。于是,康熙帝要亲自调解其内部的矛盾与纷争...

历史解密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