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为什么会是《水浒》中“上上人物

  导读:《水浒传》全面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宗教话题。金圣叹把水浒人物按他的好恶定了级别,把鲁智深定为“上上人物”,因为他是梁山好汉中不多的侠客。一生侠义的鲁智深死后成了佛,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人。

  《水浒传》全面展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生活,不可避免会涉及到宗教话题。梁山上的宗教人士首选鲁智深,他是朝廷的官员,身处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场,耳闻目睹其中的丑陋,他用拳头帮助弱者,被逼出家,杀人放火后立地成佛,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好汉。

  鲁智深.jpg

金圣叹把水浒人物按他的好恶定了级别,把鲁智深定为“上上人物”,因为他是梁山好汉中不多的侠客。

  鲁智深原是渭州经略相公帐下的提辖,正直豪爽,好打抱不平,没有私心,即使是杀人也是为别人而杀,三拳打死镇关西是为了帮助与他毫无关系的金翠莲父女。

  为此他不得不逃亡江湖,后来在赵员外的张罗下,在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把鲁智深关在庙里打坐修行,哪里有机会帮助众生,于是引出了大闹五台山这一场,又是喝酒,又是吃狗肉,打倒了金刚,推翻了亭子,直闹得佛场众僧人“卷堂大散”。鲁智深看似犯戒的行为,其实是他对盲目修行的反抗。对于鲁智深的犯戒,作者只是让长老推荐去了东京大相国寺,在菜园子里做了一个菜头,说明作者是赞成鲁智深的修行方式的。

 鲁智深1.jpg 

佛家的修行有多种,条条大路通彼岸。庙中打坐是修行,无私做人也是修行,一味追求苦行并不一定能成佛,放开手脚济世可能成佛。这个看似不讲理、不受戒的花和尚,却有一身为民不惧水火的正义感。桃花山小霸王周通强抢民女,被他一顿铁拳;瓦官寺的和尚、道士无恶不作,成了他杖下之鬼;野猪林暗中护送好友林冲,有情有义,鲁智深简直就是一无私无欲的做好事的菩萨,救民于水火之中。

  和犯淫戒的和尚裴如海相比,鲁智深的第一条优点是不贪色,这也正是整部书中所追求的道德规范。李贽对鲁智深的评价最高,他在容与堂刻《忠义水浒传》中评道:“此回文字(第四回)分明是个成佛作祖图。若是那班闭眼合掌的和尚,决无成佛之理。何也?外面模样尽好看,佛性反无一些。如鲁智深吃酒打人,无所不为,无所不做,佛性反是完全的,所以到底成了正果。算来外面模样看不得人,济不得事,此假道学之所以可恶也欤!”“率性而行,不拘小节,方是成佛作祖根基”。

  鲁智深最终上了梁山,征辽得胜路过五台山,宋江率众好汉参禅,对智真长老如是讲:“智深和尚与宋江做兄弟时,虽是杀人放火,忠心不害良善,善心常在。”

 鲁智深2.jpg 

征方腊,鲁智深追杀敌将夏侯成,却迷路入了深山;得一僧人指点,从缘缠井中解脱,生擒方腊。鲁智深有擒方腊之第一功,却不愿还京做官,只图有个“囫囵尸首”。后于浙江闻钱塘潮至,以为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当得知是潮信时,想起了师父曾经对他说过的“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话头,于是焚起一炉好香,在禅床上坐化而去。故书中颂曰:“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枷,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径山大惠禅师为鲁智深遗体举火时,亦有一首偈子:“鲁智深,鲁智深,起身自绿林。两只放火眼,一片杀人心。忽地随潮归去,果然无处跟寻。咄!解使满空飞白玉,能令大地作黄金。”白玉、黄金在佛教教义中皆属于圣洁之物,可见,大惠禅师对鲁智深的评价是相当高的。一生侠义的鲁智深死后成了佛,成为梁山好汉中下场最好的人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历史故事 » 鲁智深为什么会是《水浒》中“上上人物